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铜陵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2020-02-03董慧

关键词:铜陵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摘 要: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国内中小城市乡村旅游发展速度加快。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对安徽省铜陵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实地调研,试图找到铜陵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铜陵市实现旅游产业转型,扩充城市旅游容量,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铜陵市

21世纪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人们从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生活中越来越渴望追寻返璞归真、生态自然的乡村生活,乡村旅游这一形式应时而生。但是在早期的乡村旅游开发和规划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人们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乡村淳朴的原生态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创造了一时的经济效益,长期发展却是弊大于利的[1]。安徽省铜陵市是典型的中小城市,乡村旅游发展刚刚起步,2018年10月,安徽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同意枞阳县与铜陵市郊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函》(皖民地函〔2018〕483号)以及《关于同意铜陵市市辖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函》(皖民地函〔2018〕484号),对铜陵市部分区域行政区划作出调整,铜陵市乡村旅游发展区域发生变化,乡村旅游资源有待重新整合。

一、国内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随着国内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逐渐出现了农村土地空心化、旅游产品同质化、旅游项目趋同城市化、商业化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国内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力求找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易瑜[2]从旅游居民地的角度,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分析居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差异。陈巧云[3]从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旅游者、乡村居民和乡村当地政府这四个适应性主体的角度来研究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分析适应性主体之间的基本矛盾,找到乡村旅游发展驱动机制。张健[4]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构建烟台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模型,探究不同动力下,烟台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五种主要模式。其实,所谓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以既能促进当代人的利益,又不损害后代子孙的利益为出发点来发展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的必然選择,通过乡村旅游健康地、持续地发展,能给当地居民带来长久的利益,进而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持久地推进乡村旅游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发展。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充分了解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找到问题所在,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铜陵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根据《安徽省行政区划简册》显示,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安徽省铜陵市现辖3区、1县、27镇、7乡。本文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范围的界定主要是指铜陵市市区以外的所有乡、镇区域内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

(一)铜陵市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1. 旅游景点分布均匀,聚集成区

铜陵市市区在铜官区,乡村旅游景点则主要集中在郊区、义安区和枞阳县。根据表1统计,截止2019年5月30日,铜陵市乡村旅游景点共计70个,其中郊区17个,义安区21个,枞阳县32个,枞阳县面积大,县内乡镇较多,分布的乡村旅游景点也是最多,两区一县旅游景点分布均匀,主要形成了四大景点聚集区,以凤凰山风景区为核心的东部田园风光区,以大通古镇为核心的南部建筑民俗区,以老洲太阳岛为核心的北部沿江观光区,还有以浮山风景区为核心的西部生态山水区。

2.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2019年4月-7月,笔者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对铜陵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发现铜陵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乡村自然风光景观、乡村建筑遗址景观、乡村生产种植景观、乡村文化活动景观和乡村旅游纪念品五个大类,其中乡村建筑遗址景观最为丰富。

(1)乡村自然风光景观

乡村自然风光景观主要分为地文景观、水域景观和生物景观三类。地文景观包括周潭大山风景区、太阳冲、凤凰山风景区、叶山森林公园、双龙洞、十里长冲、白云岩风景区、旗山、岱鳌山、浮山风景名胜区、亭子山、金鸡岭、龙城山;水域景观包括陈瑶湖、竹丝湖、枫沙湖、水口景点、新洲外滩、老洲太阳岛、天目湖、莲花湖、菜子湖、社崇河;生物景观包括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梧桐花谷、竹湖落雁。其中凤凰山风景区、浮山风景名胜区、梧桐花谷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淡水豚自然保护区都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2)乡村建筑遗址景观

