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装衣身放松量整体平衡设计研究

2020-02-05黄志成

纺织报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臀围支撑点胸围

黄志成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3)

在女装纸样设计中,导致成品服装出现拉扯和皱褶等结构性弊病的核心原因是衣身关键部位放松量设计不合理,且放松量的加放位置和加放量不匹配。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人体结构角度出发,结合放松量分布,对衣身关键部位放松量进行整体平衡设计。

1 人体与服装放松量分布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放松量在女装衣身同一围度的不同部位上是非均匀分布的。在着装状态下,受重力影响,服装会被人体最高点支撑并附着在人身上。这个“人体最高点”也被称为服装支撑点。在服装支撑点,服装与人体接触,因此没有放松量。人体其他非支撑部位的服装会自然垂坠,与该部位人体分离,从而产生放松量。不同非支撑部位的放松量大小取决于与对应服装支撑点垂直方向的相对距离的大小,距离大则放松量大,距离小则放松量小。

其次,人体躯干部位的所有围度放松量需进行整体平衡设计。由于放松量的大小和位置是由服装支撑点决定的,而人体支撑点分散在背部、胸部和臀部上,在设计放松量时,要准确认识女装衣身人体的主要部位,如背部、胸部和臀围的相对位置关系,将包括胸廓在内的整个上半身和臀部看成一个整体,再将整个衣身放松量进行整体平衡而非分开设计,否则,极有可能使放松量位置与支撑点不符,导致成品服装出现拉扯和皱褶。

2 女装围度方向服装支撑点及放松量分析

结合人体形态,基于标准人体体型,从正前、正后、正侧和45°侧这4个角度,垂直面对服装支撑点进行观察、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出服装支撑点:正前为胸高点、正侧为臀围胯骨最高位、后侧为背宽和手臂交接位、正后为肩胛骨最高位。其中,肩胛骨最高位和臀部最高点基本处于同一垂直面[1]。

在着装状态下,由于服装支撑点直接与服装接触,该部位没有放松量;因为服装支撑点以外的部位与服装脱离,所以存在放松量。以下结合标准人体各服装支撑点及其相对部位人体体型特征,分析得出,女装衣身正前、正后、后侧和正侧这4个主要垂直方位的具体放松量分布特征如图1所示。

2.1 正前方位

正前方位服装支撑点为胸高点,所以前胸高点放松量为零,胸高点以下的腰部前中和腹部都存在放松量,其放松量大小取决于其与胸部凸出量垂直位置差量。显然,前腰部放松量大于前腹部。

2.2 正后方位

在正后方位,人体肩胛骨最高位和臀部最高点基本处于同一垂直面,所以该方位的服装支撑点为肩胛骨最高位和后中臀部,因此肩胛骨最高位和臀后中这两处放松量为零。肩胛骨以下的胸部、腰后中位都存在放松量,放松量大小取决于背部斜度。

2.3 后侧方位

在后侧方位,服装支撑点为背宽和手臂交接位,其位置在垂直平面上高于胸、腰和臀部相应位置。所以,在后侧,胸、腰和臀部皆存在放松量,放松量大小取决于胸廓侧面斜度和胯骨侧面斜度。其中,由于该垂直面上臀部位置高于胸部,所以该部位臀部放松量小于胸部。

2.4 正侧方位

在正侧方位,服装受肩承托,由于围度方向服装支撑点只有臀围胯骨最高位,臀侧放松量为零,正侧面胸部和腰存在放松量。胸部放松量大小取决于胯骨凸出量与胸侧垂直位置差。

3 建立基于放松量整体设计的围度最小外包围

围度最小外包围,即经过胸高点、臀围胯骨位、背宽位和胛骨位这4个服装支撑点,包裹臀部以及上身躯干的整体围度最小包围圈(图2)。确保在这一包围圈内服装面料横平竖直的基础上,包裹了所有服装支撑点,可以确保在着装状态下服装没有拉扯。在围度最小外包围中,在保证结构顺直的基础上,服装支撑点没有放松量,其他非服装支撑点部位留有一定放松量。围度最小外包围是放松量整体设计的基础[2]。

最小外包围的数值,因人体体型不同略有差异。在标准体型中,参考服装支撑点的分布情况,最小外包围在数值上基本相当于臀围加上胸部凸出的量。通过立体裁剪验证,在标准160/84A体型中,最小外包围为94~96 cm,不同模特之间略有差异[3]。除标准体型外,一般非特殊体型人体的最小外包围数值基本为臀围加5~7 cm,胸围加9~12 cm。臀围数据越大,特别是胸臀围差距越大,最小外包围数值越大,反之越小(表1)。

表1 最小外包围数据统计

4 基于整体围度最小外包围的放松量变化处理

4.1 基于整体围度最小外包围的放松量减少处理

根据上节放松量分布分析,在最小外包围的基础上,制作相对于最小外包围更加合体的服装时,需要将围度部位非服装支撑点部位的放松量相应减少。以标准人体160/84A体型为例,最小外包围为96 cm,净胸围为84 cm,胸部放松量为12 cm,净胸围为89 cm,臀部放松量为7 cm。如果制作合体的服装,设定成衣胸围为90 cm,臀围为92 cm,则需要在最小外包围的基础上,减少胸围放松量6 cm,减少臀围放松量4 cm。

如图3所示,在设计纸样时,根据放松量分配位置,可以减少胸围放松量的部位为胸围后中(b1)、胸围后侧(b2)、胸围正侧(b3),可以减少臀围放松量的部位为臀围后侧(h1)、臀围前中(h2)。数值上,需要将胸围减少6 cm(一半制图为3 cm)并分配到b1、b2、b3,将臀围减少4 cm(一半制图为2 cm)并分配到h1、h2。根据对应部位和支撑点垂直位置关系决定放松量大小的原理,结合部位关系分析可以得出:b2>b3>b1,h2>h1,并且b2>h1。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b2为1.5 cm,b3为1 cm,b1为0.5 cm;h2为1.2 cm,h1为0.8 cm。

4.2 基于整体围度最小外包围的放松量增加处理

观察服装着装状态可得出,服装放松量增加不是同围度部位均匀增加。同围度服装总体放松量增加后,不会改变该部位服装支撑点的着装状态,服装支撑点的放松量仍然为零,而非服装支撑点部位的放松量相应增加。由于在最小外包围的基础上增加放松量不会导致围度部位的拉扯,只需在最小外包围的基础上对放松量进行增加处理即可。

猜你喜欢

臀围支撑点胸围
探讨假体凸度对假体隆乳患者术后胸围及罩杯的影响
臀围松量对女裤裆部特征的影响分析与模型构建
成年酉州乌羊体尺长与体质量的关系
人生支撑点
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腰围/臀围比的影响
飞机装配中支撑点设计方法研究
人生的支撑点
浅析下肢动作对裙子结构设计的影响
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幸而今天买了胸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