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册入学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思考

2020-02-05王传斌朱海燕

关键词:入学院校职业

王传斌,朱海燕

(1.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6;2.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6)

2011 年以来,江苏、福建等省份实行注册入学招生制度,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采取注册入学的录取方式。作为创新型的招生模式,注册入学降低了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满足了不同类型的学生进入高校求学的需求。但是,注册入学的学生学业基础较差,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总体偏低,给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高职院校应该从注册入学招生和教学管理的实际出发,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构建、培养规格改革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设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评价手段,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本文试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注册入学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注册入学对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影响,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注册入学的溯源和现状

注册入学是高校的一种招生方式。考生根据特定高校的报考条件和录取要求提交注册申请,高校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择优录取。注册入学学生学业成绩全部合格,可以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注册入学制度兴起于德、英、美等国家。为了保证学生培养质量,这些国家注册入学制度的精髓不在于“宽进”,而在于“严出”。我国注册入学制度起步较晚。2011年,教育部改革高校招生制度,在江苏省和福建省试点施行注册入学,其中福建省首批参与试点的高职院校有10 所,计15 个专业,计划招生550 人。2014 年,山东省和北京市开始试点,招生范围和规模都较小。2014 年9 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 号),标志着高职教育注册入学的实施范围和招生规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一)江苏省注册入学现状

江苏省从普高和中职两个层面实行注册入学,首批有26 所高职院校参与试点,与其他试点注册入学的省份相比,招生专业数和招生计划数都比较多。2011—2018 年,江苏省注册入学呈以下态势:实行注册入学招生的学校数量逐年增多,从2011 年的26 所增加到2018 年的80 所,其中公办学校增加较多;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数量逐年增多,招生专业从试点初期的几十个专业扩展到几百个专业,招生计划稳定在2.5 万人左右;民办学校数逐步减少,从最多时的29所变为19 所;学生入学分数逐渐降低,特长生的分数更低(见表1)。

表1 江苏省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情况统计表(2011—2019 年)

(二)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注册入学情况

从2015 年起,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始实行注册入学制度,当年有3 个专业参与注册招生,招生计划为140 人。至2019 年,参与注册招生的专业达14 个,但招生计划比前几年有所缩减,只有200人。从注册入学学生的高考成绩来看,入学分数稳中有升(见表2)。

表2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注册入学情况统计表(2015—2019 年)

二、注册入学学生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影响

目前,高考统招录取仍然是高校招生的主流,注册入学一般是在高校统一招生录取后进行的,这在客观上使注册入学沦为高考统招录取的补充。申请注册入学考生的高考成绩一般都在高考统招录取分数线下,他们入校学习后,给高职院校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一)缺少良好学习习惯影响了学习效果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注册入学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少计划性,课前不注意预习,课上不爱听讲,课后不及时复习;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我约束力差;大多数学生将业余时间用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很少自觉用于专业学习。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注册入学学生难以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导致问题越聚越多,学习效果越来越差。比如,许多注册入学学生在学习理工科课程时,缺少自觉复习旧知、整合新知的学习意识,不能及时弥补中学阶段知识储备的不足,对下位概念和上位概念把握不准、认识不透,难以形成新的认知体系和知识结构。

(二)课堂学习表现不佳影响了教学成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交流沟通、信息传递中的有效呼应,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任何一方知识信息的接受与解读出现偏差,都会导致教学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注册入学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文化知识不够全面,在课堂学习中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两率”较高:一是低头率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不喜欢参与师生互动,甚至听不懂教师讲述的专业知识;二是摇头率高,当教师提问时,要么辞不达意,要么答非所问。这导致教师在把握教学节奏上左右为难、顾此失彼,往往造成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1]。注册入学学生的学习状态给教师心态也造成了不利影响,容易使教师产生倦怠心理。

(三)学习观念偏差影响了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而且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观念。优异的学业成绩离不开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往往来自正确的学习观念。注册入学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主动性不强。一项关于学习动力的问卷调查显示,有73%的学生认为注册入学就是“为了文凭和未来的职业发展”[2],还有学生认为“上学就是混个文凭”“走个过程”。这反映了注册入学学生对学业发展缺少规划,方向不清,依赖性较强。此外,受注册入学身份的困扰,有些注册入学学生自卑情绪明显,影响了学业成绩的提高。

三、提升注册入学教学质量的基本策略

注册入学制度的实施给高职院校拓展生源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为了扫除注册入学学生培养道路上的障碍,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成长为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在新形势下全面反思人才培养观、教学观和办学观念,采取新举措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

