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
2020-02-04余映潮
余映潮
师:同学们好,请把课本打开,酝酿情绪,默读课文2分钟,感受《秋天的怀念》中流露出来的情
绪。(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受文意)
师:《秋天的怀念》就是对母亲的怀念,写的是作者回忆和母亲相处的一些生活细节。我们开始体味这篇美好的文章。請大家读一读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一句名言。(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师:好,我们来了解一下史铁生,大家读起来。(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师:课文“预习”中这样说道: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双腿瘫痪,又长年患病,却一直在和病魔做抗争,这个生存状态使他的作品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好,我们继续了解他,读起来。(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师:把有关的字词读一读。(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师:好的,还需要习练,自己大声地快速地读,还可以动笔、动手把有的字在书上画一画,如“瘫痪”这两个字就很难写。(学生自由识记生字、词)
师:好,不错,我们开始训练活动—诗意地说话,我告诉大家怎样说。(屏幕显示,教师朗读)
一、实践活动一:诗意地说话
诗意地说话: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说话:“有一种爱叫作……”
师:要求是,表现出一句话中的两个层次。(屏幕显示,教师朗读)
师:你的观点还要你加上例子。请学生动动笔,略做准备,我们来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学生进行默读练习)
师:好的,请说话,“有一种爱叫作……”
生1:有一种爱叫作母爱,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养的那些花都死了。
师:花表现出了它的象征意义,象征着“我”的命运的苦难。
生2:有一种爱叫关心,在“我”双腿瘫痪后,她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比“我”还敏感。
师:对,你品析的这个细节非常动人,母亲就是怕刺激“我”,所以在说话的时候格外小心。
生3:有一种爱叫作隐藏,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
师:是,妈妈把痛苦留给自己,从来不在儿子的面前流露,这是何等伟大的慈祥的爱。
生4:有一种爱叫作思念,妈妈在最艰难的时候,思念着“我”。
师:是啊!在医院里还在牵挂着,牵挂着。
生5:有一种爱叫作牵挂,在母亲昏迷时,她还对“我”和妹妹念念不忘。
师:是啊,心中难舍对自己孩子的呵护。
师:好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家读起来吧!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有一种爱叫理解
有一种爱叫宽容
有一种爱叫心疼
有一种爱叫呵护
有一种爱叫劝慰
有一种爱叫不舍
有一种爱叫忘己
有一种爱叫坚强
有一种爱叫永远不表现心中的苦……
师:特别让我们感动的是文中的母亲,她永远不表现自己心中的苦,把万般的爱洒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史铁生后来很愧疚地这样说道:“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大家一起来用深沉的语气读一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史铁生《我与地坛》
师:这句话催人泪下: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如果年轻的史铁生在生病的时候懂得这个道理,他也许就不会摔东西,就不会发脾气了。那个时候太年轻,没有为母亲着想,所以《秋天的怀念》中是有着深刻的忏悔之情的。好,这次活动还不错,我们继续第二次活动。(屏幕显示,教师朗读)
二、实践活动二:细腻地品析
活动:精读课文第三、四段,圈画关键词句,品析细节描写中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深情。
师:这两个段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师: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两个字的评价—不错,读出了叙述故事的味道,大家再来读一遍,每个句子之后都要有一点停顿,传达出叙事的语气。(学生朗读)
师:读《秋天的怀念》语气还要更深沉,语速还要慢一点,请听老师读: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这样地朗读,就进入了字里行间,就能够以声传情,好,来吧。(生再次齐读)
师:不错,大家再听我读,请拿上笔。这个片段全是细节描写,字里行间浸润着母爱的细腻,当你感觉到某个词句非常有表现力的时候,你就要把它圈出来。(教师范读,学生圈画)
师:现在大家的任务是思考。精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品析细节描写中的深情。大家要说,这个词太有表现力了,这个句子很有味道,这个字让我感受到……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个“挡”字很有深意呀!好,拿起笔,请品析、批注,3分钟的时间。 (生静默品析)
师:好,咱们一起来欣赏美妙的细节描写。
生6:我体会到两点,第一点是,“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个“挡”字非常有深意,母亲怕“我”看到窗外的落叶而触景生情,所以挡在了窗前。第二点是,“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写出了母亲的细心,怕“我”联想到自己的双腿。
师:说得非常好。如果我们往文章后面看:“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这句话表明,妈妈其实是忍着极大的痛苦在与我说话的。
生7:我从第三自然段“喜出望外”体会到,“我”一个看似简单的回答,却让母亲喜出望外,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
师:为了儿子的这个回答,妈妈等待了多久的时间啊,怎能不喜出望外啊。
生8: 我从“母亲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体会出了母亲对“我”事事都特别重视,总想把关于“我”的事做得十分周密。
师:“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坐下”,表现的就是母亲的喜悦之情啊!
