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可持续、可视化能力对绩效影响研究
2020-02-04王继光牛凡刘友
王继光 牛凡 刘友
摘要:传统供应链管理中由于信息流通不畅导致供应链缺乏灵活性,而可视化能力可以帮助供应链企业提高信息透明度,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影响企业竞争力。文章建立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可视化能力以及企业绩效的研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山西省318个有效样本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对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环境绩效影响不显著;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对经济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社会和环境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可视化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和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关键词:供应链;可持续;可视化;绩效;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0.06.00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基金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2017-008);山西中小企业供应链运营状况调查研究(2017041010-5)
0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大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提高绩效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的出现,对传统供应链模式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很多企业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供应链管理中,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例如,联合利华在2010年实施了“联合利华可持续生活计划”项目,该计划对其整个供应链进行了优化,在原料和包装物采购方面均实现了可持续,有效提高企业效益。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SCM)是可持续理论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有机结合,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的均衡和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是近些年学界和业界的热门话题之一[1]。同时,全球化供应链的深入发展需要信息更加透明,这就对供应链可视化能力(Supply Chain Visibility,SCV)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客户之间没有完善的信息技术将其联系在一起,因此,导致供应链信息传递不畅通,各个节点之间缺乏灵活性,一旦其中某个节点有微小的问题,都会影响供应链的运作甚至对整个供应链都会产生巨大威胁。供应链各个合作伙伴经常声称,他们各自拥有大量的数据,但很多数据都是孤立的,供应链管理人员经常寻求能够对供应链提供更大可视化的信息。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重点任务明确提出“促进供应链可视化,推动信息技术在供应链关键节点的应用,促进全链条信息共享”。因此,如何利用供应链的可视化能力,使企业在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方面获得更大竞争优势,改善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在以往文献中鲜有学者打开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与绩效之间的黑箱,研究可视化能力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与绩效之间的作用,因此本文构建理论模型,通过对山西省318个有效样本对象进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可视化能力与企业绩效实证关系研究,将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嵌入到框架中,并研究其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关系作用。
1理论背景与文献回顾
1.1可持续供应链管理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Linton等[2]将可持续性概念引入到供应链中,认为可持续供应链融合了一些超出供应链管理核心的问题,如产品设计、生产副产品、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和废旧产品的回收利用等。Hall等[3]认为可持续供应链可以被概念化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含有许多相互作用的变量,改变其中的一个变量会对系统中的其他变量产生相应的影响,可持续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挑战。Seuring等[4]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从客户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出发,同时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维度的考虑对物资、信息和资本流动的管理以及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
为提升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水平,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Gosling等[5]研究发现学习能力和领导力是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强化学习能力和领导力能够有效提升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基于战略视角,Johnson[6]研究发现上游战略整合会提高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中分销商在销售和市场份额方面的绩效。Yu等[7]认为供应链成员之间应该建立有效地供应链协同整合战略,提高供应链优化能力和绩效。进而,Handfield & Bechtel[8]在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研究中发现,设备、能力、人员、信息和培训方面持续合作可降低供应链运营成本,推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基于Handfield & Bechtel[8]的研究,Kumar & Banerjee[9]同时讨论了持续合作在提高供应链竞争优势和降低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持续合作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量化关系。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将通过学习能力、战略定位和持续合作三个一级测量指标来描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措施。
1.2供应链可视化能力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构成的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相互影响的复杂网络[10]。Lamming等[11]认为,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共享,并将其称为可视化。供应链的可视化对于信息的准确和快速传递非常重要,缺乏準确的信息会导致某些负面后果,如“牛鞭效应”。供应链可视化能力通过信息系统将信息技术工具组织起来,以加强组织间的整合和协调,促进供应链合作,并对产品进行持续的过程控制[12]。信息技术支持的供应链合作改变了企业竞争的模式,把企业间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间的竞争[13]。在供应链竞争中,可视化能力是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14]。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将通过信息共享、信息平台和组织沟通三个一级测量指标来描述供应链可视化能力。
1.3可持续供应链绩效
有关供应链绩效的研究一直是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供应链管理目标是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对供应链进行综合管理,降低物流成本,以实现利润的增长。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创造经济效益为支撑。因此,经济绩效是衡量可持续供应链绩效的一个重要维度。此外,供应链的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如生态破坏、全球变暖等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企业为了长远的发展,需要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供应链管理之中,也即需要关注可持续供应链的环境绩效。另外,Drumwrigt[15]提出,企业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并据此进行购买、生产和消费等基本活动。社会效益是对社会做出贡献而得到的一些非经济的回报,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应赋予企业在社会中新的责任内涵和价值追求,将社会责任作为其核心价值观寓于企业经营哲学思想当中。综上,本文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衡量可持续供应链绩效[16]。针对可持续供应链绩效Zailani等[17]、Hasan[18]和Luthra等[19]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中将供应链绩效分为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进行研究。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同样从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方面来度量可持续供应链绩效。
