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扎染
2020-02-04陈奕戈
陈奕戈
扎染艺术是我国自古以来独特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有花纹的丝织品称之为“缬”。扎染就是用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缝或捆扎,染色而形成偶然的纹样图案。在织物上呈现出来的色晕效果变化自然、有趣丰富、独具魅力。因为色调、明暗、浓淡的变化和偶然性,让一个个花纹跃然而出,使原本单调无味的白布变得美丽动人。每一件扎染作品各具特色,有着独一无二的风格。扎染纹样神奇多变、色彩绚丽、水色灵动,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自豪和骄傲的绚丽瑰宝。
克罗齐说过,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制造宇宙。同样,在艺术创作中,眼睛所能观察到欣赏到的事物是很重要的,也是最能启发灵感的。这一次,笔者带着孩子们去探索古老的扎染艺术,亲手体验了一把扎染的乐趣,开始了一趟愉快的研学之旅。
一、初遇扎染——印象美
蓝靛之间 尺寸乾坤
千变万化 奇妙无穷
淡雅别致 刻画细腻
扎染像一个美丽温柔的女子
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进入乌镇后,我们慢悠悠地走进一家家精致的门店而又走出。在布艺店里,我们感叹中国扎染工艺的精妙绝伦。在这里的一切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有的融入了儿时的记忆,有的体现了手艺人精湛的技艺,有的融入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在一个传统的古镇,步伐会不知不觉地放慢,想要去了解这里的点点滴滴。上午我们走进了西栅,远远地便看见招摇在天空中的那抹蓝(见图1至图3),她柔柔地飘逸着,与清风白云共享着阳光,宁静而美好。深沉的海洋蓝中跳脱出一朵朵白色的碎花,古朴中散发出一丝清风雅韵,又好似点点星光点缀于蓝色的夜空,如梦似幻。
孩子们看着眼前这一大片蓝色的海洋,不禁发出阵阵感叹同时也带着疑惑:“这些白色的花纹是怎么样出现在这一大片蓝布上的呢?”“这么一大块布得要多少蓝色颜料啊?”“这么整齐有序的花纹怎么印上去的呢?”带着这些疑问,孩子们欢欣雀跃地走进了蓝色海洋,迫不及待地去感受这一份美好。
在这湛蓝的星空里,蓝印花布洋溢着随处可见的美,美得如此淡雅,如此别致。这一大片蓝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了。在这个欣赏过程中,孩子们在探索的乐趣中带着高昂的兴致,通过观察和触摸蓝印花布,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需要,踊跃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通过在观察中不断寻找、探索解决问题。
二、体验扎染——质朴美
如果没有画笔,一根线绳也能勾勒出一片风景,扎染便是如此,用色料营造出古朴的意蕴,方寸之间,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拙趣。
转眼间到了下午,我们要尝试去玩一玩扎染了。扎染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性,所以在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也没有舍弃这一项古老而又神秘的扎染手工艺术。扎染的纹饰趣味盎然、别具特色,展现出富有美感的色彩感染力。色彩,是扎染作品中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色彩的层次递进关系着作品的生命力及神韵,变化得如同音符一样具有节奏性的韵律感,像优美的舞姿,令人叹为观止。
开始前,我们先准备材料,需要的材料有染料、织物、水桶、手套、皮筋、夹子、圆棍、麻线、夹子等等。作为一次专业的体验,开始扎染前扎染的前处理织物。第一步是退浆,用碱液、氧化剂或淀粉酶等药剂加水对布匹进行煮沸从而达到退浆的目的。然后进行精炼,是为了把纤维上的残留浆料和杂质过滤掉,再在水中加入烧碱进行煮沸。第二步是漂白,把色素和残留的杂质去除掉,在水中加入氧化氢煮沸。第三步,在水中加入碳酸钠和皂液精炼,对织布进行前处理,然后用熨斗将漂洗过的布熨平待用。
接着就用各种方法开始制作了,扎染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材料有不同的方法,如圆棍卷压染、大理石线绑、铁夹夹染、木夹夹染、平针缝绞法、折叠扎法等等(见图4至图7),不同的制作方法能创造出不一样的花纹。学生听后都满怀期待、跃跃欲试了。
学生A先选择的是折叠法,是扎染中应用最常见的技法,折叠后的织物捆扎染色后成为对称的图案纹样,一正一反多次折叠后绑上麻线或者皮筋,可制成两方连续图案纹样。这种方法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创作方式。学生B选择了木头夹染法,首先把线两根两根分好,然后把白布折叠几次,随意找几个点,用木夹子扎起来,居然扎成了一个形态各异的“四不像”,然后等待染色。学生C选择的是大理石线绑,先把石头用布包起来再用线紧紧的把石头包扎起来,可以在布上多次进行这个步骤(图8)。大家都各自选择了喜欢的方法,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劲头十足。
最后,大家把扎好的布放到了装满燃料的水桶里,等待染色(图9)。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过得真慢呀!到揭开谜底的时候了。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们即将出现的作品,迫不及待地各自从“染缸”中取出一个个“四不像”,把皮筋或者麻线剪开,原来那些白布被颜料染成了有颜色的布,而被皮筋扎过的地方是即没被染色,所以會形成了白色的花纹。最后是风干,便能完成一块精美的、有着独一无二花纹的扎染花布啦(图10至12)被扎结的部分保持着原有的白色,未被扎结的部分染上了一抹抹深浅不一的靛蓝。在布匹面上形成了一个个层次丰富、变化斑斓的色晕和褶皱。织物被扎捆得越紧越密,最后出来的整体效果就越好。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制作出有着丰富纹样、绚丽色彩的扎染作品。
