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贸易冲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2020-02-06相佳秀XIANGJiaxiu陈阿兴CHENxing
相佳秀XIANG Jia-xiu;陈阿兴CHEN A-xing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蚌埠23303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重大公共安全事日益增多,公共安全事件爆发频率由突发性转向常态性,不仅扰乱社会秩序,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并有可能引发贸易,进而产生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国家提出双循环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最先受到贸易冲击且影响较大的是第三产业,以零售及服务业较为显著。据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结构及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爆发的规模看,服务业在2020年上半年受到重创已无法避免;但是从政府所积极采取的政策应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方面来分析,下半年产业复兴必将成为现实。不同时期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引发贸易冲击其渗透性不同,当前我国经济不论是在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还是社会生态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所以研究双循环背景下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引发的贸易冲击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有着重大意义。
当前贸易冲击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可避免,但同时也加快推动我国产业组织结构改善及产业价值链转型升级。本文参考2003年的重大公共事件引发贸易经济变化的情况,研究贸易冲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程度,分析贸易冲击对产业升级影响情况。研究通过国际进出口贸易变化,结合当前我国的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结构以及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由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引发贸易冲击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引发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带来对产业升级冲击以及对整体发展的影响,为减少贸易冲击消极影响,促进产业升级提供一定的借鉴。
1 文献综述
关于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引发贸易冲击,进而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在学术界并未查找到相近文献,但是学术界对于产业升级的研究从未停止。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升级研究的角度不同,其理论成果不一。日本赤松要(1935)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角度出发,最终得到“雁行”产业升级理论;而西蒙库兹涅茨(1985)依据多国数据分析了产业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基于在三次产业分类的框架下,对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作出说明,其中农业总体趋势逐渐下降,工业趋势则为先升后缓慢下降,而服务业的趋势与前两者的趋势大不相同,总体上升速度在逐渐加快。钱纳里(1986)通过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揭示产业升级过程。国外早期对产业升级理论研究主要是基于经济增长角度研究形成一种静态的理论模型。产业升级理论并非是本土化的理论,因而早期的中国产业升级研究多为结合外国理论研究,探析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从技术进步、政府政策支持等角度提出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石万鹏(1999)主要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吴崇伯从产业升级的定义的角度出发,认为产业升级是由低端产业转为高精端产业。金碚指出,政府在产业升级中所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提出中国自90年代以来产业升级进入新的阶段。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者,都从不同角度对产业升级问题进行了研究,其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时间推移,原有的理论成果不再适配现在国家发展,以往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很少有学者研究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所引发的贸易冲击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且更少有学者将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与进出口贸易变动相联系进行分析探讨,因此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去研究。
2 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结构
时代背景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结构也有了显著变化,产业升级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改善。(图1)
图1 2003 与2019年三次产业占比比较
2003年,虽然各个产业受重大公共事件引发的冲击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但由于当时我国经济增速较快,在重大公共事件结束后,主导产业第一和第二产业迅速恢复,第三产业缓冲期则相对较长,所以贸易冲击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较小,对产业升级影响也就相对有限;而当前我国正处于与美国的贸易战时期,第三产业占比增加值高,且消费已经逐步取代投资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因此从贸易冲击造成的消费抑制来看,对服务业的冲击更为明显,这就意味着贸易冲击所波及的范围更广泛,影响更为深远,同时会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造成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遏制重大公共事件对经济影响的扩散,政府进行全国封锁,禁止聚集,并同时提升了公共卫生领域的防控能力,此举对防控重大公共事件影响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全民足不出户意味着贸易冲击将对服务业发展带来相对更久的影响。具体而言,一些具有流动且聚集属性的第三产业受贸易冲击影响最大。根据图2,截止到2020 第一季度近12 个季度的三次产业贡献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第三产业贡献率在2020年第一季度由55%跌落至44.2%。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2020年第三产业占比将更大,且居民部门消费会占比更高。
