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人种志:一种有效综合集成的定性研究方法

2020-02-04杨雨琪

知识管理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研究方法

摘要:[目的/意义]定性研究方法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部分,本研究对国内外元人种志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梳理,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内容,为国内信息行为领域及其他领域的学者们今后进行学术研究时选择研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多学科视角,利用Web of Science检索元人种志研究方法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调研法,通过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总结元人种志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其中,应用部分着重介绍信息行为领域采用此方法进行的研究。[结果/结论]元人种志方法进行定性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国内关于采用元人种志方法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通过总结元人种志发展沿革、与其他方法的区别、适用类型与特点、实施步骤以及现有学科采用此方法的应用成果,有助于各个学者全面深入了解元人种志研究方法。

关键词:定性研究    研究方法   元人种志

分类号:G252

DOI:10.13266/j.issn.2095-5472.2020.031

引用格式:杨雨琪. 元人种志:一种有效综合集成的定性研究方法[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20, 5(5): 329-336[引用日期]. http://www.kmf.ac.cn/p/227/.

1  引言

情报学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一直吸纳其他学科(如医学、心理学、计算机学、经济学等)的研究方法,从而扩展情报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元人种志(Meta-ethnography)作为综合集成的定性研究方法,它通过抽取原始研究核心概念,对比分析相同的以及不同的要素,形成集成式的新的研究成果,在国外的医学、教育学、心理学、健康保健等领域都被广泛采用。

一直以来,国外的研究人员相继采用元人种志方法在不同的领域里进行定性分析,围绕不同的研究主题最终建立了相对新的理论框架体系和高阶模型,但在国内,不管是医学领域、心理学领域还是信息行为领域,都鲜有应用。笔者以一个宏观的视角围绕元人种志方法的发展沿革、适用类型与特点、与其他方法的区别、实施步骤以及现有学科应用成果,尤其在信息行为领域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旨在让更多学者了解并熟知此方法,为今后进行学术研究时选择研究方法提供參考。

2  元人种志方法概述

2.1  元人种志概念界定

随着科研成果不断的积累,同一个主题内不同的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大量的原始研究成果,对这些原始研究进行综合集成的研究方式即为元研究,而元人种志方法则为元研究中的一种形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旨在拓展定性研究的定性综合集成方法成为信息科学领域的一项前沿方法,并不断得到发展。1983年,G. W. Noblit和R. D. Hare的Meta-ethnography:Issues in the Synthesis and Replication of Qualitative Research一文的发表,使元人种志正式成为定性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1]。在后续的研究中,G. W. Noblit和R. D. Hare详细介绍了元人种志方法,强调元人种志的研究意义,并将它归纳到综合集成的定性方法中[2]。所谓元人种志,它不是对已有研究进行的叙述性的综述,而是通过抽取原始研究中的原始核心概念进行严格对比分析,形成新的集成式研究成果[3]。总的来说,元人种志是一种综合集成的研究方法,它将不同来源的原始研究聚集起来,予以分析、比较、解释、综合、集成。

2.2  元人种志与其他方法优劣对比区分

元人种志与元分析二者同属于元研究,两种方法相互对应。虽然元分析和元人种志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连贯的步骤把一定数量的研究“汇集”起来,但又存在根本的差异。定量的元分析涉及汇总数据,利用先前文献记载的统计指标进行二次分析,获得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真实的数据,用足够的数据来支撑整个研究过程。而元人种志作为定性研究的集成,可以设想为将选定的研究集中在一起,其结果在理论上应该大于部分的综合。因此,定性综合将集成更为高级的理论框架,并超过任何单独实证研究所到达的理论水平。另外,元人种志不是总结现有的知识体系或进行统计推断,而是侧重于概念的理解和研究人员的洞察力,正如R. Campbell[4]所表示的“一些论文的遗漏不太可能对结果产生戏剧性的影响”。而在元分析中,忽略一篇关键论文对统计得出的结论,便会产生戏剧性的影响[5]。

另外一方面,元人种志作为定性研究的方法之一,并不是单纯的文献综述。“review”和“synthesis”这两个术语在各个领域里经常被弄混淆。“review”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寻找、筛选、评估和描述相关研究证据的过程,是对原始文献进行评述,并不是提出新的结论。相较于“review”,元人种志是在精确综合分析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更具有解释力的新理论、新框架、新模型,“synthesis”涉及到从个体研究中提取数据并以整体形式解释和表示的过程。因此,传统的文献综述通常为“review”,而元人种志中的“synthesis”通常结合了评论和综合的元素[6]。