实施注册入学制度的目的是为文化基础差或拥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机会,将他们培养成具有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人才,提升我国人力资源质量。因此,“注册入学降低入学门槛不是最终目的,培养学生‘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3]。无论何种人才,首先要具有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要有规规矩矩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的品质。虽然注册入学学生存在种种不足,但是让他们接受职业教育、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是高职院校应该承担的责任。高职院校要以“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形成“以德为本、能力为用”的职业教育人才观,着眼于注册入学学生未来对社会的贡献,激励他们不断进步。为了落实这一人才观,高职院校要教育引导注册入学学生发展特长,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取得进步;要关注学生思想的进步、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要依据他们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岗位要求,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育学生养成终身学习观念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则侧重使受教育者获得职业知识、形成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4]。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又称“职教20 条”)提出,要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历教育和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一体化设计,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5]。高职院校要以上述文件精神为指导,秉持“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观,树立“厚德、善行、勤俭、担责”的德技一体人才质量观,根据注册入学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为他们将来成为生产、建设和服务领域的技术能手甚至技能大师奠定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要教育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使他们坚信人人都有成才机会、人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三)构建新型注册入学专业教学体系

1.面向注册入学学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及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教育部2019 年颁布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6]。高职院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结合注册入学学生实际,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专业技术的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强化适应性和可操作性;要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要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课程、教学、实践的关系。

2.打造适合注册入学学生的课程模块

高职院校构建专门面向注册入学学生的课程体系,做到课程内容体现职业化、课程资源体现开放性、课程实施强调实践性。比如,高职院校可以针对注册入学学生在音乐、美术、体育、网络编程等方面的特长,在确保专业方向不变、总学分不减的条件下,遵循相近原则和兴趣原则,设置“专业方向+个人兴趣”课程模块,通过课程替代和学分替换的方式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专业方向”规定了注册入学学生的专业课程范围和面向的社会行业与职业,“个人兴趣”着眼于注册入学学生的个别差异、就业取向和特长发展。按照这两个维度建构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将注册入学学生培养成具有某种突出技能的个性化人才。

3.实施精准化教学

注册入学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果要求他们齐头并进式地接受同样的知识内容,对他们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显然无法实现教学精准供给,也无法满足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7]。高职院校要针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实际,实施“精准化教学”。所谓“精准化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精良化、专业性、针对性”为标准,以“准确分类、全面覆盖、兼顾个性”为要义,结合学生的差异化背景、类别化特点和多元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重点的分类指导与学习服务,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支持。一是实行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类,按照课程、兴趣等分成若干学习小班,开展针对性教学。二是指导学生开展专题学习研究,针对他们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调查,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专业发展、课程学习。三是跟踪指导,依据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特别是课堂表现,对他们开展点对点的学习辅导。

4.加强实践训练和技能考核

大多数注册入学学生不善于理论课程学习,喜欢实践类课程。针对他们这一学习特点,高职院校可以适度增加实践课课时,调整每一门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所占的课时比例,使实践教学所占课时比例高于理论教学;可以开展“进企业”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产现场学习生产知识、掌握操作要领;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带着问题学习;还可以加强实践训练管理,以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巩固实践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核心职业技能体系框架,按照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育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和外语应用8 个职业核心技能模块,积极申报国家“1+X”证书试点。学校要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试点项目,指导学生选定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类型,鼓励学生参加线上线下课程的学习,考取与他们的职业选择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证书。

(四)建构以生为本的学业评价体系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树立科学成才观念,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建构新型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做到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首先,课程成绩评价要体现课程特点和学生差异。教师要善于发现注册入学学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成长成才。对注册入学学生的学业考核不能简单地按照试卷成绩计算,需要加大对他们学习过程和实践训练的考核,通过形成性评价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其次,要不断改进学业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综合考核:线上考核针对学习进度、学习互动、作业完成、单元测试、资料访问等;线下考核针对学习态度、知识基础、技能水平、创新能力等。

(五)全面优化教学管理

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帮助学生实现专业成长。高职院校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面对注册入学给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带来的挑战,高职院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针对注册入学教学问题,采取新的管理策略。第一,教学管理要小班化;第二,课程教学形式要多样化;第三,学生活动要个性化;第四,学业管理制度要规范化;第五,学生健康发展要全面化。在严格学业管理的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将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贯穿于学生管理工作全过程。

猜你喜欢

入学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入学面试
我爱的职业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