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贰角银币考析
2020-02-04陈旭
陈旭
摘 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统一货币,发行纸币和银币。贰角银币制作粗糙且只能在苏区流通,但因银质成色高,深受中央苏区军民的欢迎。面对苏区货币畅通无阻,国民党铸造贰角铜镀银币,扰乱苏区金融秩序。中央苏区深入开展了反假币斗争,取得了金融斗争的全面胜利,为中央苏区经济稳定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中央苏区;贰角银币;铜镀银;反假币斗争
三明地处闽西、闽西北,是一块有着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是中央苏区的东大门。1931年9月,随着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被分割的赣南、闽西两块革命根据地已由点到面巩固地连成一片,形成以瑞金为中心,辖区包括三明境域的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县)、建宁、泰宁五个县在内的全国最大的苏维埃区域—中央苏区。中央苏区成为当时全国苏维埃运动的核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的机关所在地。
中央苏区初建时,金融市场较为混乱,不仅仅有江西工农银行的铜圆券、闽西工农银行的银圆券、国民党的纸币,甚至还有清朝的铜钱。为了巩固苏区红色政权,稳定金融市场,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经济政策的决议案》,决议案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筹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创建苏区独立的金融体系。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地点设在江西瑞金的叶坪。当国家银行的运行制度基本确定之后,着手统一苏区货币,同年7月正式发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货币,货币门类齐全,有纸币、银币和铜币。1934年10月红军长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既而停止在中央苏区发行和流通货币。中央苏区货币流通两年零三个月,时间短、数量少,经过近90年的沧桑岁月,能够保存下来的已为数不多,因此十分珍贵。三明市博物馆收藏有数枚贰角银币,下面通过对其工艺特征、版式、材质的分析,阐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货币制造工艺、货币文化和反假币斗争。
1 中央苏区铸币和贰角银币概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货币形式有纸币和铸币两种。铸币既有主币也有辅币,主币是指银圆,币面是镰刀和锤子组成的图案,并且环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字样。为了应对苏区和白区银币的流通,购买苏区所需的紧缺物资,中央造币厂也生产民国时期的“袁大头”“孙小头”和“鹰洋”。辅币只在苏区使用,包括贰角银币、伍分和壹分铜币三种,因铸造银币缺乏原料,所以在辅币中贰角银币发行量少,更为珍贵。贰角银币有一九三二年和一九三三年两个版别,三明市博物馆均有收藏。这件一九三二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贰角银币,直径2.3厘米,厚0.15厘米,重5.4克。银质,圆形,正面中央直书“贰角”面值(图1),外缘饰马齿一圈,上、下缘从右至左书写,分别是上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八字,下缘为铸造年份“公历一九三二年”,上下缘之间五角星隔开。背面上缘从右至左书写“每五枚当一圆”(图2),其下方左右两组麦穗环绕地球,地球上方饰有一枚五角星,中间图案由镰刀和锤子构成,象征苏维埃共和国工农政权,下方饰花结,侧边有直线边齿。一九三三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贰角银幣(图3、图4),直径2.4厘米,厚0.16厘米,重5.3克,银质,圆形。除正面下缘时间为“公历一九三三年”不同外,其余都一致。这两枚贰角银币工艺较粗糙,不大规整,边缘一边厚一边薄,上缘字迹略为不清,内廓凹凸不平,侧边毛边,应是生产设备及工艺落后,制作时压力不够所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贰角银币早期采用手工铸币,铸造工艺非常粗糙,压印纹饰时可以说没有一个币的压力是一样的,会出现“字虚”“留银”“混边”“齿边凹槽”等手工制作的痕迹,这是苏区银币的共性,是与机制币的精细完全不同的工艺风格。1932年10月,红军在闽西的上杭缴获敌军钟绍奎部一台铸币机,经过改装成为铸造银圆和银币的两用铸币机,银币质量大为提高。1933年8月,红军又在三明的沙县缴获敌军卢兴邦部一台铸币机。中央造币厂同时使用两台铸币机器,每天可以生产银圆和银币16000多块,极大改善了市场供给,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①虽然银币制作粗糙且只能在苏区流通,但因银质成色高,深受中央苏区军民的欢迎,广为流通。
2 伪造的贰角银币
2.1 贰角铜镀银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贰角银币流通不久,市面上就出现假币。1933年6月,苏维埃政府的第五号通令文告中就指出:“……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贰角银币,其时就发现有很多的假币,首要特征是铜镀银等。”②三明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九三二年版的贰角铜镀银币(图5、图6),直径2.2厘米,厚0.12厘米,重3.6克。圆形,正面中央直书面值“贰角”,外缘饰马齿一圈,上、下缘从右至左书写,上缘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下缘为铸造年份“公历一九三二年”,上下缘之间五角星隔开。背面上缘从右至左书写“每五枚当一圆”,下方两端麦穗环绕地球,地球上方饰五角星,中央有镰刀和锤子图案,下方饰花结。观其形制、字体和铸造工艺与苏区币相似,不同的是材质采用铜芯表面镀层银,外层的镀银磨损,已露出铜的本色。由此判定,这是一枚当时伪造的贰角银币。