乡村建筑遗址景观主要有民居建筑、宗教建筑、公共设施建筑和聚落文化景观四类。民居建筑景观包括澜溪八景、永泉农庄度假村、张氏宗祠、同安县城遗址、明代古遗址、城山大墩遗址、李家祠堂、徐家祠堂、漫园;宗教建筑景观包括南泉普愿寺、天主教堂钟楼旧址、大士阁、清凉寺、石屋寺、望龙庵、忠毅公、药王庙、宝华禅寺、佛陀寺;公共设施建筑景观包括铜山矿冶遗址、明清古井、古牌坊、八角亭、汤家墩遗址、胥坝环岛大堤、群心村“渡江第一船”公园、陈翥墓、金牛洞古采矿遗址、崇文亭、洗墨池、惜阴亭、射蛟台、天子墓、左光灿墓、大屋牌坊、王胜墓、方清泉墓、万安桥、程音烈士纪念馆;聚落文化景观包括铁锚洲、龙潭肖、城山古寨、水浒村赵氏戏楼自然村。其中金牛洞古采矿遗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泉农庄度假村和具有皖南民居特色的龙潭肖自然村落是国家4A级景区。

(3)乡村生产种植景观

乡村生产种植景观主要是农副产品种植基地,有全国闻名的中华白姜种植基地和全天然无公害的永平蔬菜种植基地和悦无公害蔬菜基地,还有郊区灰河乡东风村50亩的添秀牌葡萄种植基地,充分保障了铜陵市市区居民日常的蔬菜瓜果供应。

(4)乡村文化活动景观

乡村文化活动景观主要有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饮食文化三类。民俗文化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花灯板龙、大通龙舟赛、龙灯会、舞狮、顺安三月三庙会、中国(铜陵)凤丹文化旅游节和傩戏;宗教文化包括佛教、道教、天主教、儒教、基督教;饮食文化包括大通美食一条街、铜陵市美食节和江鲜文化。

(5)乡村旅游纪念品

乡村旅游纪念品主要有旅游工艺品和旅游土特产品两类。旅游工艺品有远程牌铜工艺品、大通藤编工艺品和陶瓷工艺品。旅游土特产品更是数不甚数,“添秀”牌葡萄、大通小磨麻油、大通茶干、大院生姜、大通酱菜、王制糕点、“厨香缘”系列烹饪黄酒、李大勇螃蟹、葛为三鲫鱼、河豚、中华白姜、和平生姜、苦荞麦、甲鱼、枞阳媒鸭、黑猪、麒麟仔猪、江鲜蟹、鳖、鱼虾、凤丹皮、董店皖陵珍稀动物养殖,独居地方特色。

3. 政府导向明确,建设环境优化

2017年12月,铜陵市义安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铜陵市义安区2017年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中指出要按照“一番好景、一桌好菜、一台好戏、一组特产、逗留一天”的“五个一工程”目标,选择建设一批重点旅游示范村,集中推进一批旅游观光体验休闲点建设,扶持一批乡村农家乐(民宿客栈),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营销推广活动,塑造乡村旅游品牌,将美丽乡村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和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同时,义安区文旅委制定了《义安区2017年旅游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着重对凤凰山景区、笠帽山景区和永泉农庄度假区周边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治理。截止到目前,凤凰山景区占地约10亩,建筑面积2200平米,投资约1000万元的游客服务中心和全长1.4公里,宽约5米的沥青路面,总投资900万元的游览车道建设工程都已建成投入运营。永泉农庄投资300万元建设的康体中心已投入运营,这些设施的运营将极大改善景区周边的环境和面貌。

(二)铜陵市乡村旅游发展劣势

1. 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吸引力不明显

由于缺乏资金投入,铜陵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资源品位高,价值好,但是目前资源开发仅能满足基础的设施需要,无法承接大容量的旅游团队。以凤凰山风景区为例,凤凰山风景区的主要核心资源凤丹、相思树、滴水崖和凤凰落脚石,这些景点独具特色,但是开发和保护都做的不到位,相思树的主要树干已经断裂,滴水崖长期没有水,凤凰落脚石更是成為了农田中一块丝毫不起眼的石头,如果不进行深入开发,这样的旅游资源怎么会对游客具有吸引力?

