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平稳发展建设探究
2020-02-04杨晶
杨晶
[摘 要]“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桥头堡”建设的战略举措,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民族地区应该在全面把握当地资源和发展情况的基础之上,借助国家“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抓住当地及周边环境的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不断拉动内需和对外贸易,实现民族地区长期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民族地区;桥头堡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2.029
“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为桥头堡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桥头堡建设,作为国家级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促使民族地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使其与周边环境互联共同,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以打造利益共同体,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
1 民族地区桥头堡建设的现实选择
1.1 国家的战略构想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开始重点关注延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鼓励延边地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加大经济合作机会,共同开发利用资源能源。同时,国家政府出台了各种开放政策,如《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等,这些战略政策为边疆地区的桥头堡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1]。
1.2 民族地区独特的地源优势
我国地域辽阔,其陆地边境沿线较长,大概占据了我国整个边境线的2/3,从东北的辽宁丹东开始逐步向北、向西,然后向西南、东南方向一直延伸到北部湾海线,其中涉及的省市有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在整个内陆边境线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为少数民族人口,一半以上的省市为民族自治地方。因此,从地域位置上来说,民族地区在我国内陆边境上占据着桥头堡位置,在桥头堡建设过程中更具有优势。
1.3 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基础
我国边境民族地区辽域比较广阔,且蕴含着丰富的地质资源,涉及草原、森林、水力天然气、乳业、羊绒制品、蔗糖、花卉等丰富的资源。例如,我国新疆地区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其整体开采量位于全国首位。而内蒙古草原广阔,畜牧业繁盛,因此在乳业和羊绒制品方面产量丰厚。而我国云南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大量盛产花卉,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整个边境沿线基本涵盖了我国五大牧区和两个热带经济作物基地[2]。由此可以看来,我国民族地区之所以占据着桥头堡位置,与它天然具有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是紧密相关的,为桥头堡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条件。
1.4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势头
我国中央政府自“十二五”以来,不论是从财政支出还是政策出台方面都大力支持并鼓励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以及对口支援等相关战略计划,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绩,显著拉动了边境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其在人均GDP以及人口收入水平等多方面来看,其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在这种形势下,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坚实基础并具备了强有力的发展后劲。
1.5 民族地区周边稳定的发展环境
我国在对外政策方面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的战略原则,并在五项基本原则的指引下不断探索和发展,以促进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友好相处与合作,避免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上的摩擦[3]。同时,我国针对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提出了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发展方针。在我国外交政策以及发展方针的引导下,我国和周边国家的边境关系一直处于一种友好稳定的发展状态,这就为民族地区的桥头堡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环境保障。
1.6 民族地区良好的对外开放局面
近年来,民族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效果。同时,民族地区在对外贸易方面不断尝试发展。而民族地区周边国家也逐步在我国寻求贸易机会,实现共同促进和共同发展。因此,我国民族地区在桥头堡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贸易基础并具有广阔的上升空间。
2 借助“桥头堡”建设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1 深入领会,把握机遇
“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即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模式,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形成内外联动,双向共济的开放格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想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点就在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因此,我国提出了桥头堡建设的发展战略,在巩固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以此来扩大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机遇,提升我国发展的综合竞争力[4]。对此,民族地区要深刻认识到桥头堡建设的根本意义,积极深入地贯彻与实施,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进。
2.2 结合实际,科学定位
民族地区应该结合当地的发展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在国家的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方针与方法。相关政府机构要逐步形成当地区域特有的发展思路并发展与本地相适宜的实际产业,以此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中央政府,也应该充分结合不同民族地区的发展优势,明确其发展定位,予以分类指导,对情况比较特殊的民族地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措施以及相关解决办法。
2.3 合理统筹,内外兼顾
民族地区的发展要打破传统的依靠外资发展的局限模式,逐步改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发展模式,切实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思维贯穿引入到民族地区的桥头堡建设中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发展方式[5]。引进来战略,要将外资合理的投向农业、制造、能源、服务等各个领域。同时对于外资的利用方式应该进一步拓展,鼓励外资采用参股、并购等方式为民族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要适量引入境外的高科技人才,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制造加工技术等,不断学习借鉴并转化为自身的资源财富。走出去的战略方针,不断加强边境地区企业之间的市场合作,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市场运行机制,使市场发展空间逐步被拓展延伸。在此基础上,民族地区应该在合作内容和合作模式上重点研究,着重发展,逐步形成经济、技术、人才全方位、宽领域的合作模式,加速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6]。
2.4 政策优惠,加大扶持
鉴于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地位,中央政府對民族地区的桥头堡建设必须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予以支持,且适当扩大扶持范围,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人才等方面全面展开。只要是有利于民资地区发展建设的,基本都允许先行先试,在确保优惠力度的同时灵活运用政策扶持和倾斜力度。
3 结语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桥头堡”建设,必然会给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契机,并在不同程度上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而民族地区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在社会经济发展内容和发展模式上都有所突破,有助于实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并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挥出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俭,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保持追求进步的昂扬斗志 努力打造开放发展桥头堡[N]. 青岛日报,2019-05-03(3).
[2]张兆安.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七举措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全面落实[J].中国勘察设计,2019(3):51.
[3]马莹,甄志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上海“一带一路”桥头堡建设探索研究[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8,25(6):10-17,39.
[4]李锋,陆丽萍,邱鸣华,等.上海打造服务“一带一路”桥头堡进展及其重大抓手[J].科学发展,2018(8):50-57.
[5]李贵平,吉庆华.“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桥头堡”建设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8):31-33.
[6]刘佳劼.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东北地区边境口岸旅游发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