APP下载

试论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的差异与过渡

2020-02-06程桂花

文理导航 2020年2期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差异分析教学策略

程桂花

【摘 要】数学是一门重要学习科目,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不仅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开展数学教学的落脚点。教师应通过科学的教学形式与内容,使学生认识并掌握有关数字、符号及图形的理论知识与解题技巧,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提供条件与基础。在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和被人们重视的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数学考试是检验学生各阶段学习成效的途径之一,然而初中成绩好、高中成绩差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大多数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消极情绪,导致他们抵触甚至厌恶学习数学知识。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基于学科特点,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与过渡。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差异分析;教学策略;衔接过渡

通过大量的调查与观察分析可知,在初中升高中的衔接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表现出一定的“陡坡效应”,在初中升高中的衔接阶段,至少有八成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佳、成绩不好,部分学生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不及格,只有20%学生的数学成绩保持良好。存在这种现象的根源是高中数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快速转变,使学生不能尽快从初中数学思维模式中跳出来,导致学习方法调整缓慢。而且随着知识和能力的难度提升,部分学生在开始学习阶段就缺乏必要的自信心,难以继续储备知识和技能。总的来说,“陡坡效应”导致学生学习压力更大,会失去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差异分析

(一)数学教学要求的差异

从初中和高中的《数学课程标准》来看,教师需要探究分析教学过程与训练方法,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学习、会学习、善学习,从而实现各阶段的课程教学目标。当然,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有一定的差异性,初中生需要了解、掌握与应用数学知识,进而提升观察现象、概括分析、简单计算、操作动手与解决基础问题的能力;而高中数学教师则需加强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要求他们知道原理、清楚思路、理解知识、运用技巧与迁移转化,从而形成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及推理运算等能力。

(二)数学教学内容的差异

从教材资料来看,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在数学教学内容层面有各自的特点,一方面,源于教材侧重点不同,初中数学课本主要从问题、思考与课题学习等层面开展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整个教材的编写语言具有通俗易懂、有趣直观、简明准确等特点,高中数学教材从阅读自学、独立思考、实践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方面来布局,增加了一定的灵活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新概念,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整体呈现理论抽象与辩证思考的特点。另一方面,源于教材内容与难度的适当改变,初中数学教材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不等式、函数等数与代数,直线、三角形、圆、轴对称、平移、坐标等图形与几何,统计图与事件概率以及综合实践,高中教材涉及更广泛、更深入的内容,由必修与选修两种类型构成,围绕集合、基本初等函数、空间几何、平面向量、圆锥曲线与方程等模块进行知识点的衔接、过渡与升华。

(三)教学方式的差异

由于课程安排的不同,初中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时间较多,加上内容浅显、问题简单,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数学性质和定理较少,学生通过照搬例题的分析思路与答题步骤来解决课后的数学问题,不能有效实现课后练习举一反三的目的,在期中、期末考试前夕大量背诵概念、公式、例题,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逐渐形成了重复机械的记忆方式、固定思维与学习习惯,对教师、对例题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而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语数外等主要科目,还要加强心理、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的学习,晚上也要进行统一自习,使他们在短时间内不能集中学习数学知识,而且高中教师重在培养思路、点拨方法,以“授人以渔”为主,要求学生学会抽象分析与逻辑推理,所以学生应集中注意力、及时调整心态并紧跟老师思路,尽可能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二、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过渡的策略

(一)运用问题导学,培养思考能力

问题导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根据课本的实际教学内容提出生活化的问题,然后学生基于自己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利用问题导学法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出关键问题,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易错点来设计数学问题。同时,教师应实时考虑学优生、中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具体学习情况,这样有利于数学教学效果最大化。其次,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需要根据具体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挖掘教材相應知识点、找到其中的关键理论,并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运用背景。在这个过程中,初中教师应采用激励策略引导学生,让他们的学习思路不偏离正常方向,并学会独立思考,高中教师在该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分小组进行大胆质疑与思考,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最后,随着学生不断深入研究问题,教师需要加大拓展和讨论问题解决步骤的力度,通过教学互动这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探讨,在学生发表了个人见解之后,围绕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问题解决办法实用性,展开评价,或者对这些问题涉及的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掌握更多数学知识。

(二)依托开放探究,增加知识储备

开放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维持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这种方式要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他们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思考与实践,这样有利于他们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运用开放式教学的前提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教学素材的针对性扩充,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使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控制数学课本知识的教学时间,合理引入相关的课外知识,使学生学到更多内容。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之前,数学教师首先应有计划地收集并整理课本每单元的知识点,在相关内容之间建立联系,为学生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其次,在讲解例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或按照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从答案入手,反向思考,并找到各种解决方案,以此完善答题流程。

(三)利用错误资源,提升学习效率

错误资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题或易错题,这些经典的错题中往往包含很多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或课后灵活运用这些资源,吸引学生在练习题集中发现错误并找到问题根本,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应用错误案例营造学习情境时,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个典型的易错习题,为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提供有利条件,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练习认识这个问题的错误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好胜心,最后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引领,学生利用课本理论和基础公式来讨论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实现抽象理论与具体案例的有机结合。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教师应基于学科特点,做好过渡与衔接工作,充分认识到初高中数学在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思维培养与作业点评等方面的差异,有效把握学生学习特点与身心规律,从教材、教法两方面入手,让学生顺利实现初中数学学习向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消除一些不利影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学好数学、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盘如春,梁显政.初、高中数学直观性教学的差异性研究[J].中学数学,2017(15):37-40

[2]张雪玲.基于学生认知差异的初高中数学衔接式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8(12):47-48

[3]孟仕凤.初高中数学学科过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东西南北:教育,2018(2):328

(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1)

猜你喜欢

初高中数学差异分析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如何衔接
关于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析
中美高等职业教育差异分析
试论中国声乐作品的文化定位
我国国际收支账户的内部差异分析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