生9:我从“央求般的”几个字,体会到母亲十分想陪伴儿子去外面看一看,让他的心情有所好转。
师:这是极细腻的一个地方,“央求般的神色”,表现母亲是不会呵斥儿子的;“央求般的神色”,就是要等待儿子的发自内心的意愿。
生10:我从“她也笑了”一句中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关心,她还记得儿子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东西。
师:因为高兴而联想,这儿的“絮絮叨叨”,同样是写母亲心情快乐。
生11:我从“憔悴”中所体会到,母亲为了照顾儿子而日益憔悴,日渐瘦弱,可“我”却还是暴怒无常。还从“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中体会到了母亲永远地倒下了。
师: 是,母亲没有实现这个愿望,“我”也再享受不到母亲这种深切的爱了。
生12:我从“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对儿子小时候最爱吃的食物,母亲却还记得,说明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意。
师:是啊!小时候儿子爱吃什么,烙印在妈妈的心中。
生13: 我从“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中感受到儿子已经知道自己以前做得不对了,说明作者的性格也由自卑变得乐观起来。
师:啊,“我”终于有点开朗了,妈妈怎能不高兴啊!
生14: 我从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她又悄悄地出去了”,从“又”字体会到母亲在“我”房间里突发了肝病。
师:“悄悄地出去了”也表现出,母亲不愿让儿子看到自己发病时的痛苦。
师:好,我们一起回味刚才的品析,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起来: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怕“我”见叶落而伤感。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多么希望儿子有一点开心的时候。
喜出望外:心想,儿子终于能够去北海看看了。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表现出内心的欢喜、欣慰之情。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写母亲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生怕儿子想到腿脚的瘫痪。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母亲不能多说话了,看似“悄悄”,其实发病了。
师:大家是不是感受到细节品味是多么有味道啊!谢谢大家的努力,我们再来看一段语录,史铁生在《合欢树》这篇美文写道:
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史铁生《合欢树》
(屏幕显示,教师朗读)
师:母亲再也不会在儿子的身边了,“回去”二字让人多么地悲哀。好,大家把这段语录也来读一
读。(学生齐读上面的语录)
师:母亲去世了,“我”也长大了,“我”懂事了,所以回忆往事的时候,就想到了妈妈,想到北海公园,想到了菊花,但是这一次推“我”去的是“我”的妹妹。(屏幕显示,教师朗读)
三、实践活动三:深情地背诵,品味其表达作用
师:我们最后一次活动,是深情地背诵,背诵课文最后一段,还要感受一下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好,开始各自的朗读背诵:
(屏幕显示,学生读背)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一切的景语皆情语。”这段话是有重要作用的,大家来品味一下。
生15:我觉得這个自然段应该和第一自然段形成对比,因为第一自然段中“我”是非常暴怒无常的,最后一段自然却是“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这样就形成了对比,因为妈妈的劝说,所以让“我”开始热爱自然,热爱美丽。
师:热爱生活啊,你太了不得了,不仅仅是对比,还有照应,“好好儿活”不就照应了吗?
生16:我觉得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他说:“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又”和前面的妈妈推我去看菊花的描写照应,满足了妈妈的遗愿。
师:而且是照应全文的,从前面四个字可以看出来,“又是秋天”,还照应了标题。
生17:我觉得最后一自然段,“我”和妹妹十分想念母亲,还写出了“我”和妹妹自从母亲回到天上之后,懂事了,“我”的心情也变得缓和了。
师:心情平静了,心境明亮了,一个“懂”字很有深意啊!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段的作用,请大家拿起笔旁批。(屏幕显示,教师朗读)
师:这就叫段落的作用。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味一下。(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沉重的笔墨,写下了作者残疾之初对母亲的种种抵触,写下了母亲身怀重疾却对儿子百般忍耐的宽容之爱,写下了作者在母亲亡故之后的悔恨与追思。文中对母亲深沉的忏悔与绵绵的思念,如平静大海中的激流,撞击着我们的心弦。
师:作者在另一篇美文里面说道:
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
——史铁生《故乡的胡同》
(屏幕显示,老师朗读)
师:作者在很多文章里面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母亲的追念,在我们的课要结束的时候,请大家再来深情朗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声音,那是母亲的呼唤。
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回音,那是孩子懂得了母亲的心。
师:谢谢大家,下课。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