图2 2017年-2020年12 季度三次产业贡献率
3 方法及指标介绍
重大公共事件引发的贸易冲击对于产业升级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借鉴2003年的重大公共事件引发的贸易波动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宏观影响,再结合当前经济背景做出预测性的判断。重大公共事件基本都会引发贸易冲击,但是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所处的时期、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内外环境的不同所造成贸易冲击力度也不一样。本文主要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预测和分析贸易冲击对产业升级的动态冲击,对当前宏观经济系统进行动态进行研究。
3.1 产业升级的衡量
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以及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1],其衡量指标从产业结构与产业素质和效率两个方面来选择[2]。本文采用产业结构优化率(ISR)来反映产业升级情况,具体表现为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之和与GDP 之间的比率,用Y 表示。
3.2 贸易冲击力度的衡量
要探究重大公共事件所引发的贸易冲击对我国产业升级产生影响,并分析其影响程度,就要对贸易冲击力度情况进行衡量。由于条件有限,无法直接衡量贸易冲击力度情况,但可以从贸易冲击对经济发展波动方面考虑。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化,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进出口贸易规模逐渐增加。研究表明,我国进出口贸易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对外贸易变动对宏观经济有一定的传导性,进而通过国内经济传导机制对产业升级造成一定影响[3]。
所以贸易冲击对我国微观经济产生影响,就可采用进出口贸易变动作为衡量指标,近似地反映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状况,也从侧面来反映贸易冲击的力度大小,本文选取我国进出口额除以GDP 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作为衡量国际贸易程度的指标,用X 表示。控制变量设X1、X2。X1 表示人均外资指数,数据采用外商直接投资量;X2 表示金融发展状况指数,数据利用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这两个指标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化程度,进而可以间接反映贸易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力度。对截距项、误差项做出假设,分别用α 和ξ 来表示,其方差为σ2、平均值为0,同时服从正态分布。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时效性,衡量贸易冲击力度指标利用所有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样本区间为2000-2019年。本文运用计量方法探讨国际贸易程度、人均外商直接投资指数以及金融发展水平指数和产业结构优化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综合分析重大公共事件引发的贸易冲击对我国产业升级所造成的影响。
4 贸易冲击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单位根检验
在进行模型构建之前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确定序列平稳且为同阶单整,进而判定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采用ADF 检验法,利用计量软件stataau 对Y、X、X1、X2 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表1 Y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由表1 可见,针对Y,该时间序列数据ADF 检验的t统计量为-25.347,p 值为0.000,1%、5%、10%临界值分别为-4.223、-3.189、-2.730。
p=0.000<0.01,有高于99%的把握拒绝原假设,此时序列平稳。
表2 X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由表2 可见,针对X,该时间序列数据ADF 检验的t统计量为-2.345,p 值为0.158,1%、5%、10%临界值分别为-4.223、-3.189、-2.730。
p=0.158>0.1,不能拒绝原假设,序列不平稳。对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再进行ADF 检验。
一阶差分后数据ADF 检验结果显示p=0.092<0.1,有高于90%的把握拒绝原假设,此时序列平稳。二阶差分后数据ADF 检验结果显示p=0.000<0.01,有高于99%的把握拒绝原假设,此时序列平稳。
表3 X1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由表3 可见,针对X1,该时间序列数据ADF 检验的t统计量为-0.800,p 值为0.819,1%、5%、10%临界值分别为-3.889、-3.054、-2.667。
p=0.819>0.1,不能拒绝原假设,序列不平稳。对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再进行ADF 检验[4]。
一阶差分后数据ADF 检验结果显示p=0.331>0.1,不能拒绝原假设,序列不平稳,对序列进行二阶差分再进行ADF 检验。二阶差分后数据ADF 检验结果显示p=0.560>0.1,不能拒绝原假设,序列仍不平稳。
表4 X2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由表4 可见,针对X2,该时间序列数据ADF 检验的t统计量为-1.467,p 值为0.550,1%、5%、10%临界值分别为-4.223、-3.189、-2.730。
p=0.550>0.1,不能拒绝原假设,序列不平稳。对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再进行ADF 检验。
一阶差分后数据ADF 检验结果显示p=0.894>0.1,不能拒绝原假设,序列不平稳,对序列进行二阶差分再进行ADF 检验。二阶差分后数据ADF 检验结果显示p=0.665>0.1,不能拒绝原假设,序列仍不平稳。
4.2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需要确定变量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为确保g1anger 因果检验的准确性,选取两个滞后期进行检验。根据需要选取部分检测结果进行显示。