2.3  元人种志适用类型

元人种志作为元分析方法的演进,虽然较少应用于信息行为领域,但在国外,它是作为定性综合集成的众多方法中最经常使用的方法,采用元人种志方法进行研究特别适合构建模型和更为高阶的理论[7],增加与单一定性结果相关的研究[8],确定未来研究的方向[6],告知和加强复杂干预措施的设计,并加强对干预有效性系统评价的解释[9],在一定程度上,元人种志已经成为其他定性综合集成方法的参考模版[10]。

3  元人种志方法相关领域的应用

3.1  国外各领域已有研究

元人种志方法提出的时间虽然较早,但此方法还未被国内学者熟知,而对于国外的研究,也较少应用于信息行为领域,更多的则是用于医学、教育、心理、健康保健及其他领域。

笔者通过Web of Science利用关键词“Meta-ethnography”检索得到447篇文献,并将检索结果按照研究方向进行聚类,前10名依次为:护理学(18.121%)、公共环境职业健康(15.660%)、保健科学服务(12.752%)、社会科学其他专题(10.291%)、生物医学社会科学(9.843%)、普通内科(9.172%)、心理学(8.277%)、教育研究(7.606%)、康复医疗(6.264%)、精神病学(4.698%)。

随后又根据被引频次排序,排名前10被引频次由高到低的文献依次为:糖尿病护理[6]、定性健康综合研究[11]、结核病药物从依性重要因素[12]、识别癌症症状和寻求帮助方面的经验[13]、肺结核治疗[14]、抗抑郁药管理经验[15]、电子健康研究[16]、综合电子政务阶段模型[17]、职前教师课程相关研究[18],从上述排序中可发现此方法对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利用和参考频率较高,特别是某种疾病的治疗、護理、经验等方面问题。

3.2  元人种志在图情领域的应用

所有的447篇文献中涉及情报学、图书馆学的文献数量仅为19篇(4.251%),仔细阅读每篇文献的标题和摘要后发现,虽采用了元人种志方法,但很多研究并不完全围绕图情领域所展开,如C. Sanders等[19]将两个独立关于涉及艾滋病的国家卫生保健服务的实证研究见解结合在一起,探讨有关卫生保健系统中医疗专业知识相关问题;A. Bhattacharya等[20]通过综合13项研究的定性数据,探讨印度妇女的经历和对抑郁症的看法。另外,还有的学者只是围绕元人种志方法进行的评述[21-22],如N. BondasBritten等[21]发现用户描述定性合成的各种标签通常反映作者的学科和地理位置,系统性文献检索的目的是纠正作者对早期相关工作的引用不足,并使决策者确信定性综合是系统的和透明的。因此,有必要发展其他的搜索方法。如果采用的方法在搜索时产生了大量的文章,则可能需要采取抽样策略来选择要合成的文章,任何合成的质量都取决于初级文章的质量,初级研究和合成都需要转向理论和解释。

通过文献梳理,笔者认为以下研究为元人种志在图情领域的应用:

C . Urquhart[23]采用元人种志方法来识别和检验信息行为中常用理论研究策略,反思和讨论现有女性信息行为研究的定性综合与信息行为研究中通常遇到的研究类型相适应的元合成方法,研究得到信息行为研究中使用的研究范式范围多种多样,特别是心理学(实证主义)方法和建构主义,元人种志方法有助于信息行为研究的理解。

A. Lindenmeyer等[24]认为对于身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患ADL行为可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通过系统检索包括ADL经验的相关文章,得到19项原始研究,并将文献主题划分为5个相关概念:关心身体、关心个人环境、空间之间移动、与他人互动、自身互动。研究发现,ADL会受到性别、角色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J. Skageby[25]采用元人种志方法并借鉴三项在线研究成果,按照元人种志七大基本步骤,构建一阶构造、二阶构造以及三阶构造,来探讨社交媒体服务的使用所带来的各种社会干扰,提出了社会信息行为的概念,并对信息偶遇和社会破坏的概念进行分析,得到5种普遍的紧张关系:市场逻辑和社会逻辑、公共和私人、工作和非工作、个人和集体、现实生活和远离键盘。这与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学者、对专业人士有借鉴意义。

