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闻其声

2020-02-05高贺杰

音乐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大雁塔作曲家素描

高贺杰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成为真正的人;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真正看见天空……”——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民谣巨匠鲍勃·迪伦在他的代表作中,曾用这样一段歌词来形容一个人阅历与成长的过程,而这样的描述,对于一位日臻成熟的作曲家也同样适用。在即将过去的2019年,作曲家崔炳元先生的一系列创、演精良的交响乐作品,如第三交响曲《进行交响曲——献给云南陆军讲武堂110周年纪念》、《“花儿”六章》《姑苏人家尽枕河》等先后在江苏、陕西、北京、上海、福建等地上演——作为一名中国当代作曲家,其创作的作品能有如此之高的上演頻率和听众美誉度,这对音乐创作者而言可谓是最高的认可与评价。

一、在自由洒脱的民间土壤与严谨的“学院派”间寻求交汇

时至今日,很多人在讨论中国当代钢琴音乐作品时,都时常会提到崔炳元创作的《西藏素描》,这首作品以其对西藏民族音乐素材深层次的把握和有机运用,以及丰富的调性与和声色彩,还有节奏与音色方面的生动与多变,成为了当代中国钢琴音乐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而这首作品恰恰是先生于1984年大学学习时从西藏采风回来创作的一份“作业”。在回忆当年创作经历时,他曾说“当时学院组织去西藏采风,回到北京后,便萌生了很强的创作激情和冲动。由于金湘老师当时正打算写一部钢琴组曲,于是也建议我写同样的体裁,通过多声思维方式体现我们对西藏音乐材料的处理和对西藏精神的触摸。”最初,他给这首作品取的标题为《川西高原素描》,由三乐章组成,第一乐章“谐——牧歌与对歌”是对高原的素描。第二乐章“雀——寺院的佛事”,表现着佛教的神秘,第三乐章“卓——村民的舞蹈”,运用西藏民间歌舞的韵律,表达出藏族人民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后钢琴家李民铎的建议下改名为《西藏素描》。这首作品也成为崔炳元充满民族风格创作的奠基。这部作品一经创作便深得著名钢琴演奏家鲍蕙荞喜爱并首演,此后也先后荣获了文化部、中国音协1985年主办的中国第四届全国音乐比赛三等奖,并成为一直以来许多钢琴家们的保留曲目经常上演并录制出版。

在我看来,虽然是一部独奏乐器的组曲,但《西藏素描》对于先生的创作道路,却有着某种极为重要的“预示性”意义。首先,起点很高。诚如刚才所说,这是一个作曲家在学生时代的习作,但作品的质量和认可度均达到“艺术精品”的境地;其次,扎根民间。虽然是为“西洋”乐器(钢琴)所作但却依托民族(西藏)音乐素材——特别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体现出作曲家敏锐独到的艺术眼光和高度的文化自觉。而这两点“预示性”特征,在其之后的一系列近年来先后创作出的力作(如交响组曲《大唐》、交响音画《大秦岭》,特别是咏诵交响套曲《唐诗之路》、交响组曲《 “花儿”六章》等),都一一得以体现。在这些作品中,无论是中国古典的“诗-乐”人文情怀,还是散落各地的民间音乐元素如甘青花儿、蒙古草原歌调等,都成为作曲家创作源泉并挥洒自如的快意呈现。

与王洛宾

当然,这一鲜明的创作特点,也和作曲家成长道路上的两位良师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很多人羡慕的是,崔炳元曾作为“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的秘书有过一段朝夕相处的经历,那是他在兰州军区文工团工作时的机缘,也正是和这位传奇歌王近距离的交往、学习,王洛宾先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和坚守给崔炳元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奠定了他始终坚守从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灵感源泉这一创作的文化自觉;而同时,在中国音乐学院求学期间,又师从著名作曲家、歌剧《原野》的曲作者金湘先生学习,这段可贵又难忘的经历,最终打磨并牢固建立了其“多声性”的音乐思维和严谨扎实的学院派技法功力。当然,这种立足并取自民族传统并经过“学院派”锤炼的实际效果,就是使音乐变得生动、鲜活,具有“可听性”,正如评论家王纪宴说:“听作曲家崔炳元的音乐时,扑面而来的质朴、雄浑、优美、感人的旋律,在让听者感受到音乐之美的同时,还有另一种力量,那就是将当代音乐注重作曲技巧而缺少‘可听性的疑虑扫到九霄云外。崔炳元的音乐创作属于 ‘有旋律的古老传统,不仅如此,他作品中的那些源源不断的旋律,深深植根于华夏大地。”

二、居长安热土,谱华夏乐韵

在古都长安生活过的人,对大雁塔广场喷泉的背景音乐并不陌生,这部大型音乐喷泉交响组曲《大唐》正是崔炳元专为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而创作的。作为一个东北人,西安是崔炳元先生工作生活多年的地方,这片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厚的黄土风情也深深融进了他的血液,在他的音乐中缓缓流淌。坐落于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的历史古迹,也是先生创作的最初源泉,他曾说:“大雁塔不仅是唐文化的历史遗存,也凝练了陕西以至西北人的人文品质。于是我将古迹遗存与人文景观作为视角,突出表现大唐历史的厚重和长安现代都市化下的繁荣。”这首曲目也是作曲家之后一系列丝绸之路主题音乐创作的代表性作品。有记录表明,该系列作品自2005年创作以来,在西安大雁塔北广场播放已超过三千余次,成为古都西安的标志性音乐。其实,不光大雁塔北广场的背景音乐,陕北黄陵黄帝陵公祭音乐、西安地铁音乐等,都留下了崔炳元创作的烙印。一方面,他娴熟的写作技术,创作这样的“仪式音乐”可谓信手拈来轻松从容,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他的创作中,始终自觉的与文化、地理疆域发生的联系。

与吴祖强

猜你喜欢

大雁塔作曲家素描
掀起大雁塔的“盖头”来
大雁塔
掀起大雁塔的“盖头”来
武汉素描
素描
长大可当作曲家
跟踪导练(一)4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凡·高的早期素描
猫咪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