2. 从业人员培训体系不完善,素质层次不齐

当地村民已然成为铜陵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发展的主力军,尤其以农家乐为典型代表。这些村民居住在景点周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专业人员培训,文化背景参差不齐,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大多数景区缺乏专业导游人员,有的也只是寥寥无几,没有完整的培训计划。

3. 乡村旅游规划不统一,未能形成联动效应

随着铜陵市乡村旅游规划的整体出台,各乡镇旅游规划也陆续在建立,2018年铜陵市义安区、枞阳县辖区内各乡镇乡村旅游规划陆续出台,像钟鸣镇、胥坝乡、东联乡等,都是乡村旅游规划做得比较完善的乡镇。但是这些乡镇的乡村旅游规划都是以区域内乡村旅游资源为主要规划内容,各乡镇之间没有关联,彼此孤立,未能形成铜陵市全域旅游联动效应。

4. 游客来源单一,旅游市场缺乏生机

铜陵市乡村旅游的游客主要来源于安徽省省内,集中在铜陵市及其周边池州、宣城、芜湖等市。游客多以家庭为单位,以探亲访友为目的,选择自由行的方式来铜陵市乡村休闲旅行,选择旅行社跟团来的较少。老洲太阳岛、凤凰山风景区、梧桐花谷、果蔬采摘等受季节性影响,使得铜陵市乡村旅游季节性很明显。再加上现在景区深入开发不够,旅游项目较少,游客消费水平不高,整体来看,尚未形成旅游氛围,整个旅游市场缺乏生机。

(三)铜陵市乡村旅游发展机遇

1. 政府政策扶持乡村旅游发展

政府政策的扶持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重要的指导意见和方针政策,旨在加强乡村旅游用地保障,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振兴乡村战略。

(1)国家陆续出台指导意见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在该意见基础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12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5]该意见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落实,提出规划设计、基础设施、文化内涵、品牌打造、扶贫攻坚等五方面措施和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加强用地保障、加强金融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四方面内容,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支持,形成推进合力,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2)地方政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201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部署,2018年2月1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台了《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了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目标,一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二是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6]。

2. 铜陵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

2017年9月,铜陵市人民政府发布《铜陵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1年)》,该方案着力实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龙头企业壮大、农业新业态培育、农业品牌创建五大工程,力求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近年来,铜陵市为了推动城市产业省级,以科技为引领,以创新为发展理念,努力打造水清岸绿的产业优铜陵样板,成为全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

3. 铜陵交通优化发展

近些年,铜陵交通发展迅速,对外交通高铁高速贯穿市域,对内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多层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京福高铁与宁安高铁、京台高速与沪渝高速在铜陵交汇;沪铜铁路、铜九铁路穿境而过,铜南宣高速建成通车;G347国道(普济圩至枞阳段)于2018年10月建成通车,连接普济圩农场到枞阳县。2019年1月9日,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已经编制完成,该桥是合肥至温州高铁的庐(江)铜(陵)九(华山)段最优的过江通道,北在庐江西站接合安九高铁,南在青阳站接池(州)黄(山)高铁,在我市境内分别设“铜陵江北站”和“铜陵大通站”;同时,铜陵市还坐拥“黄金水道”长江岸线142.6公里,铜陵港港区岸线29.1千米,其中对外开放码头四座,是长江第一批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对台直航港口,万吨级船舶常年通行;港口吞吐量2013年至2018年累计完成5.3亿吨。逐渐优化的交通环境,给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便捷,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显著提高。

