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肺益肾汤对肺肾气虚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
2020-02-06马冲
马冲
(内乡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南阳 474300)
支气管哮喘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系统疾病,缓解期临床症状较轻,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发展为急性加重期,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目前临床多进行平喘、解痉治疗,虽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治愈。研究表明,中药辅助治疗该疾病效果较好,可在降低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的同时改善肺功能[2]。故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补肺益肾汤对肺肾气虚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内乡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4例肺肾气虚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为22~64岁,平均(42.64±10.28)岁;病程为2~7 a,平均(4.05±1.27)a。观察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为21~62岁,平均(40.26±10.82)岁;病程为2~6 a,平均(3.96±1.18)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3]中肺肾气虚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肺肾气虚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主症:咳嗽、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喘息等。次症:腰膝酸软、舌淡脉弱、平素自汗等。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西药孟鲁司特(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372),每次10 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肺益肾汤治疗。补肺益肾汤药方:黄芪、太子参各20 g,淫羊藿、山萸肉各15 g,蛤蚧25 g,苏子、五味子、地龙、川贝母、杏仁、金荞麦根、甘草、陈皮各10 g。咳嗽者加紫苑、百部各10 g,喘息者加葶苈子、桔梗各10 g,腰膝酸软者加熟地、牛膝各10 g,神疲乏力者加杜仲、熟地各10 g。诸药配合用水煎服,每天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1)炎症因子。分别抽取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患者空腹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后,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及白细胞介素-4水平。(2)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
2 结果
2.1 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4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肺功能治疗前,两组FEV1、FEV1%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FEV1、FEV1%pred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pred—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在中医中属于“哮病”和“喘证”范畴,中医学中认为该疾病以肾、脾、肺三脏“亏虚”为本,因肾脾肺三脏器功能失调,使其产生“宿根”为主要病理因素。肺肾气虚型是哮喘最常见的一种证型,肾主纳气、肺司呼吸,哮喘日久,而至肺气不足、肾不纳气,诱发此病,故临床治疗肺肾气虚型哮喘应以“补肺益肾”为主要治疗原则[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4水平均高于观察组,FEV1、FEV1%pred均低于观察组,表明补肺益肾汤治疗可改善肺肾气虚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降低机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其原因为补肺益肾汤中以黄芪、太子参为君,其中太子参可补气血,黄芪可益气扶正,还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重要作用。杏仁、淫羊藿、苏子、蛤蚧、山萸肉、川贝母为臣,苏子、杏仁及川贝母和用,具有止咳平喘、补益肺气之功效;淫羊藿、山萸肉、蛤蚧具有平喘止咳、补肾纳气之功效。臣药联用,辅助君药,君臣联用方可达补肺益肾之功效。
综上,补肺益肾汤治疗可改善肺肾气虚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降低机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