2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
2.1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针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Zailani等[17]通过对400家马来西亚制造企业调查发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改善有积极的影响。Hasan[18]研究了Coca-Cola Enterprises、Westpac Bank等5家典型企业,证明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环境和运营绩效的提升。Luthra等[19]以印度的移动产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可持续供应链对企业环境、经济、社会和运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su等[20]研究新兴经济体的制造型企业,发现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可以对逆向物流产生积极影响并提升其竞争力。基于以上研究,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管理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追求经济、环境和社会绩效的协调优化,对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均有促进作用,假设:
H1: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
H1a: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与经济绩效呈正相关;
H1b: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与环境绩效呈正相关;
H1c: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与社会绩效呈正相关。
2.2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针对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和企业绩效间关系。Barratt & Oke[21]研究发现信息共享并不直接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而是通过提高可视化能力进而改善企业绩效。Wei & Wang[22]研究表明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对供应链战略绩效有正向影响。Holcomb等[23]对全球物流和供应链从业人员调查研究发现,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和企业绩效间存在不确定性关系,即只有少数可视化因素对市场份额、资产回报率和企业竞争地位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以上研究,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可以促进供应链伙伴进行高质量的信息交换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因此假设:
H2:供应链可视化能力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
H2a:供应链可視化能力与经济绩效呈正相关;
H2b:供应链可视化能力与环境绩效呈正相关;
H2c:供应链可视化能力与社会绩效呈正相关。
2.3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可视化能力之间的关系
针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可视化能力之间的关系,Hult等[24]认为学习能力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供应可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信息量的几何级增长给供应链可视化能力造成了困扰。Williams等[25]研究发现供应链战略整合能够更好地收集处理信息,从而为供应链可视化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进而,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能够提高资源共享能力,实现供应链可视化能力的提升[27]。基于以上研究,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可以使供应链产生更强的响应能力,从而提高供应链可视化能力,本文假设:
H3: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可视化能力正相关。
2.4供应链可视化能力的中介效应
大多学者认为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绩效,但Hazen等[28]研究发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并不总是提高企业绩效的直接因素,而是通过可视化能力的中介效应来有效调节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对绩效的影响。Barratt & Oke[21]基于资源基础观理论,研究发现高的供应链可视化程度和良好供应链衔接能力能够提高供应链可持续竞争能力。综上所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须通过供应链可视化能力的中介作用对企业绩效施加影响。因此假设:
H4: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和企业绩效有中介效应;
H4a: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和经济绩效协调中存在中介效应;
H4b: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和环境绩效有中介效应;
H4c: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协调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和社会绩效有中介效应。
综上,建立理论假设模型,见图1。
3研究设计与数据处理
3.1研究变量及指标设计
根据本文研究设计以及对已有文献的梳理,设计的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即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可视化能力以及企业绩效,并构建了相应的两级指标体系(表1)。
3.2研究对象及样本特征
实证研究数据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获取,问卷基于Five-point Likert Scale法进行设计。问卷中1~5分对应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不同的5个等级。被访者在完成问卷时需要其基于对所在企业的了解程度做出相应的选择。
为提高样本数据的可信度,首先进行了小范围内预调研以验证问卷的有效性,进而对问卷进行相应修正确定最终问卷。选取山西省内企业为实证研究样本,通过线上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438份,其中有效问卷381份,有效问卷占比86.99%。样本企业中,员工人数在100~1000的占比35.5%,1000人以上的占比42.5%。受访者中,中高层管理者占比25.7%,基层管理者占比23.88%。受访者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的占比94%。因此,本文认为受访者能够正确理解问卷所涉及的问题并做出客观的选择。
3.3数据分析
本研究首先运用SPSS20.0对测度指标体系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该分析是研究结果成立的必要条件。由于本文所建立的理论模型中的潜变量均通过多个观测变量表述,因此该间接测度方法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另外,根据统计学相关知识判断,量表法问卷所获数据仍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从而影响最终结果的有效性。而结构方程研究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测量误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30]。因此,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运用Amos Graphics软件对所提理论假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3.3.1信度分析
首先对回收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各观测指标分别进行可靠性检验,并求得4个研究变量的Cronbachsα值,如表2所示。进而对全部36个指标进行可靠性检验,求得总体的α值,α=0.835。一般来说,Cronbachsα大于0.8说明测量的内部一致性较高。由下表可知,各测量指标的可靠性均大于0.8,此外,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都在0.8以上,说明回收的调查问卷数据具有较好的可信度(表2)。
3.3.2效度分析
鉴于正式调研之前,问卷已经小范围预调研并进行相应修正,因此本研究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进而对全部指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研究问卷的结构效果。根据研究变量细分维度提取对应数量的公因子,并剔除存在双因素负荷题项和跨因子题项。删除修正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无跨因子题项,解释方差总和均大于70%,分别为77.736%、74.820%、74.791%、80.163%和74.964%,所有因子载荷均大于0.55。运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得到KMO = 0.837,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中p =0.000< 0.001,达到显著水平。一般地,当KMO>0.8,sig.< 0.001(有的也认为sig.<0.05),则表明各个题项之间显著相关,原始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因此本调查问卷的样本数据基本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表3)。