S. Yahyapour等[26]基于G. W. Noblit和R. D. Hare的七步法在多层概念框架下集成现有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知识管理的好处,在采用元人种志方法时,S. Yahyapour也对步骤进行了整合,主要通过文献选择(制定检索式、确定相关研究、制定文献筛选原则、选择原始文献)、转译集成和展示集成成果三大步骤进行的综合集成。最终集成得到知识管理效益的细分结构,包括3个“宏观效益”为一级,7个“效益”为二级,44个“微观效益”为三级,该研究为那些已投资知识管理的组织提供一些定性评估知识管理工作的思路。

在国内的信息行为领域,周佩[27]采用元人种志方法通过识别集成主题、阅读原始研究、研究间概念的转译、驳斥集成、表达集成成果5个步骤,对12项原始研究进行综合集成,根据信息偶遇发生的要素、流程、效果和情境几个问题,最终构建了信息偶遇全景模型。他认为信息偶遇是行动者与信息、情境良性互动而产生的积极行动后果和积极情绪体验的信息行为方式,它会受到个体认知风格、认知任务、信息组织、物理和社会情境的影响。

4  元人种志方法应用步骤

4.1  G. W. Noblit和R. D. Hare经典七阶段

G. W. Noblit和R. D. Hare作为元人种志方法的开创者,在他们的研究中,除了对此方法进行概念性的解释外,还重点描述了采用元人种志方法的7个阶段,这为其他学者提供了参考依据,后续采用元人种志进行研究的学者大多都是基于G. W. Noblit和R. D. Hare所提的七大步骤而展开的。详细步骤如下表1所示:

在这7个阶段中,G. W. Noblit和R. D. Hare[2]将第一阶段描述为“找到值得综合集成的内容”,本阶段需要研究人员考虑并确定以下几个问题:本方法是否适合研究的主题、研究团队为更好应用该方法需要哪些条件和经验、什么类型的集成是合适的、原始文献资源从何处获取、如何获取[5],以此为接下来的步骤奠定基础。

在“界定集成主题内涵”中需要明白的是,不同的研究主题将影响研究人员的搜索策略。如果关于该主题的原始研究很少,则可能需要更广泛地检索数据库。如果检索文献数量庞大,则需要借助具体的纳入标准来排除大量其他不符合主题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由两位以上研究人员独立阅读原始研究标题和摘要并根据详细的标准一步一步进行筛查和评价,如果彼此的决定存在分歧将进一步对比讨论[28]。

“阅读原始研究”涉及阅读和重读研究,通过阅读识别和描述研究中的“隐喻”或概念,以此来与其他研究相比较,这需要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细节[5]。这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它贯穿于整个综合集成的始终,重要的是考虑决定提取什么原始概念以及如何执行此操作。“阅读原始研究”的目的是识别和描述原始研究中的概念或隐喻,这是转译步骤的基础,因此在“研究间的相互转译”步骤中需要在保留忠于原始含义的术语前提下,确定原始研究之间如何相互关联并创建关键核心概念。由于元人种志的原始数据是研究人员的想法或概念,因此多出现在研究中的结果部分和讨论部分。不同的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的研究会提出不同的解释,因此,选择3名左右的研究人员阅读每篇文献并识别,以此来确保研究的精确度和清晰度。

从“研究间的相互转译”到最终“展示集成成果”是元人种志方法过程的关键步骤,转译是通过不断比较来实现的,通过不断比较得到原始概念和隐喻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不同之处,并将它们组织成更为抽象的概念类别。“研究间的相互转译”涉及转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转译文本的意义而不是直译,目的是保留原文的意义和语境化。转译和集成都需要對文本进行持续性的比较和分析,通过对相似概念的转译以及对互斥概念的解释讨论(阶段六),直到对现象的全面理解得以实现并且合成完成。

另外,在转译过程中,G. W. Noblit和R. D. Hare[2]总结了3种关键的集成方法:①相互转译(reciprocal),当研究内容之间具有相似性,可直接转译,即将原始研究中的概念转译为其他核心概念。G. W. Noblit和R. D. Hare[2]指出,“研究的独特性可能无法使一组隐喻充分表达研究”,在这种情况下,转译往往会比单纯从隐喻中学到更多。②驳斥集成(refutational),这是在研究相互驳斥时进行的,即对不同原始研究之间存在分歧的观点结论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它需要更详尽的转译集合,涉及原始研究和驳斥的转译,以检查竞争性解释之间的隐含关系。③论证集成(lines-of-argument):许多研究表明对某些较大问题或现象提出了一些争论或推论。

