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感知、协调一致与创新对供应链高适应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0-02-05胡海文马士华

管理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适应性供应链变量

胡海文 马士华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1 研究背景

全球化竞争进一步加剧,消费需求不断变化,当前的商业环境充满了更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获得持续竞争力,企业与供应链成员之间需建立更高层次的协同合作关系,探索新的市场机会,提高运营效率[1],并通过不断创新以灵活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长期以来,运营经理面临着灵活和效率之间的权衡,优先考虑一方面往往会损害另一方面[1]。这种观点认为,企业要么追求由高效运营支撑的低成本竞争战略,要么追求由灵活运营支撑的差异化战略。然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发展“双元性”能力,既灵活又高效[2, 3]。后来,这种“双元性”的观点被引入到了供应链管理领域。ASLAM等[4]认为,供应链的双元性是指企业同时追求供应链效率的开发和灵活性的探索。显然,双元性的理念与传统理念是冲突的。比如,传统观点认为,功能性产品应该使用高效供应链,而创新性产品与响应性供应链相匹配。然而,在互联时代,消费者对产品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即便是功能型产品,也需要具备较高的响应性,这也是网购人群对快递不能达标而牢骚满腹的原因。同样,对创新型产品也需要以更低成本运作,在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节约成本。

现有基于效率-灵活的供应链双元性的研究,强调同时追求效率和响应性,忽视了应对市场环境根本变化的柔性能力。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热点随时都在变化,供应链管理的重心不断迁移,很难有一成不变的供应链结构模式。由此,本研究基于效率-灵活双元性,并考虑柔性能力,提出高适应性供应链的概念。

为了实现供应链的高适应性,市场感知、协调一致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企业需要先充分了解市场,并理解市场的发展变化和趋势,即市场感知。市场感知反映了企业主动了解客户、竞争对手、供应链成员和商业环境的日常活动[4]。供应链的基本理念是合作,高适应性供应链需要更高程度的协同与合作,即协调一致。LEE[5]将协调一致描述为:优秀企业协调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使其利益保持一致的能力。创新是获取持续竞争力、实现供应链高适应性的关键。当前市场环境发展变化极其迅速,这要求企业通过创新提高竞争力,从而适应这种变化。

目前,学术界对响应性供应链、效率型供应链等单一特征供应链的研究较多,对于双元性供应链的研究却较少。本研究提出供应链“高适应性”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一个二阶潜变量,尝试探究响应性、高效性和柔性之间的共变关系。此外,本研究对供应链高适应性的前因进行了探索,旨在了解市场感知、协调一致和创新与供应链高适应性的关系。在实践意义方面,市场环境变化的加剧提高了全球企业的竞争强度,我国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就必须努力建立更有竞争力的供应链,因此,研究供应链高适应性对于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 理论与假设

2.1 供应链“高适应性”概念的提出

传统组织往往注重对单一能力的追求,比如,要么建立灵活性组织,要么建立效率型组织。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单一特征的组织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双元性”的理念应运而生。GIBSON等[3]指出,双元性包括同时追求开发和探索、效率和灵活、联盟和适应性。随着“双元性”的概念拓展到供应链管理领域,学者们对供应链双元性进行了很多的研究[4, 6~8]。KRISTAL等[6]将供应链双元性定义为:制造企业同时追求供应链开发和探索实践的战略选择,开发指细化、扩展现有能力和资源的实践,而探索指寻找新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实践。ASLAM等[4]将供应链双元性的概念进一步具体化。ROJO等[7]发现,供应链双元性有助于供应链绩效的提高。同样,LEE等[8]发现,供应链双元性能力有助于减轻供应链中断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企业绩效。然而,这些研究中的大多数都在探究供应链双元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却没有考虑其前因,而且相关文章很少考虑柔性能力。在全球商业环境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的背景下,企业需构建具有全新特征的供应链,才能不被市场淘汰。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供应链“高适应性”的概念:供应链兼具既能适应灵活多变的响应性功能,又能适应低成本的效率型功能,还能适应供应链管理重心不断迁移的柔性功能。

2.2 市场感知与协调一致的关系

市场感知有助于企业洞察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4]。企业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市场信息,将很难及时配置其供应链运作来应对市场机会和挑战。NGAI等[9]认为,市场感知能帮助企业在结构调整、技术优化和政策制定等方面做出更充分的准备,以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

协调一致反映了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获得更好绩效的能力,其核心理念是与供应链上的供应商、零售商、物流服务商等建立利益共同体。协调一致强调利益、目标与流程的一致性,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供应链整合,对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至关重要[10]。CHOON等[11]研究发现,企业通过改进供应链的协调一致性可以取得更好的业绩。曾文杰等[12]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供应链协同、整合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LEE[5]认为,优秀的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自由交换信息等方式,实现供应链协调一致。事实上,信息共享已经被证明是供应链协调一致的关键促成因素[13]。也就是说,协调一致的供应链往往伴随着供应链成员之间更多、更充分的信息交流。当供应链成员乐意将重要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其他企业时,整个供应链的市场感知能力将得以提高。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1协调一致对市场感知具有正向影响。