3.3.3模型拟合
本文使用Amos Graphics分析总体模型,并得出模型整体分析结果。上述指标的拟合优度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表4),说明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很理想,调查数据和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性。
3.4模型的假设检验
利用SPSS20.0和Amos Graphics进行可靠性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建立结构方程进行分析,对所提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具体假设内容及验证结果如表5所示,一般认为p <0.05时相关性显著,本研究假设 H1a、H1c、H2a、H3都得到了驗证。
关于中介效应检验,已有研究通常借鉴Baron & Kenny[31]的因果逐步回归法。而近年来很多学者做了改进[32-33]。本文采用Bootstrap检验法,利用Hayes开发的PROCESS进行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和企业绩效的中介效应检验:(1)检验间接效应区间是否含有0:含0则中介效应不显著,停止检验;不含0则中介效应显著,检验直接效应。(2)中介效应显著时检验直接效应区间是否含0:含0则直接效应不显著,完全中介;不含0则直接效应显著,部分中介。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检验间接效应区间均不含0,因此中介效应显著。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对供应链可持续管理和经济绩效以及环境绩效的直接效应检验区间不含0,直接效应显著,因此为部分中介作用;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对供应链可持续管理和社会绩效直接效应检验区间含0,直接效应不显著,为完全中介作用。
4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工具探讨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可视化能力以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调查问卷所收集的数据对构建的理论假设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后得到如下结论:
(1)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对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环境绩效影响不显著。这可能归结于通过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学习获得所需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提升企业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提升自身经济绩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绩效;但是本研究未发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对环境绩效有显著的影响。本结论支持了Zailani等[17]的研究结果,但与Luthra等[19]的结论不同,Luthra等认为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对环境绩效同样有显著正向影响。造成该不同的原因是产业和地区差异所致。
(2)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对经济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社会和环境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供应链可视化会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随之提高供应链运营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其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和环境效益。这与Wei & Wang[22]的研究结论一致,并进一步补充了Holcomb等[23]的研究。Holcomb等只研究了供应链可视化能力与竞争能力、市场占有率、资产收益率和客户服务水平等经济方面绩效关系,未考虑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
(3)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可视化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有效的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增强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便于双方交流的合作平台,能够显著提高供应链可视化能力。
(4)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与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社会绩效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供应链可视化的基础上实施可持续管理才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也会对社会绩效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究其原因,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变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可持续供应链管理需要做到供应链可视化,提高供应链透明度,才能更好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环境和经济绩效。但是由于企业的社会绩效仍受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影响,并且与员工状况有关,所以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只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对社会绩效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该结论对Barratt等[21]研究的供应链可视化能力中介效应做了进一步补充。与Hazen等[28]的研究结果相比较,Hazen等没有将企业绩效进行分类,而本文具体探讨了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对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中介作用,研究对象更加明确。
本研究得到的管理啟示如下: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也要关注环境和社会的问题,不能一味追求经济绩效,而是要把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这就要求供应链企业在运营管理中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可持续管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可视化能力和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比一般企业拥有更强大的供应链可视化能力来应对环境变化。同时,如要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需要提高供应链的可视化程度,使得企业针对环境变化得以做出快速的反应,并且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清晰的了解。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可视化能力,从而改善企业绩效。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共享能力来提高节点可视化水平,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发展为供应链能力的提高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企业应抓住信息时代的机遇,配合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措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点,拓展供应链各个节点信息共享的范围、种类和数量,加强供应链合作伙伴的沟通交流。更重要的是要提升整个供应链信息共享的质量,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才能使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很好的沟通协调,使供应链可视化行之有效,以达成合作共赢。
本文存在的不足是所采用的样本对象均来自于山西境内,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未来可拓展至其它省份样本对象,以使结论更具普适性。
参考文献:
[1]许建,田宇.基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风险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 2014, 22(增刊1): 396-403.
[2]LINTON J D, KLASSEN R, JAYARAMAN V.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 An introduction[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7, 25(6): 1075-1082.
[3]HALL J , MATOS S , SILVESTRE B . Understanding why firms should invest in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 a complexity approa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12, 50(5): 1332-1348.
[4]SEURING S, MUELLER M. From a literature review to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8, 16(15): 1699-1710.
