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
2020-02-04杨言荣
杨言荣
【内容摘要】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中学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中学生正值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在成长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其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因此,教师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中学学生的德育教学,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新时代 中学 德育教育 创新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说过: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尤其是针对中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正值性格品质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因素影响,致使其逐渐偏离成长的轨道,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中学教育活动中,必须要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对传统的德育途径进行创新,不断提升中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一、新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的转变
德育就是所谓的道德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引领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场所,全面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所在,也是学校教学目标的最高追求。尤其是在当前“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开展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时候,必须要认识到当前的学生德育工作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价值取向改变。就学校的德育教育来说,具有价值教育属性,且这一价值会受到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在新时期,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逐渐转变为“回归生活”,在这一德育价值的影响下,德育之间走出工具性价值观,并逐渐开始走向实践。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不仅注重传统的德育教育,还在此基础上加强了生活、品德、科学教育等,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关注等。
其次,德育目标转变。在当前中学德育工中,结合德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德育目标也在不断的调整,德育教育的时候,不仅仅要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还要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社会公德和行为习惯等。可以说,在新时代下,中学学校的德育工作目标更加充满人文性①。
再次,德育方法转变。在新时代的中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在进行德育的时候,不再是单纯地传授德育观点,而是采用疏导、引导、诱导、劝导和因势利导等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分析、比较、反思和讨论等形式,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更为系统的道德观念。
最后,人文观念逐渐增强。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学习需求,以人文关怀作为德育的主旋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德育效果。
二、新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中学的德育教育已经出现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在目前中学的德育教育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学德育教学现状不甚理想,依然存在三个问题:(1)德育目标出现错位。中学在制定学生德育目标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致使德育过程中人性缺失;(2)德育方式模式化。在具体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述、学生听讲的方式进行,在德育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感受,以及参与性,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德育效果;(3)德育评价制度不够合理。当前,在部分中学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德育水平进行评价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采用行为规定得分评价、评语评价、等级表扬、奖励或惩罚等形式进行的。但是这一评价体系和模式下,具有明显的落后行和局限性,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严重制约了学生德育的效果②。
三、新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的创新路径分析
1.更新德育理念
新時代背景下,教师在创新的时候,必须要对传统的德育理念进行更新,以更好地满足当前教育需求。具体来说,在进行德育理念创新的时候,应注意三个方面:(1)以人文本,关注学生的人文性。在新时代下,教师在进行德育创新的时候,必须要紧紧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文需求,切实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优化德育目标和德育方式,使得德育工作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2)因材施教。在进行德育创新的理念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思想、个人能力、思维习惯等,制定出切实可行、具有差异化的德育策略,进而使得学生的德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3)知行统一原则。在进行德育创新的时候,还要转变传统的理论教育思想,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升华自己的思想,逐渐提升和自身的道德素养③。
2.更新德育教育方法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德育需求。因此,教师必须要更新和优化德育手段,不断提升德育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启发式教育。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由于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意识和思考能力等,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应切实结合生活中的案例,以案例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认知,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教师无需告诉学生什么是爱国?如何做才是爱国。教师在进行德育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大量的革命先烈案例,引导学生在爱国事迹的学习中,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之情,以及先烈是如何爱国的。通过学生的自我感知,进一步提升了德育的有效性。
其次,结合多种资源开展德育。教师在进行德育创新的时候,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理论德育现状,还要切实结合生活中的元素、传统文化等多种资源,创新德育方式,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例如,在进行德育的时候,可充分结合校园中发生的事情、学生身边的典型事迹,或者传统道德文化故事等,引导学生在事迹、故事中感知相应的精神品质,进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最后,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教师在进行德育创新的时候,为了进一步提升德育的效果,还必须要紧紧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例如,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为孤寡老人举办爱心活动;或者走上街道,为建设美好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等,进而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德育的目的④。
3.更新德育评价体系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评价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应逐渐改变传统德育评价中存在的弊端,不断优化和更新德育評价体系,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具体来说,在对传统德育评价体系进行创新的时候,首先应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进行综合性的考查,包括:参与的积极性、日常表现、德育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校的整个德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评定,并结合评价的结果,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和优化,进而使得学校德育工作更加完善;其次,在对学生进行实际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采取等级评价、评语评价、鼓励或者处罚等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并对学生的具体品行进行细致的评价,使得学生通过评价明确自己德行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全面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中学教育的重点所在。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德育工作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德育的成效,必须要立足于当前中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和德育的评价进行创新,不断提升中学德育的质量。
【注释】
① 龙检罗、苏珊. 中学德育工作创新与实践路径[J]. 创新人才教育,2019 (03):34-38.
② 朱秀.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的创新分析[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5-6.
③ 叶均杰. 提升中学德育有效策略研究[D]. 广州大学,2019.
④ 高远.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J]. 才智,2018(26):124.
⑤ 张秀芳. 中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困境和对策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8 (04):75+77.
(作者单位:甘肃省皋兰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