2.3 市场感知、协调一致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是企业及其供应链开发和引进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技术,以及通过管理理念、模式等方面的改变以应对市场结构变化的能力[14, 15]。运营管理的实践日益注重更具颠覆性的创新,因为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能随时应对截然不同的任务、技术和领域[14]。LEE[5]强调,企业需要通过推出创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来保持竞争力。创新的重要性还表现在,企业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甚至能通过颠覆性的创新活动主导市场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应对。

企业进行创新活动,需要先了解市场的状况,而积极参与市场感知的企业更可能把握市场状况和变化趋势,并且在结构调整、技术优化和政策制定等方面做出更充分的准备,以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4, 9]。如果一个企业具备快速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并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的能力,那么它在开发和引入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改进生产方式等方面往往更具有优势。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2a市场感知对创新具有正向影响。

协调一致的供应链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包括信息的交流与运营的协同等方面。WONG等[16]发现,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与联合协作,能提高企业开发创新产品的能力。YOUN等[17]发现,与供应商的密切合作会促进创新产品的开发。宋华等[1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供应链整合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2b协调一致对创新具有正向影响。

2.4 市场感知、协调一致、创新与供应链高适应性的关系

准确、及时的需求信息的获取,能减轻企业对于终端客户需求的错误预测而产生的牛鞭效应,从而提高供应链响应性[19],因此,市场感知与供应链响应性正向相关。同时,市场感知促使企业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及早做出调整以应对环境的根本变化。LEE[5]认为,企业必须提前察觉市场结构的变化,以便调整供应链的结构(如设施搬迁、供应来源更换和相关生产外包),因此,市场感知促使企业及其供应链具有更强的柔性。为了提高供应链响应性(短期)和及时进行供应链结构重组(长期),供应链管理者需在第一时间察觉市场上的机会和挑战。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3a市场感知对供应链高适应性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由于利益与目标的一致性,协调一致的供应链伴随着更密切的信息沟通与流程协作,这可以带来如下好处:①减少由于沟通不当或流程不协调等因素导致的浪费,并且通过互相支持,不断优化运作而提高效率;②为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创造条件,比如在必要的时候降低采购和生产时间。因为单个组织通常不能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以核心企业为基础的战略联盟将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响应性[20]。CHEN等[21]认为,为构建响应性供应链,企业需要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进行更高层次的交流合作。协调一致通过实现供应链企业之间目标、战略和流程的一致性,从而提高商业竞争力[22]。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3b协调一致对供应链高适应性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创新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在成本、灵活性等方面的绩效,从而促使供应链高适应性增强。YOON等[23]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创新在提高医疗行业供应链效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LIN等[24]发现,通过价值共创、嵌入式资源运作和资源整合等创新活动,可以提高供应链在成本和灵活性方面的绩效。供应链柔性强调创新,这种创新对于企业应对长期的、根本性的变化至关重要[14];同时,企业通过在产品和工艺方面不断创新,可以降低成本,因此,创新是实现供应链高效而灵活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3c创新对供应链高适应性具有正向影响。

2.5 创新的中介作用

尽管市场感知和协调一致这两种能力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其对供应链高适应性的影响也可能是间接的,由创新作为中介。市场感知[4, 9]和协调一致[16, 17, 25]为企业和供应链的创新提供了信息和运营基础。例如,市场感知包括投入资源收集市场信息,以了解需求和供应等方面的变化情况[4],这并不一定能直接促使供应链高适应性增强,反而可能导致成本增加。但是,更多的市场信息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4, 9],创新能力通过创造效率、灵活性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从而转化为供应链高适应性。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3d创新在市场感知与供应链高适应性之间起中介作用。

假设3e创新在协调一致与供应链高适应性之间起中介作用。

综上,提出如下研究框架(见图1)。

图1 研究框架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收集

数据是通过电子调查问卷收集的,调查分为两部分:①被调查企业的基本信息,如所处行业;②关于供应链高适应性的调查内容。完整的调查问卷发放到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个人,然后由他们转发给供应链上下游或其他相关的企业。问卷设计了反向提问,以检验所回收问卷的质量,便于筛选。最终收集到了215份完整的问卷,通过考察反向提问项的选择,以及行业的匹配情况,最终筛选出154份有效问卷。此外,本研究主要对3个行业感兴趣:生产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与物流行业,因为这几个行业最能体现供应链的响应性、高效性和柔性。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N=154)

