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对照护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

2020-02-06刘砚燕李蕊孙晶袁婧雅智晓旭

军事护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肿瘤科工作量关怀

刘砚燕,李蕊,孙晶,袁婧雅,智晓旭

(1.上海交通大学 护理学院,上海 200025;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护理部,上海 200336;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肿瘤科,上海 200092;4.江苏省肿瘤医院 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护理部,江苏 南京 210009)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1-2]。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疾病的折磨、死亡的恐惧、家庭经济的担忧、害怕被家庭和社会抛弃等都会造成癌症患者巨大的身体痛苦和精神心理压力[3-4],医护人员除了精湛的专业治疗外,需要给予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关怀照顾,即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5]。Watson[6]提出,护理的本质就是关怀,并将护理照护行为分为操作性行为(如发药、输液等)和表达性行为(如倾听、给予情感支持等)两个方面。由于不同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能力的高低等各种因素,实施照护行为也有所差异。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围绕护士对患者人文关怀的能力和品质等方面进行探讨,针对某一专科护士全面探讨人文关怀品质、护士关怀照护行为及其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拟对肿瘤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对照护行为的影响进行探讨,为临床针对性地提高护士关怀行为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1所肿瘤专科医院及上海市2所综合性医院肿瘤科的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在肿瘤科、血液科等科室从事肿瘤相关工作的注册护士,工作时间≥1年;(2)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本调查。排除标准:(1)实习护士;(2)进修护士;(3)调查期间未在医院工作的护士。共纳入351名护士,其中男10名(2.8%)、女341名(97.2%);年龄18~58岁,平均(32.30±8.43)岁。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年限、工作量、工作压力、工作科室满意度、有无人文相关培训经历等。(2)护士照护行为量表(caring behavior inventory,CBI):最初由Wolf[7]构建CBI 42条目量表,后由Wu[8]简化为24条目。本研究采用由He等[9]汉化修订的24条目CBI,包括服务的可及性、知识与技能、尊重和服务的连续性4个维度,共24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从来没有”到“一直有”分别计为1~6分。总分为24~144分,分数越高,表示护士自评的照护行为越高。中文版的信效度良好, Cronbach’s α系数为0.959。各维度和总分的平均得分率为得分除以满分。(3)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由刘于皛[10]研制。该量表共包括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知识、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感知4个维度,共29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不赞同”到“赞同”分别计为1~5分,得分为29~145分,得分率>80%则说明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处于良好水平。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13。

1.2.2 调查方法 由研究团队成员对3所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相关科室的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在向其解释研究目的及内容并征得其书面同意后发放问卷,问卷发放后及时收回。本次共发放问卷362份,收回362份,其中有效问卷351份(3份因数据缺失剔除,8份因规律作答而剔除),有效回收率为97.78%。

2 结果

2.1 肿瘤科护士照护行为及人文关怀品质的现状 肿瘤科护士照护行为及人文关怀品质得分详见表1。CBI中以知识与技能维度平均得分率最高,服务的连续性维度得分最低。人文关怀品质量表中人文关怀知识维度得分最高,人文关怀理念维度得分最低。

表1 肿瘤科护士CBI、人文关怀品质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N=351)

2.2 肿瘤科护士照护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家人关心程度、同事关心程度、是否接受过人文培训、是否知晓人文关怀核心理念、实施关怀护理的态度、日常工作量、科室认同度、工作氛围满意度及工作满意度等对肿瘤科护士照护行为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肿瘤科护士照护行为的单因素分析(N=351)

续表2

2.3 肿瘤科护士照护行为与人文关怀品质核心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肿瘤科护士CBI得分与人文关怀理念(r=0.641)、人文关怀知识(r=0.608)、人文关怀能力(r=0.493)、人文关怀感知(r=0.665)均呈正相关(均P<0.01)。

2.4 肿瘤科护士照护行为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照护行为得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变量分别纳入回归模型1后,再将人文关怀品质4个维度变量纳入,形成最终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照护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人文关怀感知、人文关怀理念、日常工作量、对实施关怀护理的态度,方程解释力为51.5%。纳入人文关怀品质4个维度变量后,方程解释力增加了33.5%。详见表3。

表3 肿瘤科护士照护行为多元回归分析(N=351)