[5]GOSLING J, JIA Fu, GONG Yu, et al. The role of supply chain leadership in the learning of sustainable practice: toward an integrated framework[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6, 137: 1458-1469.
[6]JOHNSON J L. Strategic integration in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channels: Managing the interfirm relationship as a strategic asset[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999, 27(1): 4-18.
[7]YU W T, JACOBS M A, SALISBURY W D, et al. The effects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Anorganizationallearning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3, 146(1): 346-358.
[8]HANDFIELD R B, BECHTEL C. The role of trust and relationship structure in improving supply chain responsivenes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2, 31(4): 367-382.
[9]KUMAR G, NATH B R.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index: an instrumenttomeasurethedepthofcollaboration[J]. Benchmark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4, 21(2): 184-204.
[10]孟炯,唐小我,倪得兵.基于產品安全责任的供应链激励与竞争策略[J].中国管理科学, 2018, 26(3): 84-93.
[11] BOWEN F E, COUSINS P D, LAMMING R C, et al. The role of supply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in green supply[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0. 10(2), 174-189.
[12]曾敏刚,吴倩倩.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绩效的间接作用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 34(6): 22-30.
[13] RAI A, PATNAYAKUNI R, SETH N. Firm performance impacts of digitally enabled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capabilities[J]. MIS Quarterly, 2006, 30(2): 225-246.
[14] KYUKIMK, YUL RYOOS,DUGJUNGM.Inter-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visibility in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thecaseoftelecommunicationequipment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J]. Omega, 2011, 39(6): 667-676.
[15] DRUMWRIGHT M E. Socially responsible organizational buying: environmental concern as a noneconomic buying criter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4, 58(3): 1-19.
[16] DUBEY R, GUNASEKARAN A, CHILDE S J, et al. World class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critical review and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2017, 28(2): 332-362.
[17] ZAILANI S, JEYARAMAN K, VENGADASAN G, et al.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SCM) in Malaysia: A surve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2, 140(1): 330-340.
[18] HASAN M.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J].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013, 3(1): 42-48.
[19] LUTHRA S, LUTHRA S, HALEEM A. Hurdles in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analysis of Indian automobile sector[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 189: 175-183.
[20] Hsu C C, Tan K C, Mohamad Zailani S H. Strategic orientations, sustainablesupplychaininitiatives,andreverselogistic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n emerging marke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16, 36(1): 86-110.
[21] BARRATT M, OKE A. Antecedents of supply chain visibility in retail supply chains: A resource-based theor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7, 25(6): 1217-1233.
[22] WEI H L, WANG E T. The strategic value of supply chain visibility: increasing the ability to reconfigure[J].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2010, 19(2): 238-249.
[23] HOLCOMB M C, PONOMAROV S Y, MANRODT K B. The relationship of supply chain visibility to firm performance [C] // Supply Chain Forum: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Taylor & Francis, 2011, 12(2): 32-45.
[24] HULT G M, KETCHEN D J, SLATER S 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c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4, 47(2): 241-253.
[25] WILLIAMS B D, ROH J, TOKAR T, et al. Leveraging supply chain visibility for responsivenes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internal integration[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3, 31(7): 543-554.
[26] HIRSCH M J, ORTIZ‐PE?A H. Information 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withbandwidthlimitations[J].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in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7, 24(5): 993-1022.
[27] PRADHAN S K, ROUTROY S. Supply management integration model for Ind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16, 36(7): 781-802.
[28] HAZEN B T, CEGIELSKI C, HANNA J B. Diffusi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xamining perceived quality of green reverse logistics [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2011, 22(3): 373-389.
[29]于飛,刘明霞.我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一个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0): 133-139.
[30]舒晓惠,刘建平.利用主成分回归法处理多重共线性的若干问题[J].统计与决策, 2004 (10): 25-26.
[31] BARON R M, 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1(6): 1173-1182.
[32] ZHAO X. LYNCH Jr J G, CHEN Q. Reconsidering Baron and Kenny: Myths and truths about mediation analysis [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10, 37(2): 197-206.
[33] HAYES A F.PROCESS: A versatile computational tool for observed variable mediation, moderation, and conditional process modeling[J]. Manuscript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2012.
[34]陈瑞,郑毓煌,刘文静.中介效应分析:原理、程序、Bootstrap方法及其应用[J].营销科学学报, 2013(4): 120-135.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Sustainability and Visualization Ability on Performance
WANG Jiguang,NIU Fan,LIU You(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China)
Abstract: In the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supply chain is lack of flexibility due to the poor information flow, while the visualization ability can help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impro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thus affec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research model of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upply chain visualization ability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conducts empiric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318 effective samples in Shanxi Province through volume survey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economic and social performance, but not o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The visualization ability of supply chain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economic performance, bu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visualization ability of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visualization ability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Keywords: supply chain;sustainability;visibility;performance;intermediate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