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左结肠动脉保留与否对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2020-02-05徐冉杨年钊赵海远张义胜
徐冉 杨年钊 赵海远 张义胜*
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饮食习惯改变,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然而死亡率却无明显下降,高死亡率主要是由于血行播散、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1];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仍然是以手术为主,术前、后放化疗等全身性治疗为辅[2]。近年来,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得到广泛认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3-4]。无论是传统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均需遵循全结肠系膜切除(TME)理念,该方式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5年生存率[5]。然而在乙状结肠癌及直肠癌TME手术过程中对肠系膜下动脉(IMA)结扎位置依然存在争论。对于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手术根治性、术后并发症及手术难度等方面争议较大。本文通过Meta分析,进一步探讨IMA结扎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和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检索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发表关于腹腔镜下保留LCA与非保留LCA对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疗效影响的中英文文献。检索关键词中文为腹腔镜、结直肠肿瘤、乙状结肠癌、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英文检索词包括Laparoscopicsurgery、Colorectalneoplasms、ColoncancerRectalcancer、Inferiormesentericartery。
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患者;手术方式均采用腹腔镜手术,遵循TME原则;(2)干预类型:2种手术方案,A组为非保留LCA组(高位结扎IMA),B组为保留LCA组(低位结扎IMA+根部淋巴结清扫)(3)测量指标:下列指标≥有2个出现在文献中: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发生率、术后5年生存率及5年无病生存率。(4)原始资料中患者一般情况,疾病特征,两组无差异。(5)研究类型为前瞻性或回顾性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排除标准:(1)有远处转移的晚期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患者;(2)患者术前存在辅助放化疗;(3)样本量过少,病数<20例;(4)低位结扎IMA仅保留LCA而未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253区域淋巴结清扫;(5)无原始数据及无法查阅到原文文献;(6)重复发表的文献。
1.3 文献提取由2名有经验胃肠外科医师分别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提取文献题目、出处、作者、研究方法、分组情况、统计结果等。对有争议的数据由第3名高年资医师共同讨论并得出结果。
1.4 质量评价3篇随机对照试验用Jadad量表评分,9篇非随机对照试验采用Newcastle-OttawaScale(NOS)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RevMan5.3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95%可信区间(95%CI)为疗效分析统计量;异质性Q检验I2≤50%时,合并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I2>50%时,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共纳入3篇随机对照试验(RCT)与9篇非随机对照试验(N-RCT)文献,共1971例患者。其中非保留LCA(高位结扎IMA)组1020例,保留LCA(低位结扎IMA)组951例。
2.2 手术时间通过Random模型分析,各组间研究异质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I2=79%)。非保留LC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保留LCA组,合并值[WMD=-9.30,95%CI(-13.82~-4.78),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1。
2.3 淋巴结清扫数目通过Random模型分析,各组间研究异质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01,I2=75%)。非保留LCA组与保留LCA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值[WMD=-0.34,95%CI(-1.05~0.37),P=0.34]。见图2。
2.4 吻合口漏发生率通过Fixed模型分析,各组间研究异质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I2=0%)。保留LCA组明显低于非保留LCA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 义,合 并 值[OR=2.37,95%CI(1.60~3.49),P<0.0001]。见图3。
图1 手术时间
图2 淋巴结清扫数目
图3 吻合口漏
2.5 术后并发症通过Fixed模型分析,各组间研究异质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I2=0%)。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值OR=[0.94,95%CI(0.67~1.33),P=0.74]。见图4。
图4 术后并发症
2.6 术后5年生存率通过Fixed模型分析,各组间研究异质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I2=0%)。术后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值[OR=0.83,95%CI(0.61~1.13),P=0.23]。见图5。
图5 术后五年生存率
2.7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通过Fixed模型分析,各组间研究异质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62,I2=0%)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值[OR=0.77,95%CI(0.57~1.04),P=0.09]。见图6。
图 6 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
2.8 发表偏倚用漏斗图检测纳入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漏斗图表明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方面存在发表偏倚,而在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5-OS、5-RFS方面无明显发表偏倚。见图7。
图7 漏斗图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逐步被应用至结直肠手术中,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具有优势,如创伤小,恢复快等。多数研究表明腹腔镜技术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是安全、有效的[6-7]。2009年日本JSCCR指南建议进展期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淋巴结清扫应该包括肠系膜下血管根部淋巴脂肪组织,但对于IMA结扎部位,即是否保留LCA并未明确,美国NCCN指南也未明确直肠癌术中IMA结扎位置问题[8]。有一系列研究表明高位结扎IMA,可以更彻底清扫淋巴结,保证肿瘤的根治效果,提高5年生存率,降低复发率[9-11]。然而部分学者提出,非保留LCA(高位结扎IMA)可能会降低近端结肠血供,甚至造成吻合口漏,一旦发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2]。低位结扎IMA(保留LCA+253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既能达到高位结扎IMA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也能保证吻合口血供,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位及高位结扎IMA争论的焦点集中于肿瘤根治性、术后并发症,及手术难度等方面。
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淋巴结清扫数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根治效果,而IMA根部及253区域淋巴结是直肠癌淋巴转移第3站,研究表明该区域淋巴结阳性预示预后差,5年生存率为37.5%,而IMA根部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71.5%[13]。因此该区域的清扫被认为相当重要,本资料中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相比,合并值[WMD=-0.34,95%CI(-1.05~0.37),P=0.34];无 统计学差异,表明保留LCA(低位结扎IMA+根部淋巴结清扫)能够达到高位结扎IMA清扫淋巴结水平。两组术后5年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低位结扎IMA远期疗效与高位相比是一致的。
结直肠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如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肠梗阻、腹腔感染等,而吻合口漏,是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必定延长住院时间,推迟术后放化疗,增加住院费用,增加病死率[14]。本资料中,保留LCA组可以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与非保留LC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可能是非保留LCA降低近端肠管血供,仅靠来自结肠中动脉左支的边缘血管血供,无法满足吻合后生长[12]。据报道约有5%人群存在解剖变异,结肠中动脉左支与左结肠动脉间缺少吻合支,这样一旦高位结扎IMA,不保留LCA势必会造成吻合口缺血。特别是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管粥样硬化,边缘血管血供有限。有RCT研究表明,保留LCA提供更好的吻合口血供。本资料中,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术后并发症取决于多重因素,患者本身疾病分期、有无基础疾病、当地医疗条件、手术者熟练程度等。
手术难易程度及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本资料显示,两组手术时间,非保留LCA组明显短于保留L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考虑原因:(1)低位结扎IMA,保留LCA操作步骤增多,腔镜下游离IMA周围脂肪淋巴组织及寻找LCA耗时较多。(2)高位结扎IMA,术中沿腹主动脉投影找到IMA根部结扎离断即可,然而低位结扎IMA需脉络化游离IMA,保留LCA并清扫253区域淋巴结。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及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与非保留LCA相比可能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可能较低,两种方式远期疗效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