2.2 贰角银币的辨伪
为了堵塞假币贰角铜镀银币在苏区流通,维护苏区金融秩序,苏维埃政府发布公告,告知群众识别真伪银币的方法。1933年2月10日发布的《寻乌县苏维埃政府密令(第一号)》指出:“近来发现中央政府造的苏维埃毫子是有一种不相同。一是年字有点,一是年字无点。但经我们找到两种毫子呈报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查验以后,中央财部答复我们,苏维埃毫子当时有一回造的年字确系少了一点……”另指出当时伪造的贰角银币有几点共性:“一是角字头上一劈(撇)多一点,二是公历的公字的劈(撇)比较长比较弯,再有是假银毫为铜质镀银物,而且比真币小一点。”③依照这几个特征可甄别真伪。1933年6月29日发布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通令(第五号)》中提道:“关于贰角的银币的使用省苏已发布十一号布告,说明苏维埃的真银毫与敌人伪造的假银毫无论年字角字有无如何的不同点,只要是铜的就是假毫就不通用……”再次提到辨别伪造银币的办法,不认版式,以银为真,只要铜的就是假币。
3 贰角铜镀银币的来历
党史资料表明,面对中央苏区货币畅通无阻,白区货币遭到抵制,国民党开始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实行清剿,除了对中央苏区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严禁各类的生活物资进入中央苏区外,国民党还打起了中央苏区货币的主意。1932年,中央苏区发现有铜镀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贰角银币流通,毛泽东知道此事后,就把中央造币厂的厂长陈祥生、业务处处长谢里仁叫去了解情况。谢里仁说:“敌人造的伪币是铜质而不是银质,他在红铜上面镀了一层银质。只要将伪币一摩擦,就可以看出铜质来。这种伪币是筠门岭的土匪制造出来的。”④据查,盘踞在筠门岭的这伙土匪大概有100多人,由一些地主和靖卫团的残部组成,他们得到白军的极大支持,不仅提供枪支弹药,还派来了铸造能人,在山洞里仿造起中央苏区贰角银币。毛泽东听完汇报后,指示立刻派两个师的兵力前去围剿,红军一举歼灭了这伙土匪,并在一个山洞里搜查出制造苏区假币的机器,另有几箩筐铜质坯子以及熔银炉子等制假工具。筠门岭大捷,让国民党在苏区内部制造假币的梦想破灭。但国民党没有死心,为了破坏苏区金融秩序,又在白区设立窝点铸造铜镀银币,而后再由不法商贩带入中央苏区。1932年秋,在江西寻乌县吉潭区赤白交界的圩场上,发现一名从广东来的商人,用随身带的假银币收购土特产,当场被卖土特产的农民识破,并且及时报告区政府,区政府干部把这名商人带回去审查,从他身上搜出700多枚伪造的贰角银币。
贰角铜镀银币是国民党为扰乱苏区经济、破坏苏区金融秩序而铸造的,是当时金融战线斗争渗透与反渗透的真实写照,在货币史上有特殊的意义。
4 反假币斗争
面对渗透与反渗透的严酷环境,苏维埃政府进行广泛深入的反假币斗争。一是宣传动员。苏维埃政府以“公告”和“决定”的形式,如《关于贰角的银币问题》的第十一号布告、《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通令(第五號)》,发动群众参与到反假防伪的斗争中来。二是立规立法。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其中的第25条规定:“以破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为目的,制造或输入假的苏维埃货币、公债票及信用券者,或煽动居民拒绝使用苏维埃的各种货币或抑低苏维埃各种货币的价格,引起市面恐慌者,或煽动居民向苏维埃银行挤兑者,或藏匿大批现金,或偷运大批现金出口,故意扰乱苏维埃金融者,均处死刑。其情形较轻者,处六个月以上的监禁。”①进而从刑事立法的角度,为惩罚制造及输入假币的不法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三是严厉惩处。据《红色中华》1933年8月16日报道,瑞金县黄安区禾安乡地主赖以辉,从广东偷运170元假银币到苏区,查获后被处以死刑。永定县反动团总阙渭明,藏匿到汀州城里伪造苏维埃币,被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查获,判处死刑。1934年3—4月间,福建连城县林坊区的林朋映、林积记俩兄弟用木刻印版来印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元”假纸钞,被查获后苏维埃政府在汀州文庙召开宣判大会,将俩人枪毙,有力打击了制假之人。中央苏区反假币斗争是在极其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在自身存在各种不足的条件下取得的成绩,为巩固红色政权、保证中央苏区货币的正常流通、稳定中央苏区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5 结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中央苏区金融体系,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以及流通的区域非常有限,但其在巩固红色政权、支持革命斗争、维护中央苏区经济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流通于中央苏区的贰角银币是苏区货币文化的重要一环。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了多次清剿,苏区货币大部分被毁,这些留存下来的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苏区广大军民进行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等方面斗争的历史见证,为研究中国货币史及苏区货币文化留下了一份难得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