从表5 中可以看出,当滞后一期时,国际贸易化程度X 与产业升级Y 间显示单向因果关系,通过综合滞后三期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国际贸易化程度X 的确是产业升级Y 的granger 原因,而产业升级Y 不能完全确定为国际贸易化程度X 的ganger 原因。滞后四期的granger 检验结果表明,人均外商直接投资指数X1 是产业升级Y 的granger原因,金融发展水平指数X2 不是产业升级Y 的granger原因,而产业升级不是外商直接投资指数X1,金融发展水平指数X2 的granger 原因。
4.3 协整关系检验
经过granger 因果检验之后,确定了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为产业升级Y,国际贸易化程度X 以及人均外商直接投资指数X1。协整关系检验可以确定产业升级,国际贸易化程度以及人均外商直接投资指数之间是否具有稳定关系,要进行协整关系检验的第一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变量滞后期,通过LR 统计量、FPE(最终预测误差)、AIC 信息准则、SC 信息准则与HQ 信息准则5 个指标来进行对比分析[5]。通过表6 分析最优滞后阶数为4。
表5 格兰杰因果检验
根据协整关系检验的最优滞后期为P-1,以此确定模型最优滞后期为3,最终确定模型的基本形式:Y=C+β1X+β2x1+ε。其中ε 为误差项,C 为常数项,β1、β2 为变量X 和X1 的系数。利用Eviews 计量软件对变量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7 所示,表明Y、X、X1 之间至少存在1组协整关系,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4.4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模型)
通过granger 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确定了产业升级Y,国际贸易化程度X 以及人均外商直接投资指数X1 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滞后期为3,将构建产业升级Y,国际贸易化程度X 以及人均外商直接投资指数X1 的VAR 模型,对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最终估计的结果为:
表7 协整关系检验
4.5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VAR 模型将所有变量内生化以减少理论约束,并且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合成图以分析模型。合成图中,横坐标代表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为10 期,纵坐标表示解释变量的变动情况。结果如图3 所示。
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图3(a)为产业升级Y 对国际贸易化程度X 以及人均外商直接投资指数X1 一个标准差冲击后的响应情况,图3(b)为国际贸易化程度X 实施一个标准差冲击后产业升级Y 的响应情况。当X 跟X1 实施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产业升级Y 产生了负向的效应,到第十期接近于0。当产业升级Y 执行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对国际贸易化程度X 以及人均外商直接投资指数X1都产生了负向效应。
5 结论
我国在产业经济运行态势、产业组织方式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受贸易冲击后,虽然经济运行的总趋势不会因这种影响而改变,但不同产业、地区、企业所受影响的程度上会有所差异[6]。从产业层面来看,尽管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已经实现三大产业齐头并进,但因一、二、三产业自身的特点,贸易冲击所造成的影响不一致,恢复时间也不一致,宏观上重大公共事件引发的贸易冲击对于产业升级的冲击更为明显[7]。
5.1 对第一产业影响
表6 最优滞后阶数
第一产业主要是指农业,贸易冲击对第一产业的影响主要是供需端。对于需求端而言,消费在短期内由于贸易冲击而受到抑制;同时在供给端方面,交通运输阻断等因素造成了供给端压力,导致的农产品滞销。受贸易冲击影响,短期内新鲜菜肉的供应不足,成熟的农产品没办法从生产地运出去,再者重大公共事件使得各地推迟返校和复工时间,人们普遍居家隔离,供给不足的压力进一步增加。贸易冲击下,市场会淘汰一些效率不高的个体养殖户,提高整个畜牧行业的质量与效率,使得行业趋向于规模化、产业化,贸易冲击或将推动产业升级整合。
贸易冲击使得当前国内物价出现了上涨的现象。各地地方政府相继颁布各项政策以保证供应量,稳住市场的价格,使物价及产量归于均衡,加快回升第一产业。
图3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5.2 对第二产业影响
贸易冲击对于第二产业的影响主要在于供应链。重大公共事件导致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了影响,造成全球经济停滞,给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一方面出于安全考虑,部分国家和地区为防止贸易冲击而降低进口商品亦或是暂停进口,这对国内制造业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我国一些产业对国外的供应链高度依赖,而目前贸易冲击至全球,我国部分产业复工有可能会受到产业链的影响,进而第二产业受到一定的冲击。随着贸易冲击影响逐渐消退,工业生产有望迅速恢复。总体而言,贸易冲击对第二产业影响相对有限。重大公共事件引发贸易冲击也会倒逼一些受冲击较高产业链向冲击较低地区进行产业迁徙,这也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
5.3 对第三产业影响
第三产业是目前公认短期受贸易冲击最大的。与2003年的重大公共事件相比,当前我国国内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2003年我国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上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占比仅为42%,经济总量不高;而在2019年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比已经达到53.9%,消费已然成为国家经济贡献的主要驱动力。现如今服务业对于中国GDP 的贡献已超过50%,重大公共事件引发贸易冲击的爆发限制了消费,属于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的经济活动自然受到了明显的冲击,在短期内第三产业对受贸易冲击相比2003年重大公共事件引发贸易波动的影响程度可能会更大。
虽然第三产业短期内受损最为严重,但行业的代替性会刺激第三产业出现一些新的增长点[8],包括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零售、在线游戏等各类在线服务将呈爆发式增长。作为推动经济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未来我国第三产业占比仍将持续提升,第三产业长期发展的大趋势将不会改变。
综上,在进行实证对比分析后,以农林渔牧代表的第一次产业所受贸易冲击影响最小,但是总体比2003年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要大。第一、二产业受贸易冲击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复工时间,如果能够快速恢复生产,将对贸易冲击有着较大的缓冲,进而有效减弱重大公共事件引发的贸易冲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重大公共事件引发的贸易冲击对第一、二产业的影响相对有限。在双循环背景下,企业应对贸易冲击应该审视自身发展积累的问题,积极调整布局,提质增效,把握贸易冲击后的产业发展机遇和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