3.2 变量测量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见表2,其测量题项见表3,大部分来自现有研究,少量根据实际调查的需要进行了修改:“市场感知”反映了企业积极了解客户、竞争对手、供应链成员和商业环境的日常活动,测量题项来源于MORGAN等[26]的研究。“协调一致”指核心企业协调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使其利益保持一致的能力,测量题项参考了LEE[5]的研究。“创新”的测量题项来源于ECKSTEIN等[14]的研究。供应链“高适应性”作为二阶潜变量,通过“响应性”“高效性”和“柔性”来测量。“响应性”指企业在现有供应链(即制造、需求和供应)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并快速应对供应链和市场环境的短期、临时变化的能力,测量题项来源于ECKSTEIN等[14]的研究。“高效性”指企业及其供应链通过消除浪费或非增值过程,在整个供应链实现最高的成本效率,测量题项参考了ROH等[27]的研究。“柔性”即结构灵活性,指企业通过调整供应链结构,灵活应对供应链和市场环境的长期、根本性变化的能力,测量题项来源于ECKSTEIN等[14]的研究。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N=154)

注:**表示p<0.01,下同;非对角线数值是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对角线数值是变量AVE的平方根。

采用7级李克特量表测量模型中表示潜变量的指标,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为了不让被调查者难以选择,对各选项设置了标签,当数字1~7被选中时,能显示出对应的含义,如“非常不同意”“同意”。控制变量用来解释额外的影响,具体来说,将企业规模和企业所在行业应用于模型,企业规模用企业员工数量表示。

3.3 信度和效度分析

应用SPSS 22.0和Amos 21.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所有VIF均小于2.0,远远低于建议阈值10.0,表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本研究涉及的所有一阶潜变量的信度分析结果见表3,各变量的Cronbach’sα和CR都大于0.85,达到了大于0.7的标准,表明量表的信度良好。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整体测量模型拟合指标如下:χ2/df=1.529;RMSEA=0.059;NNFI=0.940;CFI=0.947。这些指标比HU等[28]建议的阈值好,因此,本研究模型是可接受的。由表3可知,标准荷载均大于0.6,大部分超过0.7,CR大于0.7,AVE大于0.5,因此,模型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通过比较两个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和AVE,可以考察区分效度。由表2可知,各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不高于AVE的平方根,表明潜变量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表3 信度和效度检验(N=154)

3.4 假设检验

通过分层回归分析验证假设,对3组模型进行了测试,结果见表4。第一组模型(模型1、模型2)以市场感知为因变量,模型1包含控制变量,模型2增加了协调一致的直接效应;第二组模型(模型3、模型4)以创新为因变量,模型3包含控制变量,模型4加入了市场感知和协调一致的直接效应;第三组模型(模型5、模型6、模型7)以供应链高适应性为因变量,模型5包含控制变量,模型6增加了市场感知与协调一致的直接效应,模型7则增加了中介变量创新。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可知,模型2、模型4、模型6、模型7的D-W值均落在接受域内(1.5

表4 对因变量的分层回归分析(N=154)

注:*、***分别表示p<0.05,p<0.001,下同;表中系数为非标准化系数。

由表4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协调一致对市场感知的影响控制变量(行业和公司规模)对市场感知基本无显著影响,仅在基本模型中,行业对市场感知有影响,加入相应的预测变量之后,模型的拟合度显著提高,表明预测变量对因变量具有显著影响。协调一致对市场感知具有显著影响(假设1:β=0.366;p<0.001),因此假设1成立。

(2)市场感知与协调一致对创新的影响控制变量对创新无显著影响,加入相应的预测变量之后,模型的拟合度显著提高,表明预测变量对因变量具有显著影响。市场感知(假设2a:β=0.438;p<0.001)与协调一致(假设2b:β=0.414;p<0.001)对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假设2a、假设2b成立。经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可知,协调一致对创新的影响最大。

(3)市场感知、协调一致与创新对供应链高适应性的影响控制变量对供应链高适应性无显著影响。加入相应的预测变量之后,模型的拟合度显著提高,表明预测变量对因变量具有显著影响。市场感知(假设3a:β=0.229;p<0.001)与协调一致(假设3b:β=0.535;p<0.001)对供应链高适应性均具有显著影响(模型6),但加入中介变量创新后(模型7),只有协调一致(假设3b:β=0.394;p<0.001)和创新(假设3c:β=0.340;p<0.001)具有显著影响,市场感知无显著影响,因此假设3a没有得到支持,假设3b、假设3c成立。经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可知,协调一致对供应链高适应性的影响最大。