元人种志的最后阶段是“展示集成成果”, G. W. Noblit和R. D. Hare[2]强调“任何综合集成的价值在于读者们的可理解性”,可理解性和可行度是确定最终成果的核心。

4.2  元人种志步骤的优化与整合

根据G. W. Noblit和R. D. Hare所提出的元人种志7个阶段,以及总结的每个阶段关键的注意事项,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较多研究人员在后续的研究中,基于元人种志7个阶段将步骤整合为:搜索策略(search strategy)、选择和排除标准(inclusion and inclusion criteria)、质量评价(quality appraisal)、综合分析与集成(analysing and synthesizing)[5,29-32],以此来丰富元人种志研究过程,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同时,现有研究中较多研究人员在过程中融入其他工具,借助了辅助工具和方法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和质量评价,如F. Toye[5]在研究中提到协作网(Cochrane Collaboration)在提供高质量研究的系统性综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方法之一是对一个主题的所有信息进行系统的检索,遵循这种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不会因为缺乏严格性而被忽略。C. Lawrence[33]采用信息系统学科中评价解释性研究的7个原则来进行评估。但相较于这些评价方法,PRISMA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运用得更为频繁。PRISMA是由D. Moher[18]重新命名的1996年国际小组制定的QUOROM(the Quality of Reporting of Meta-analyse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声明。它由27项清单和一个四阶段流程图组成,四阶段分别为鉴定(identification)、浏览(screening)、评价(eligibility)、选定(include)。虽然它属于元分析常用工具,但PRISMA同样也可以作为其他类型研究文献筛选的工具。

此外,由于目前没有对标准的应用达成一致,就如何评估原始研究质量问题也正处于讨论阶段,因此,CASP(Critical Appraisal Skills Programme)作为质量评估的标准目前被各个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广泛使用,CASP最早由A. Burls博士于1993年在牛津制定。其中评估标准内容包括:研究问题是否清楚地说明白了?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否恰当?分析的问题是否符合本研究的问题?分析过程是否清楚地描述了?这些结论是否有充分的证据支持?等等,共10至12个相关评估问题[19]。

5  结语

在信息行为领域,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近年来成为了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元人种志研究方法,不用局限于任何既定的框架,同时也不需要花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选择、组织被调查者,以他们的言语和行为作为研究数据进行调查,只是需要确定研究的主题并根据现有原始研究按照步骤进行集成,这个方法对于发展理论体系、理论框架和高阶模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笔者采用文献调研法,通过文献的梳理对元人种志方法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介绍,与其他元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介绍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及该方法在各个领域应用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定性研究的方法。元人种志作为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虽然目前在国内各个研究领域应用很少,但该方法对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开展研究较有意义,希望引起图情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兴趣。

參考文献:

[1] NOBLIT G W, HARE R D. Meta-ethnography: issues in the synthesis and replication of qualitative research[C/OL]// Proceedings of 67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2020-08-24]. http://www.eric.ed.gov/PDFS/ED231853.pdf.

[2] NOBLIT G W, HARE R D. Meta-ethnography: Synthesizing qualitative studies[M]. Newbury Park: Sage, 1998.

[3] 周林. 元分析方法简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2): 27-31.

[4] CAMPBELL R, POUND P, POPE C, et al. Evaluating meta-ethnography: a 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lay experiences of diabetes and diabetes care[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3, 56(4): 671-684.

[5] TOYE F, SEERS K, ALLCOCK N, et al. Meta-ethnography 25 years on: challenges and insights for synthesising a large number of qualitative studies[J]. BMC medical research methodology, 2014, 14(1): 80-94.

[6] CAMPBELL R, POUND P, MORGAN M. Evaluating meta-ethnography: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J].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2011, 15(43): 1-164.

[7] FRANCE E F, WELLS M, LANG H, et al. Why, when and how to update a meta-ethnography qualitative synthesis[J]. Systematic reviews, 2016, 5(1): 44-56.

[8] LEVACK W M M. The role of qualitative metasynthesis in evidence-based physical therapy[J]. Physical therapy reviews, 2012, 17(6): 390-397.

[9] RING N, JEPSON R, PINNOCK H, et al. Developing novel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s to promote asthma action plan use: a cross-study synthesis of evidence from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qualitative studies[J]. Trials, 2012, 13(1): 216-216.