扎染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它有着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情,透露着我国传统的审美风格。它是具有一种追求 “独特性”“随机性”图案审美的艺术,每一个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都不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有着一种原生态的质朴、自然,这是富有生命力的手工艺术。在这个非常有意思的动手过程中,孩子们兼顾操作性和趣味性,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自己解决了扎染中白色花纹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等一系列问题,很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思考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质朴,提高了审美情趣。质朴美是扎染作品表现最为突出的审美特点。纯粹的色彩,柔美的造型,充分地体现了传统艺术自然的魅力。
三、创新扎染——意境美
扎染在现代的运用形式多样,我们不仅可以在服装服饰产品中看到扎染,生活中的各种家居用品和装饰品中都能见到扎染的身影。扎染运用多种制作手法,在白布织物上呈现出浓淡相宜、层次丰富的色晕和花纹。同时,有些花纹以点、线、面的形式进行分布排列,有些进行了有规律性的整齐排序,在变化中寻求统一。那么,能不能把这么美的扎染与我们的绘画结合起来呢?
水墨画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蕴含中华民族独特审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多种形式和强大的艺术表现和装饰性。从扎染作品中提取美的元素,扎染艺术与水墨艺术元素的结合,水墨元素运用不仅是形式更是内容,要具有深层含义。水墨元素运用与扎染上亦有其自己的语言,掌握水墨元素的审美意象,与扎染要素相结合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东方独有的文化气韵。水墨画是以清水和墨汁为主要原料,以控制水分构成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等画出不同浓淡干湿,构成画面黑、白、灰的层次,笔墨清爽,别有一番韵味,加上扎染的一抹靛蓝,整个画面淡雅宁静,优雅与清秀相适应。
把水墨与扎染相结合,意境美油然而生,扎染与水墨虚实相生,作品呈现了自然、唯美之情,它们情景交融形成了和谐的意境美。美术教学其实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能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激励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传承发展——挖掘美
我们的美术教育离不开生活,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民间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保护与传承,学习和了解这些传统艺术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它们珍贵的艺术美。通过近距离地观察、学习扎染艺术,把它与美术教学相结合,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挖掘出扎染与众不同的美。只有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美,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入到学校的美术教育中发展起来,教育内容才会因此而增添新的色彩和活力。扎染工艺多样,艺术作品色彩丰富,蕴含着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应该将传统扎染与美术审美艺术紧密结合,创造具有现代化的扎染艺术,从而保护、传承我国民族传统艺术。扎染为什么这么受大家的欢迎?因为它身上弥漫着古老的气息,具有区别于其它染织物的个性。它的图案来自于民间,清清雅雅,朴实自然,寄托着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文色彩,是人民淳朴、勤恳、热忱、纯真等美好品格和情趣的化身。
此次研学的目的是弘扬中华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艺术文化,让广大学生在观察、动手、思考、实践和创造活动中陶冶美好情操,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提炼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扎染”这种古老手工艺的传承历史,掌握扎染的基础技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技艺,并对其进行继承和创新,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美术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保护、传承我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務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张幼云.融合和互动——中外美术教育比较 [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余涛.现代扎染艺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5]王利.扎染工艺与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
[6]周怡.扎染艺术设计新概念[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
(仙居县大战乡中心小学 浙江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