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越边境“袖珍小学”又来了“换装”老师

2020-02-06韦露

广西电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边境线巡线国旗

●韦露

边境线上,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哨所。位于祖国“南大门”广西凭祥市的友谊镇隘口村隘口小学,始建于1889 年,距离中越边境不到1 千米,通往越南的中越国际铁路、高速公路分别在其前后穿行而过。这个师生只有5 人的“袖珍小学”虽小,但设施齐全,读书声、欢笑声不断。

9 月28 日周一升旗仪式后,孩子们奔回教室端坐,期待已久的“换装”课马上开始——他们的温叔叔又来了,今天他要变身“老师”。

讲台上的“温老师”戴着安全帽、穿着蓝色工装,上面都有鲜艳国旗。“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衣服、帽子,还有包里都有国旗吗?”他问道。

小朋友们坐得笔直,眼睛里写满好奇。

“因为我们在边境上巡线,以前碰到别国巡逻员,他们看见我们的国旗,就知道我们是中国人,国旗是我们的护身符,祖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9 月28 日,隘口小学举行国庆前的升旗仪式 马华斌/摄

温叔叔是南方电网广西崇左凭祥供电局国旗巡线班的班长温贤文。中秋、国庆准备到了,他带着班员来看望孩子们,送来图书、文具等礼物,还带来一堂特别的爱国主题教育课。

行走在供电线路下的供电人,怎么会走进课堂,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原来,国旗巡线班常年在边境线上巡视,不但对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还负责周围村屯、学校等的电力供应,自然就与隘口小学熟稔起来。加上温贤文曾在老家任5 年的代课老师,对这所特殊的学校和孩子更有着特别的感情,除了工作以外,还会抽时间到学校给孩子们上上课。

据校长钟绍智介绍,随着边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搬迁、学生数量下降,曾经有300多人的学校,现在只有2 名老师和3 名来自困难家庭的二年级学生。

温叔叔在给孩子们讲五星红旗的由来 马华斌/摄

隘口小学的孩子们在认真地画“我和国旗” 马华斌/摄

近年来,国家出台稳边固边等相关政策,凭祥市隘口小学等距边境线0~3 千米的学校都保留了下来,承担育人及“哨所”的重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国家政策,确保一座座“哨所”教学硬件齐备,基础设施完善,为边境儿童健康成长、边民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崇左凭祥供电局在2018 年完成了隘口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了边境地区供电质量,还密切跟进边境小学的用电情况。“我们学校除了数学、语文这两门主科,音乐等课程是通过市里的‘云课堂’完成的,如果用电有问题,就会影响学生上课,也会影响饭堂做饭。”钟绍智说,“一直以来,国旗巡线班只要巡视线路都会过来帮我们检查电线、电器,遇到暴雨停电这些情况,也都是第一时间赶到。”

国旗巡线班带来的生动的用电科普课和主题教育课,扩展、丰富了边境学生的课程及知识构成。在隘口小学任教18 年的老师潘文学认为,国旗巡线班“老师”用寓教于乐、互动性强的实验给孩子们科普,打开学生近距离接触科学的大门,这是目前老师欠缺、而学生急需的教学方式。

钟绍智说:“国旗巡线班还通过自身工作经历和正能量,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常好的榜样。”

像这一次温贤文“换装”成老师,用国旗巡线班的亲身经历讲述国旗的意义,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并用彩色笔画出自己与国旗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根植爱国基因。

性格内向的党子浩,刚入学时一言不发,如今打开内心,展露同龄孩子无忧无虑的笑容。他非常喜欢这些“换装”老师:“叔叔、哥哥们有时当‘医生’帮我我们修电器,有时当‘老师’‘科学家’,给我们讲故事、做试验,我以后也想像他们一样能干。”

在学校的精心教育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三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成绩稳步提升,排名全市前列,数学平均分位列全市第二,语文居第八。

在中越边境上,火车疾驰而过的鸣笛声,以及校园里的欢笑声、读书声,构成了祖国南疆沿边经久不衰的和谐乐章。

猜你喜欢

边境线巡线国旗
基于共振磁耦合供电及电磁传感定位的无人机智能巡线技术与应用
爸爸,我不怪您!
触摸国旗的那一刻
小型无人机在电网运检维护工作中的应用
国旗升起
国旗国旗我爱您
无人机在电力巡线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尊重国旗
边境线上的认同与国家在场
金光云:巡线守护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