[10] WALSH M, GALVIN R, HORGAN N F. Fall-related experiences of stroke survivors: a meta-ethnography[J].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2017, 39(7): 10.

[11] ALLISON T, KATE F, ELIZABETH M I, et al. Enhancing transparency in reporting the 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ENTREQ[J]. BMC medical research methodology, 2012, 12(1): 181-181.

[12] MUNRO S A, LEWIN S A, SMITH H J, et al. Patient adherence to tuberculosis treat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qualitative research[J]. PLOS medicine, 2007, 4(7): 1230-1245.

[13] SMITH L K, PPOE C, BOTHA J L. Patients help-seeking experiences and delay in cancer presentation: a qualitative synthesis[J]. Lancet, 2015, 366(9488): 825-831.

[14] ATKINS S, LEWIN S, SMITH H, et al. Conducting a meta-ethnography of qualitative literature: lessons learnt[J]. BMC medical research methodology, 2008, 8(1): 1-10.

[15] MALPASS A, SHAW A, SHARP D, et al. “Medication career” or “moral career”? the two sides of managing antidepressants: a meta-ethnography of patients experience of antidepressants[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9, 68(1): 154-168.

[16] MAIR F S, MAY C, CATHERINE O D, et al. Factors that promote or inhibi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health systems: an explanatory systematic review[J].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2, 90(5): 357-364.

[17] SIAU K, LONG Y. Synthesizing e‐government stage models – a meta‐synthesis based on meta‐ethnography approach[J]. 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 2005, 105(4): 443-458.

[18] TONDEUR J, BRAAK J V, SANG G, et al. Preparing pre-service teachers to integrate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 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evidence[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2, 59(1): 1-144.

[19] SANDERS C, BISAILLON L. When health care is displaced by state interests: building dialogue through share findings[J].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2019,1(29): 32-41.

[20] BHATTACHARYA A, CAMACHO D, KIMBERLY LL, et al. Womens 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of depression in India: a metaethnography[J].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2019,29(1): 80-95.

[21] BRITTEN N, GARSIDE R, POPE C, et al. Asking more of qualitative synthesis: a response to sally thorne[J].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2017, 27(9): 1370-1390.

[22] BONDAS T, HALL E O C. Challenges in approaching metasynthesis research[J].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2007, 17(1): 113-121.

[23] URQUHART C. Meta-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ur[J]. Information research, 2011, 16(1): 95-116.

[24] LINDENMEYER A, GREENFIELD S M, GREENFIELD C, et al. How do people With COPD value different activities? an adapted meta-ethnography of qualitative research[J].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2016:1-14.

[25] SKAGEBY J. The irony of serendipity: disruptions in social information behaviour[J]. Library Hi Tech, 2012, 30(2): 321-334.

[26] YAHYAPOUR S, SHAMIZANJANI M, MOSAKHANI M. A conceptual breakdown structure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benefits using meta-synthesis method[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15, 19(6): 1295-1309.

[27] 周佩, 黃春燕. 信息偶遇研究元人种志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4,58(14): 115-120.

[28] SHALLCROSS R, DICKSON J M, NUNNS D, et al. Womens subjective experiences of living with Vulvody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Ethnography[J].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2017,47(40): 123-142.

[29] WIKBERG A, BONDAS T. A patient perspective in research on intercultural caring in maternity care: a meta-ethnograph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studies on health and well-being, 2010, 5(1): 1-16.

[30] TOMBOR I, SHAHAB L, HERBEC A, et al. Smoker identity and its potential role in young adults smoking behavior: a Meta-Ethnography[J]. Health psychology, 2015, 34(10): 992-1003.

[31] WILLIAMS S, RENJU J, GHILARDI L, et al. Scaling a waterfall: a meta-ethnography of adolescent progression through the stages of HIV care in sub-Saharan Africa[J].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 2017, 20(1): 1-17.

[32] WAHID A S, SAYMA M, JAMSHAID S, et al. 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 influencing death at home: a meta-ethnography[J]. Palliative medicine, 2017,32(7): 1-15.

[33] LAWRENCE C. A holistic narrative of cultures medi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novation: A qualitative Meta-Synthesis[J]. Journal of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 16(3): 31-52.

猜你喜欢

研究方法
《风诗品鉴》的研究方法透视
浅谈数学学习情感评价的研究方法
浅析初中数学教育
浅析开放经济环境下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
新形势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天津游泳运动员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