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勇争先
2020-02-04刘怡然
刘怡然
扶贫扶智,精准扶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从直接捐钱给物到一个个项目落地,从宁波干部走进去到对口帮扶地区群众、特产走出来,从单一产业帮扶到搭建合作平台互通有无,宁波的扶贫路越走越踏实,越走越坚定。
多年来,宁波扶贫干部的足迹留在了黔西南的苗乡侗寨中,也留在了延边的白山黑水间,来自宁波的资金、技术和理念在当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个个动人的扶贫故事被口口相传,小康梦的星星之火已经点燃,渐成燎原之势。
补链强基 建设平台促进两地共赢
厂房逐渐完工、楼房陆续结顶、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入驻、就业人员岗前培训……宁波首个对口帮扶黔西南州援建产业园——慈溪?安龙万洋众创城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为9月28日逐步投入运营做最后的准备工作。园区全面开园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6000个以上,实现税收约1亿元。
2019年4月,慈溪市政府、安龙县政府、万洋集团在黔西南州安龙县召开宁波慈溪?安龙万洋产业园投资合作洽谈會,并签订宁波慈溪?安龙万洋众创城项目投资协议书,奠定了这次“造血式”扶贫的基石。据悉,该项目位于安龙县龙城大道两侧,分A、B两区块实施,建设区块用地360亩,投资约10亿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园作为东西部产业转移的一个平台,不仅有利于推动慈溪市、安龙县两地优势资源深度对接,也促进了安龙县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两地开展产业扶贫合作开辟新路径。
有了好平台还要有好企业,才能让产业园迸发活力。安龙县明确了土地、水、电等资源要素和厂房购置补贴、物流补贴、入园企业税收返还等入园的相关优惠政策,对每单个入园企业给予最高7000平方米厂房购置补贴,总计补贴不超过2000万元,给予不超过0.34元/度的低价电费,实行“三免两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专项招商引资政策比周边同类地区更优。同时,慈溪市也从厂房购买、企业达产、税费奖励等方面出台了对外迁入园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进一步提高对企业的吸引力。目前,已有14家慈溪企业签订投资入园协议。
此外,为更好地促进当地务工就业,慈溪市加大力度排摸当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高校毕业生以及慈溪企业实际需求,推出一批生产管理、分拣包装、销售运输等各环节的就业岗位,推动人岗精准对接。并积极协调职业培训学校在项目园区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免费为安龙本地员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更好地帮助当地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
东兔西移 落地产业助推“造血”扶贫
“一只兔,油盐醋。十只兔,新衣裤。百只兔,娶媳妇。千只兔,进城住。”这是在普安县广为流传的俗语,很好地描绘了长毛兔产业脱贫见效的“短、平、快”。
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镇海区因地制宜、精准发力,依托黔西南州普安县丰富的草山资源、得天独厚的养殖气候和富余劳动力,利用长毛兔产业这一高效农业项目将普安县的资源优势顺利转化为经济优势。
2006年,普安县只有6户人家接受长毛兔养殖,如今全县现兔存栏量已达17.68万只,覆盖带动贫困户2005户7452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基地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化发展”的途径,镇海区用一只小小的长毛兔,打开了扶贫工作的突破口。2018年,长毛兔产业项目被列为全国20个产业合作经典案例之一。2019年2月,镇海支援普安县长毛兔产业作为浙江省唯一项目入选央视新闻频道特别节目《在主战场上——来自扶贫一线的报道》。
三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镇海区加大了对普安县长毛兔养殖发展的资金支持,将每年东西部财政帮扶资金50%以上用于助推扩大长毛兔养殖规模,累计投入资金9331万元。质量是商品的生命,兔毛的质量也决定了销量。为保证普安县长毛兔的兔毛质量,镇海区鼓励普安县开展优良种兔的科学培育和规模培育,并每年提供优质种兔用于兔种改良,邀请专家、养兔能手到普安县举办专家讲座和现场指导,给县里的兔农授课解惑。
为解决养殖长毛兔贫困户的后顾之忧,普安县创建了兔产业发展风险基金,给长毛兔养殖配备“风险池”,实施兔毛保底收购。同时,一个集长毛兔种兔繁育、农户养殖、兔毛加工、纺纱、针织、梭织、服装、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在普安县落地。产业园投产后可为1277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就业,人均年收入达4万—5万元。甬安也合力筹建了普安电商贸易平台,促成与人民网“人民优选”、贵州“电商云”、快手、阿里巴巴等平台的商贸合作,拓宽线上销售渠道。
如今的长毛兔养殖业已成了普安县脱贫致富的“金名片”。
因地制宜 立足优势深挖当地潜力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素有“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之称,森林覆盖率高达89.3%,柞树等硬杂木资源丰富,为优质黑木耳栽培提供了原材料保障。但当地的黑木耳种植也有颇多问题,木耳品种杂,质量参差不齐,土法制菌成活率低……然而,这也意味着发展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北仑区探索以工业化产业培育思维帮助汪清县布局黑木耳传统产业,完善产业规划,集中资金完善产业链,注重带贫效应,把控产品质量,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改善了汪清县作为资源枯竭型地区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带来的产业难以为继的被动局面,引导当地黑木耳产业从传统农业向“种植+旅游服务业”转型。目前,全县近4万人从事木耳种植采摘等相关产业,占全县有劳动能力农业人口的52.6%,实现了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
原本,汪清县的木耳种植企业散而不大、大而不强。北仑区致力于帮助县里打造全国木耳产业基地,原来“低小散”的产业格局被打破,单点项目不再彼此孤立,而是形成了集群式、上下游互动的闭环产业链。随着生产端的配套企业相继落户,一条从生产到废料再利用的产业循环价值链逐渐形成,实现了产业发展绿色无污染。
为了打响黑木耳的产业品牌,北仑区注重提升黑木耳的品质,着重从菌包的生产和培育这一核心环节入手,重点帮扶以企业化标准生产模式建设的定植车间,进行集中科学培育,改变了老百姓自家灶台上蒸煮杀菌,再植入菌种自主培育这种耗时长、坏死率高、污染环境的传统培育模式,成功将菌包坏死率从20%降至3‰,让黑木耳种植量与质齐头并进。
同时,引入的棚室挂袋黑木耳生产技术,不仅节约土地,提高了亩产率,而且使生产出的黑木耳品质更好,无泥沙、灰尘污染,既干净又安全,深受消费者喜爱。
责任编辑:杨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