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分析
2020-02-05陈燕
陈燕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其具有病程长、治愈难和易复发的特点。虽然目前治疗银屑病的方法较多,但如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仍是临床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银屑病患者常存在脂类代谢异常,且其发生常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等疾病相关[2-3]。辛伐他汀是能够调节血液中血脂水平的他汀类药物,常被用来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本资料将其与常规局部药物治疗方法联合使用,以观察其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皮肤科确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6例设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82例设为健康组。排除标准:(1)过去1个月内曾使用治疗银屑病的药物或服用其他可能影响血脂代谢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他汀类、贝特类等药物)者;(2)年龄<18岁者;(3)患肿瘤或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4)对辛伐他汀和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药物过敏者;(5)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病例组中男41例,女45例;平均年龄(45.63±10.72)岁。健康组中男41例,女41例;平均年龄(46.12±10.57)岁。病例组与健康组的性别、年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59±10.53)岁。病程5.42(1.16,15.58)年;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为(12.05±5.63)分。观察组男20例,女23例;平均年龄(45.67±10.63)岁。病程5.36(0.98,14.67)年。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为(11.91±5.34)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PAS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项目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局部治疗[LEOLaboratoriesLimited(爱尔兰),规格:(50μg+0.5mg):1g×15g,批准文号:H20160204]涂于皮损处,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片(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mg×7片)口服,10mg/次,2次/d,两组治疗时间8周。
1.3 观察指标收集病例组和健康组人群的性别、年龄资料以及反映血脂水平的相关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集病例组患者的病程信息、治疗前后的PASI评分等资料。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血脂指标检测采集病例组和健康组人群清晨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分离血清后,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血脂指标检测,其中TG采用氧化酶法终点法检测,TC采用CHOD-PAP检测,HDL采用直接法-过氧化氢酶清除法检测,LDL采用直接法-表面活性剂清除法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组与健康组人群血脂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病例组与健康组人群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表1 病例组与健康组人群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组别 n TG TC HDL LDL病例组 86 2.09±0.53 5.72±0.78 1.18±0.25 3.86±0.76健康组 82 1.21±0.81 4.56±0.62 1.28±0.34 2.86±0.63 t值 8.370 10.638 -2.179 9.261 P值 <0.001 <0.001 0.031 <0.00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见表2。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ASI评分比较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表2 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组别 n TG TC HDL LD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2.11±0.42 1.26±0.37 5.75±0.70 4.37±0.58 1.21±0.21 1.19±0.19 3.81±0.67 2.92±0.55对照组 43 2.07±0.41 1.68±0.38 5.69±0.68 5.02±0.63 1.15±0.20 1.14±0.18 3.91±0.69 3.35±0.61 t值 0.447 -5.193 0.403 -4.977 1.357 1.253 -0.682 -3.433 P值 0.656 <0.001 0.688 <0.001 0.178 0.214 0.497 0.001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分,(±s)]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PAS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12.05±5.63 5.28±2.36*#对照组 43 11.91±5.34 7.32±3.178*
2.4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瘙痒症2例、皮疹2例、皮肤烧灼感1例、便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3.95%(6/43)。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瘙痒症3例、皮疹1例、皮肤烧灼感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1.63%(5/43)。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银屑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普遍认为环境、遗传、免疫和精神心理等因素均与其发病相关。近年来,银屑病脂质代谢的研究开展较为广泛,也取得较多的成果。临床和实验室研究显示[4],表皮磷脂、真皮层的LDL-C以及血清脂质水平等均可能与银屑病进展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5]发现银屑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DL和LDL等脂质指标基因存在多处共同位点。
本资料结果显示,与健康组比较,病例组患者的TG、TC和LDL-C更高,HDL-C水平更低。这与刘久波等[6]发现,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G、TC、LDL水平发生升高,HDL水平出现下降的结果一致。李峰等[7]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的TG水平与健康组比较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研究结果不符。李峰等的银屑病患者包括寻常型、红皮病型和脓疱型三个类型,而本资料只纳入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大量报道认为,红皮病型和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的TG水平明显低于寻常型患者[8]。因此,观察对象构成类型的不同可能影响健康组与银屑病患者TG水平差异的显著性。
有研究[9]认为,银屑病患者脂质水平的升高,会造成患者机体血液流变特性改变、导致血液粘度上升并引发微循环障碍和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影响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辛伐他汀是常用的降血脂药物,由于其具有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等需要进行脂质水平调节疾病的治疗。Patel等[10]研究发现,口服辛伐他汀会降低银屑病患者的发病风险。Shirinsky等[11]对7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采用添加辛伐他汀治疗后发现,患者的PASI评分和生活指数均有明显提高。此研究虽有明显不足,如样本量太小,无对照组,但是却是最早报道辛伐他汀可能具有提高银屑病治疗效果的报道。本研究克服了上述研究的不足,将辛伐他汀与银屑病局部药物联合用于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的TG、TC和LDL-C水平下降更加明显,而且观察组患者PASI评分升高更加明显,即辛伐他汀联合局部药物治疗提高了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其可能原因为辛伐他汀除了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的能力,还具有抑制淋巴细胞活化和阻止炎性细胞渗入皮损作用。而研究认为[12],白细胞内皮粘附能力、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外渗、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6)、C反应蛋白水平高低均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因此,辛伐他汀可以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抑制淋巴细胞活化和阻止炎性细胞渗入受损皮肤部位进一步改善银屑病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局部药物治疗联合辛伐他汀有助于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然而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1)样本量需要进一步提高;(2)由于伦理学原因未设置空白对照组;(3)未对预后复发情况进行评估。关于以上不足,需要接下来的研究予以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