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返工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0-02-06刘湛LIUZhan冯珂FENGKe

价值工程 2020年35期
关键词:成本工程质量

刘湛LIU Zhan;冯珂FENG Ke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2616)

0 引言

工程返工是建筑工程实践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会造成成本、质量、工期等多种工程绩效的降低,给项目各参与方造成不容忽视的损失。关于工程返工,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不同学者或机构的定义中均涉及:为达成原定目标而利用额外时间重新开展的工作(Ashfrod 1992;美国建筑业发展机构1995),或由于施工错误而不得不重做工作(Josephson 2002;Love 2002)。

通过梳理近十年国内外关于工程返工的研究成果,如表1。国内外学者采用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针对返工原因、返工影响和返工对策等三个主题开展了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基于对以往工程返工相关研究的回顾,系统总结工程返工影响、原因与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了解返工问题的内在机理提供参考。

表1 近十年工程返工的研究文献梳理

1 工程返工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可以得出工程返工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成本(成本损失、超支)、工期(局部或整体工期拖延)、资源(资源浪费)、效益(利润、投资效益降低)等方面,另外也可能会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等。

在以上影响因素中,成本仍然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工程返工成本一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主要指为了纠正施工错误,保证原有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而额外增加的成本[2]。部分国外研究表明,工程返工成本最高可达到项目整体成本的19%,平均来看也有3%左右[1]。国内住宅类项目的平均返工成本为项目总投资的4.95%[2]。

直接返工成本是指工程返工所直接引发的、可以根据返工活动加以量化和估算的一类成本,如生产人员的工资成本、机械和设备的投入、工程材料的浪费等所引发的成本和费用等。对直接返工成本合同额占比的统计情况如表2 所示。

表2 直接返工成本的合同额占比统计

间接返工成本是指难以根据返工活动加以量化,与返工形成的产品或建筑无直接关系的一类成本,如企业的内部管理费用、损失潜在客户的成本、公司声誉的负面影响等。相对于直接返工成本,间接返工成本难以进行量化。一般而言,由于间接成本涉及的方面较多,其数值也要大于直接成本。如有研究表明,工程返工的平均间接成本为项目合同额的5.6%[6]。

2 工程返工的原因分析

2.1 设计缺陷或工程变更

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目前仍多采用传统的设计、施工分离的发承包模式,业主往往要求设计方尽早提交设计方案,若前期设计人员专业水平低下,往往会牺牲设计质量,导致设计文件深度不够,产生大量的设计错误、缺陷等问题。并且由于设计任务是由不同的设计单位或团队承担,若设计工作整体缺乏有效的沟通会导致设计失误或遗漏,设计方案的整合性较差,导致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频发,从而引起大量工程返工。此外,目前的发承包模式极大限制了设计方与施工方沟通。一方面,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部分设计人员长期缺位施工现场,对现场条件和施工技术了解不足,设计方案的落地性差;另一方面,设计与施工的沟通渠道不畅通,部分施工人员无法全面理解设计意图,导致施工过程中走样,返工现象时有发生。

从责任方来看,业主是建设项目的最大管理者,业主时常考虑项目各方面效益和目标而对项目提出变更。当业主协调能力不足,对设计与施工现场管理能力差,就会对变更缺乏有效控制和协调,从而因此引起大量不必要的返工现象发生。

2.2 现场管理和管理流程

近年来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建筑从业人员门槛降低,导致现场施工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为低下,在进行建筑施工行业前专业知识不足,专业能力不够,这就给承包商的现场管理带来极大挑战。同时建筑从业人员的素质也良莠不齐,高素质、高水平的项目经理等现场管理人员短缺,行业管理也较为混乱,常常出现项目经理不熟悉或者不愿意遵循良好的项目管理流程,如违反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和不当缩短施工周期,导致额外的返工。此外,一般建设项目的总承包商都会进行不同程度的专业分包,因此分包商的管理也会影响工程的返工,由于涉及专业知识不同,总包商现场管理能力不足,就很难在不同分包商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引起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工程返工。

2.3 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

施工材料和机械问题是现场返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中国,由于行业管理混乱,监督部门监督力度不足,许多负责材料和设备管理人员并没有严格控制主要建筑材料的质量,甚也没有实施强制的现场监督检查,甚至为了利益偷工减料,透过近年来的各种媒体报道,就可以看出在中国很多劣质建筑的产生就是由于使用劣质建筑材料。

2.4 施工技术

施工工艺和技术对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成熟、高效的施工技术施工效果差,不仅浪费时间资源,还会造成大量工程返工。此外由于建筑业本身具有碎片化、复杂性的特点,我国建筑行业仍具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对高新技术的利用较少,是数字化发展的洼地,各方人员缺乏一个支持整个生产过程的通信和信息传递、交换、检索和存储的平台减少信息壁垒、提高工作效率,这都不利于实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产业生产力水平低,施工质量难以控制,返工现象就势必发生。

2.5 项目沟通

项目沟通是信息交换、避免冲突、协调合作的重要手段,是各方工作的重要桥梁,也是自身提高效率的保障。相较于更为合理的矩阵式组织结构,中国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大多是直线化或功能化的,不利于内部和外部的有效沟通。此外,虽然信息技术被国际主要承包商广泛采用以提高其项目通信管理能力,但我国建筑业在项目管理实践中却很少使用。

3 工程返工的对策分析

3.1 加强设计管理与施工配合

在其他国家,设计管理是减少工程返工的重要对策。在前期设计阶段,应充分重视设计方案的可施工性和可落地性相关的评价,通过对设计方案的细化和完善,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在施工阶段,应鼓励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开展密切协同与合同,有条件的项目可试行建筑师负责制、全过程工程咨询或者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模式,鼓励设计单位介入后期施工过程,合理进行资源整合,减少沟通不畅引发的返工现象。同时,应重视最新数字化技术在设计、施工环节的应用,如使用建筑信息系统(BIM)、虚拟现实VR等工具,不断完善设计方案,打通设计、施工等信息孤岛,提升项目的实施效率。

3.2 减少业主变更管理

在建设项目中,由于业主过程管理不善,经常发生进度调整和投资变动。虽然完全避免计划变更是不可能的,但建立全过程的协商机制,将经济措施和组织措施相结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变更,提高过程管理的效率。此外业主应注重分析收集各类变更风险,并采取策略性对策,管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化。

3.3 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等工具

在建设项目中,引入管理学的工具和视角,提升建筑质量同样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如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通用公司质量管理专家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理念,即以质量管理为中心,构建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7]。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了PDCA 的管理循环,同样可用于减少返工事件的发生。如针对建设工程中的返工现象,首先应分析导致返工质量问题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与原因,其次针对所识别的因素应制定解决方案并加以执行,然后根据方案及措施的执行效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的调整,最后是根据总结的经验与教训投入到下一个PDCA 循环中去。

4 总结

与国际研究相比,近年来国内对于工程返工也逐渐重视,但研究成果依然较少。不论是从建筑项目本身质量还是对行业的整体发展来讲,工程返工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大量梳理总结,系统总结了工程返工的原因、影响和对策等,为我国学者研究国内工程返工问题提供了借鉴与参考,也对提高建筑业的利润和节约社会资源起到了一定作用。

猜你喜欢

成本工程质量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子午工程
质量投诉超六成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