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预防老年NST-ACS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效果
2020-02-06孙黎黎
孙黎黎 李 敬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ACS)是老年人群常见危重症疾病之一,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但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后,部分患者心肌组织仍处于低灌注状态,该现象称为无复流(no-reflow,NR)[1]。急诊PCI中NR的发生率高达10%~30%[2],Salinas P等[3]认为NR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死亡的高危独立预测因子,NR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及晚期病死率等较再灌注良好者明显升高。因此,PCI术中预防、及时处理NR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PCI术中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或硝普钠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效防治NR的措施,但关于二者联合应用的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对41例老年NST-ACS于PCI术中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旨在探讨二者联合应用预防NR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82例老年NST-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关于NST-ACS的诊断标准,且发病时间均<12小时。男性59例,女性23例,年龄61~74岁,平均(67.29±5.46)岁。所有患者均无凝血功能障碍,无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禁忌证,无替罗非班和硝普钠过敏史,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既往无心肌梗死病史、PCI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患者家属均同意行PCI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急诊PCI术前均嚼服拜阿司匹林(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78,100mg/片)和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23115,25mg/片)各300mg,瑞舒伐他汀(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43338,10mg/片)20mg。两组患者均于IRA给予支架植入,并行支架内后扩张。对照组患者在支架植入前,经导管直接向冠脉内缓慢推注替罗非班(远大医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1165,0.5mg/支),25μg/kg,1~2分钟推注完毕;观察组同时推注替罗非班和硝普钠(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635,50mg/支),硝普钠剂量为200μg,给药方式与对照组相同。术后复查造影,记录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和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术后转入监护室给予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IRA的TIMI血流分级、CTFC、TMPG、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以及住院期间和出院1个月内的MACE。
1.3.2 术后检测心肌标志物水平(cTnI和CK-MB),术后第7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
2.结果
2.1 两组TIMI分级及NR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的IRA均成功开通,观察组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观察组NR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TIMI分级及NR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PCI术后CTFC和TMPG比较 观察组PCI术后的CTFC低于对照组,而TMPG则高于对照组,两组CTFC和TMPG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二组PCI术后CTFC和TMPG比较
2.3 两组术后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 观察组术后的cTnI及CK-MB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cTnI及CK-MB值比较
2.4 两组术后第7天的心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行超声心电图检查,观察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第7天的LVEF和LVEDD比较
2.5 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的MACE比较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1个月内均无死亡、心肌梗死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等事件发生,两组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 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比较 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对照组发生轻微出血并发症3例,包括鼻衄2例、痰中带血1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7.32%;观察组发生轻微出血2例,包括轻度牙龈出血和结膜出血各1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2,P=0.284)。
3.讨论
无复流是PCI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急诊PCI中其发生率远远高于择期PCI,如PCI术中发生NR,导致IRA远端心肌组织无有效血流灌注, 可诱发心源性休克、 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进行性恶化等发生,甚至死亡[4]。NR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仍未完全阐明,且临床上尚无特异性的预测方法[5],但多数研究认为发生NR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为微血管阻塞[6,7],包括远端微血管的栓塞及微循环功能的损伤,另外NR发生还与神经功能紊乱及个体易感性等相关。因此,NR是上述机制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针对NR的发病机制,扩冠、抗缺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物是临床防治NR发生的主要措施[8]。替罗非班是一种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GP Ⅱb/Ⅲa受体均有高选择性,通过对血小板聚集最后通路的作用,给药后5分钟即可达到抑制血小板的最佳状态,使血小板抑制率高达96%,其通过阻碍GP Ⅱb/Ⅲa与纤维蛋白原和和vWF的结合,进而有效抑制微血栓形成,起到PCI中防治NR发生的作用[9]。硝普钠是目前治疗NR的一线药物,其作为NO直接供体,在内皮细胞受损情况下仍可直接提供NO,通过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环磷酸鸟苷水平和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发挥舒张血管、改善微血管痉挛和增加心肌灌注水平的作用[10]。
本研究观察组对41例老年NST-ACS患者行急诊PCI术,始终冠脉内联合缓慢推注替罗非班和硝普钠,术后NR发生率仅为2.44%,明显低于对照组(单用替罗非班)的17.07%,且术后CTFC、TMPG及心肌标志物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但术后第7天的心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而且两组住院期间和术后1个月的MACE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相近[8,11],提示急诊PCI术中替罗非班和硝普钠联合应用预防NR是安全的。
综上所述,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预防老年NST-ACS患者急诊PCI术中NR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注射替罗非班,能减少心肌损伤,且未增加心血管事件,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