3 讨论

3.1 肿瘤科护士照护行为与关怀品质总体处于良好水平,服务的连续性维度亟须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科护士的照护行为处于较好水平,高于王盈等[11]调查的关怀行为水平,可能与不同地区护士的职业环境和人文关怀素养存在差异有关。在CBI 4个维度中知识与技能维度得分最高,服务连续性维度得分最低。说明肿瘤科护士在如常规护理操作及满足患者基本需求等护理工作性照护行为上较好,但在耐心沟通与回应、尊重患者隐私等表达性行为上需要进一步提高。肿瘤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得分为(128.53±15.87)分,高于刘于皛[10]及苏伟才等[12]的结果。说明肿瘤科护士的人文关怀品质高于护士平均水平,这可能与肿瘤科服务人群特点有关,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与沟通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患者治疗多样性与复杂性及伴随疾病全程的负性情绪,可促进其人文关怀品质的提升。人文关怀知识和能力得分相对较好,人文关怀感知和理念的得分率相对较低,与相关[10,12]研究基本一致。

3.2 提升肿瘤科护士的人文关怀感知与理念,可促进其照护行为 本研究显示,人文关怀品质四要素是影响肿瘤科护士照护行为的重要变量,其中人文关怀理念和感知对照护行为总分具有正向影响,良好的人文关怀理念决定了护士向患者表达关怀照护行为的程度,护士关怀理念的内化和提升需要以关怀知识为理论基础,关怀感知为原发动力,而关怀能力则是其内化和提升的结果[10],本研究中关怀知识和能力未能解释照护行为,可能与调查总体学历较高,已具备较高关怀知识和能力,但关怀感知和理念相对较低有关,从而削弱知识和能力因素作为人文关怀品质要素对照护行为的影响。人文关怀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长期持续,受环境、教育、自身经历等潜移默化影响。对关怀理念及感知等品质教育和培养也同样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一方面应加强在不同层次护生的人文教育课程研发及开展,同时在临床实践中对护士进行持续性培养,提升人文知识及感知体验,促进关怀理念的内化与提升[13-14]。目前人文关怀培训多侧重于知识技能培养,未结合肿瘤等专科性内容,培训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15-16]。未来可通过基于叙事医学、叙事护理等多种形式[17]开展教学,结合肿瘤患者真实案例分享及反思,来提升护士满足患者照护行为后的积极体验和责任意识,促进其行为提升。

3.3 适度工作量与积极的关怀态度,是护士照护行为提升的重要条件 研究结果显示,日常工作量、实施关怀护理的态度是肿瘤科护士照护行为的正向预测因素。本研究中有91.5%的护士自评工作量较多,79.2%的护士自评工作压力较大。工作量多则实施的照护行为频次也较多,压力也较大。研究[18]提示,有一定量的工作量和压力对照护行为有促进作用,但持续过大的工作量及心理压力会带来职业疲溃感[19],降低护士对职业成就及愉悦的感知,影响其照护行为的实施[20],而实施关怀的态度也是护士主观上如何开展照护行为的关键。以上均提示管理者应合理分配工作量,尽量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和职业倦怠,注重照护行为从“量到质”的转变;同时加强对护士关怀态度和情绪引导,关怀护士,促进其关怀照护的态度及体验提升。本研究中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有无参加人文培训等未进入回归方程,可能与护士学历及年资均相对较高有关;工作压力、工作氛围等变量也未进入最终回归方程,需要未来进一步探讨。目前,肿瘤科护士普遍工作量较多、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本研究中关于工作量、工作压力、工作氛围等评估均采用自设问题、护士自评的方式,可能是工作量、工作压力和照护行为呈正向关系的原因之一。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采用量化的工作量评估工具及工作压力、工作氛围等相关量表等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明确其与照护行为的关系。

4 小结

关怀是护理的本质,近些年在护理领域的人文关怀研究与实践已得到一定的程度和发展。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肿瘤科护士的照护行为及人文关怀品质均处于较好水平,人文关怀品质核心变量人文关怀感知及关怀理念是影响护士照护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未来对于肿瘤科护士关怀行为的提升可在基于提升关怀感知及理念等多角度展开,以逐步提高护士的关怀行为和照护质量。

猜你喜欢

肿瘤科工作量关怀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标教学法在肿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作量多源线性估算方法仿真
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持续提高放疗病人双向转诊率的临床经验
肿瘤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网上互动教学工作量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