(四)铜陵市乡村旅游发展威胁因素

1. 来自铜陵地区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威胁

铜陵市以铜建市,以铜闻名,有着三千多年的铜文化历史。目前最核心的旅游产品就是铜文化旅游路线,主要核心景点包括铜陵市博物馆、铜陵市青铜器、铜雕艺术博物院等,都处于铜陵市区,大多数游客来到铜陵首先就会选择铜文化旅游路线。再加上,市区内拥有铜陵市最核心的景点——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天井湖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江南文化园区域打造的天井小镇文化旅游区,是安徽省“861”计划重点项目之一和铜陵市“十二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特色景点有安徽民俗村、铜官府、天下生肖乐园、昆仑决决胜密码,这些对游客来说,无论从交通便利程序上,还是从景点自身品位上,都有足够的吸引力。

2. 来自周边知名乡村旅游资源的威胁

铜陵市周边的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知名度较高,北面有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三河古镇,南面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西边有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北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马仁奇峰……这些乡村旅游资源所在地距离铜陵都不远,最多不超过3个小时的车程,它们是铜陵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威胁,如何在周边众多知名度、品位都较高的乡村旅游资源中脱颖而出,铜陵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走出自己的特色。

三、铜陵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深入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产品

借助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劲势头,结合当地旅游文化,铜陵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产品。以凤凰山风景区为核心的东部景区打造“铜陵凤丹”的牡丹文化品牌,以大通古镇为核心的南部景区打造“中国小上海”的古镇文化品牌,以浮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西部景区打造“浮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地质地貌文化品牌,以老洲太阳岛为核心的北部景区打造“太阳岛滨江生态园”的生态文化品牌,借助互联网营销等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

(二)整合乡村旅游规划方案,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机制

由市政府牵头,铜陵市发展改革委员会、铜陵市国土资源局、铜陵市城乡规划局、铜陵市文化旅游委员会、铜陵市各乡镇代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关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铜陵市城乡规划局出台铜陵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整体方案,各乡镇围绕该方案陆续出台各乡镇乡村旅游规划方案,临近乡镇因地制宜,可以考虑联合出台乡村旅游规划方案,遵循绿色、创新、生态、和谐的原则,加强交流合作,实现铜陵市乡村旅游区域的联动发展。

(三)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突出生态文明新理念

乡村旅游的核心是生态,必须坚持乡村旅游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保护[7]。以生态文明的理念为指导,铜陵市整体打造“乡村旅游+生态文明”的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不同区域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东部凤丹文化旅游区可以采用以凤丹为主题的农庄发展模式,建立牡丹文化教育园地;南部大通古镇文化旅游区可以采用乡村民俗体验与主题文化村落的发展模式,建立“小上海”主题文化村落;西部浮山地质地貌文化旅游区可以采取乡村主题博物馆的发展模式,建立火山地质地貌博物馆;北部太阳岛生态文化旅游区可以采取农业产业化庄园的发展模式,建立农副产品产业园。

(四)大力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专业人才的选聘和培养,是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铜陵市乡村旅游景區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核心景区的导游人员的配备数量都严重不足,规划到位了,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不到位,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就无法落实到位。现阶段,必须提高待遇,吸引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形成专业的、规范的、高效的旅游工作团队,整体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随着国家振兴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铜陵市的乡村旅游也已经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铜陵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局面已经逐渐打开,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一步一步地落实,如何发挥优势,正视劣势,抓准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是铜陵市乡村旅游发展现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贯彻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去,不失为一条新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董慧.安徽省大通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2):7-9.

[2] 易瑜.旅游地居民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感知研究——宁乡县关山村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6,(6).

[3] 陈巧云.暮于适应性主体视角的乡村旅游驱动机制巧究——以海南省为例[D].海南大学,2016,(5).

[4] 张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烟台市为例[D].鲁东大学,2016,(6).

[5] 王琳瑛.乡村文化空间形塑及其发展政策义涵——以西北C村为例[D].中国林业大学,2018,(12).

[6] 夏涛.肥东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D].安徽大学,2018,(3).

[7] 邓谋优.我国新一轮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12):33-34.

猜你喜欢

铜陵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铜陵市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及其治理路径
安徽铜陵地区河流的健康度系统建立
铜陵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高铁对铜陵市经济发展影响与对策分析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