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干部 从“心”出发
2020-02-04慈组轩
慈组轩
慈溪市总结近年来干部心理素质提升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在现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干部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突出科学精准、稳妥有序,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心理素质提升“1+1+4+N”立体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阵地建设、方式创新、队伍培养、组织优化等各项工作,构建“预防—发现—援助—应用”全链式工作机制,形成组织有为、专家支持、干部主动的工作格局,有效增强干部心理健康意识,增长心理学知识,拓展学以致用本领,切实呵护干部的心理健康。
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1+1+4+N”立体化服务体系
建立一个协调小组。建立由慈溪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卫生健康局等17个部门组成的全市干部心理素质提升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全市平台建设、人才培育、志愿服务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组织制定干部心理素质提升工作实施意见和考核管理办法。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慈溪市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各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分工,加强部门协同,落实工作举措,形成工作合力。每年定期召开协调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拉起一支本土团队。发挥本地专业人才作用,加强心理工作志愿者队伍管理,成立慈溪市干部心理素质研究会,增强干部心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研究会坚持心理疏导与素质提升相结合、关注个体与优化环境相结合、科学预防与精准干预相结合、发扬传统与创新方法相结合,突出“五必谈”“八服务”,常态化提供知识科普、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站点指导等服务。
提升四大功能平台。提升教育培训功能平台。在慈溪市委党校增挂干部心理素质(领导力)提升中心牌子,增设心理研究室,落实1个公务员编制、1个中层职数,配强4名专职师资力量。近三年累计投入230余万元全面升级设施、功能、服务,建成心理体验区、拓展训练区、专家工作室等四区四室。优选推出心理健康科普、沟通合作训练、团队活力激发等六大类套餐,累计开展心理素质提升系列活动200多次,服务干部2.6万余人次,切实发挥了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示范引领分中心建设。提升线上服务功能平台。重点打造“心动慈溪”升级版,以“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的形式,将知识科普、心理测评、在线咨询等各类心理服务功能和资源搬到网上,通过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使每一位干部不出门就能享受24小时全天候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咨询诊疗功能平台。在慈溪市中医医院建立市干部心理咨询诊疗中心,注重发挥特聘专家工作室作用,通过专家坐堂、门诊咨询、健康体检等方式,定期为干部提供简便易行、专业保密的个体咨询诊疗服务。提升危机干预功能平台。深化市干部咨询诊疗中心与国内专业机构的战略合作,建立干部心理危机分类定级、实时预警、精准干预的工作体系,高效运行干部心理咨询热线,开通转接市外专业机构的绿色通道。
推进服务站点全覆盖。各地各单位结合干部心理需求和机关文化特色,整合既有阵地资源,打造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干部心理服务站点。镇(街道)和重点部门心理服务室普遍建成;其他单位心理知识科普角实现全覆盖;全省首家女干部阳光心理服务站、慈溪市行政服务中心“心灵V空间”、慈溪市公安局民警身心健康服务中心、周巷镇“心灵有约”工作站等特色站点不断涌现,为干部就近提供丰富多样的心理服务。
坚持把方式创新作为根本路径建立健全全链式科学服务机制
健全完善科学预防机制。将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作为科学预防的基础,列入干部教育培训年度计划和主体班次普适课程,通过专题讲座、集中轮训、送学送教等方式,每年对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开展一次心理知识全员轮训,引导干部自觉学习心理知识、主动关注心理健康。加大心理健康课程开发和引进力度,编制干部心理素质(领导力)提升教学大纲,分层分类制定课程体系,研发心理培训课程,编印《生活中的心理学》等读本,提升教育培训精准性和实效性。
健全完善科学发现机制。通过日常考察、定期分析、测评体检等方式,拓展掌握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渠道。建立红色不健康、黄色亚健康、绿色健康的三色分类预警机制,确保干部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准确识别和有效应对。将干部心理健康狀况纳入日常考察的重要内容,建立定期分析研判机制,经常性了解干部工作状态、心理状况和精神面貌。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每年开展干部心理状况测评,目前慈溪全市已开展心理测评2400余人次。完善干部体检制度,探索将干部心理健康测评列为常规健康体检项目,定期进行检查测评。
健全完善科学援助机制。根据分类预警情况,突出重点对象、重点岗位、重点时段的关爱援助,建立安全、保密、专业的干部心理问题干预援助绿色通道。对党政正职等重点对象,根据其工作压力情况,定期安排专家开展个体辅导。对在脱贫攻坚、“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信访维稳等一线岗位长期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干部,定期组织团体辅导活动,减轻干部的负压感。注意了解掌握干部身患严重疾病、遭遇重大挫折、遭受家庭重大变故、经历重大自然灾害或事故等情况,对遭受严重心理创伤或出现情绪异常、言行失常的干部,以及心理测评为红色预警的干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畅通转接市外专业机构心理援助的绿色通道。
健全完善科学运用机制。重视干部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情况考察考核,在紧缺经济管理人才招考、镇(街道)工作骨干选调、公务员选调、年轻干部比选等过程中探索引入心理素质测评,测评结果作为人选考察录用、岗位分配的重要依据。在年轻干部培养、干部挂职锻炼时,开展个性因素、抗压能力测试,帮助干部更好了解自身个性特点,有针对性补齐短板。在重点岗位干部提任或调整分工时,综合分析干部的人格气质、压力耐受、胆量魄力等方面与岗位的匹配度,增强选人用人精准性,促使干部放下心理包袱、提升工作信心、加速岗位适应。
坚持把骨干培养作为力量支撑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知名专家引进力度。建立专家资源库,完善赵国秋、傅素芬、邢静南等专家工作室的运作和柔性引才机制,实现特聘专家量质提升。探索建立专家顾问制度,优选3家资质齐全、专业水平较高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拓宽干部自我提升自我服务的渠道。加强专家对本土专业人才的“传帮带”,定期安排专家来慈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心理拓展团辅、个体心理咨询和志愿者督导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