(4)创新的中介作用根据BARON等[29]的方法,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检验创新的中介作用,结果见图2。图2中,首先只考虑路径D,即市场感知(协调一致)对供应链高适应性影响的总效果,显然总效果显著(β=0.600,p<0.001;β=0.746,p<0.001);然后考虑路径A、B和C,即加入创新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市场感知对供应链高适应性的直接影响不显著(β=0.084,p>0.05),而协调一致对供应链高适应性的直接影响仍然显著(β=0.449,p<0.001)。为了进一步检验中介作用的显著性,图2给出了Sobel检验的z值,显然创新的中介作用是显著的(z=4.912,p<0.001;z=3.900,p<0.001)。根据BARON等[29]的方法,当路径D显著,且路径A、B和C都显著时,称为部分中介作用;当路径D显著,且路径A和B显著,但路径C不显著时,称为完全中介作用,即只有间接影响(路径A和B),没有直接影响(路径C)。根据图2的检验结果,创新在市场感知与供应链高适应性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协调一致与供应链高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假设3d、假设3e成立。

图2 创新的中介作用检验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协调一致对市场感知具有正向影响,协调一致与市场感知对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协调一致、市场感知与创新对供应链高适应性均具有正向影响。这些结果丰富了供应链双元性的前因研究。

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市场感知对供应链高适应性几乎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创新作为中介产生间接作用。这个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因为市场感知能力强的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市场感知与高适应性似乎应该直接相关。可能的原因是:企业获取的市场信息并不一定能直接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中间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企业在获取市场信息和资源的同时,需要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能迅速地将这些信息、资源转化成运营绩效[30],因此,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及其供应链将市场感知能力转化为高适应性。然而,如果企业不具备足够强的创新能力,其在提高市场感知能力方面的努力可能是徒劳的。比如,通过建设高端信息系统的确可以提高市场感知能力,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将这些市场信息转化为新产品的开发等创新活动,那么供应链响应性和柔性将不会得到改善,反而会由于成本的增加而降低效率。

和市场感知不同,协调一致对供应链高适应性既有直接影响,也通过创新产生间接影响,这个结果符合常理。因为协调一致强调供应链的目标、信息与流程的一致性,这对供应链的灵活性、效率以及创新能力都有积极的影响。此外,研究表明,协调一致还能提高市场感知能力,因此,协调一致对于供应链的意义和价值是巨大的。

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提出供应链“高适应性”的概念和理念,丰富了供应链“双元性”理论。双元性理论自从被引入到供应链管理领域后,就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从基于开发-探索双元性理论,到基于响应-效率双元性理论,本研究基于灵活-效率双元性理论,引入供应链柔性,提出高适应性的概念,其中灵活包含应对短期的、临时性变化的响应性和应对长期的、根本性变化的柔性。②探索了供应链高适应性的前因,即市场感知、协调一致与创新。研究发现,市场感知、协调一致与创新这3种能力都对供应链高适应性产生积极影响,其中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③发现市场感知的“完全间接效应”,验证了协调一致的重要意义。市场感知对供应链高适应性无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创新作为中介产生间接的作用。协调一致不仅对市场感知具有积极影响,而且能提高创新能力,并且能直接和间接促使供应链高适应性的增强。④对企业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高适应性的理念对企业建立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供应链具有指导意义。在动态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中,建立单一能力供应链(如响应性供应链、效率型供应链)的企业可能已经或者越来越难以生存,而高适应性供应链理论为企业建立具有响应性、高效性和柔性的供应链提供了理论支撑。市场感知、协调一致和创新作为供应链高适应性的前因,是企业在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为促成高适应性供应链的建立,企业需特别注重对供应链协调一致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供应链合作伙伴利益、目标与流程的一致性。需要强调的是,市场感知的“完全间接效应”表明:企业需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创新的行动将市场信息进行充分吸收和转化,形成竞争优势。

5 结语

本研究提出供应链“高适应性”的概念,构建了市场感知、协调一致、创新与供应链“高适应性”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基于我国154家企业的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层回归以及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①市场感知、协调一致与创新对供应链高适应性产生正向影响;②市场感知通过创新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供应链高适应性;③协调一致对供应链高适应性既有直接作用,也通过创新间接产生影响;④协调一致对市场感知、创新和供应链高适应性都有正向影响。从动态能力的观点而言,企业应积极进行高适应性供应链的探索和实践,重视和发展市场感知、协调一致与创新能力;同时,在决定投入资源提高市场感知能力时,需衡量自身的创新能力,保证市场信息能充分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改进:①样本数量相对较小,需扩充样本数量进一步研究;②本研究的数据属于一个截面数据,无法研究模型的纵向变化,今后可以进一步采用时间序列进行纵向分析。关于供应链高适应性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已有的结论需进一步验证,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适应性供应链变量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抓住不变量解题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也谈分离变量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