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传统文化提升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质量

2020-02-03徐灼钊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徐灼钊

摘要:教师在进行品德教学的时候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和精神文化水平。本文就继承优良品德、发扬传统精神、了解生活习俗以及加强社会实践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使学生通过继承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品德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品德;发扬精神;了解习俗;加强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留传下来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文化习俗以及人文精神。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将这些精粹融入教学,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加强自身精神文明的修养,在学习的时候能够积极向上,砥砺前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继承优良品德,树立正确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良品德一直留传至今,优良的品德可以使人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保持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因此教师在品德教学的时候,可以用传统文化中的品德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这些传统美德,通过继承传统美德,影响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的观念。

以《我爱我家》这一课为例。父母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的避风港,无论学生在外面遭遇挫折还是受到表扬,都会找到父母分享自己的难过或者快乐。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对父母也要有所回报。教师在讲解这一课的时候,可以问学生,你们最爱的人是谁,谁最爱你们,引出世界上最爱孩子的是父母。既然父母给了孩子这份爱,孩子也要回报父母的这份爱,教师就可以融入传统文化中弘扬孝道的故事和名言警句,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拳拳之爱,同时学习回报父母之爱。比如教师可以引入《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教师询问学生是否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让理解的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学生讲解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才九岁就懂得孝顺父母,在夏天的时候打扇,扇走凉席上的热气和小虫,冬天的时候帮父母暖热被子,使父母睡得舒服。教师在学生讲完这个故事之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都为父母做过什么,又有什么可以为父母做的。学生通过回忆自己与父母相处时的情景,感受父母之爱,同时明白自己也可以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人物中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继承传统美德,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发扬传统精神,提高修养道德

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的名人,有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的包拯,有保家卫国、不惧生死的文天祥,还有忠心耿耿、心向祖国的苏武等等。这些流芳百世的名人以及他们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的精神。教师在教授学生品德的时候,可以将这些精神讲给学生,使学生受到这些人物的感染,以他们为榜样,传承这些可贵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修养道德品质。

以《我们神圣的祖国》为例。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造就了中国五彩缤纷的文化习俗,现如今我们祖国的综合实力在不断的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高。教师在给学生讲完中国各地的文化之后,可以问一问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山河锦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还可以给学生讲一讲中国古代的一些爱国人士的故事,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报国之心。比如苏武牧羊。苏武是汉朝一个官员,后来为了连通汉朝与西域的丝绸之路,出使西域。正值西域战乱,后来被匈奴首领扣押流放在苦寒之地十九年。在这期间,不论是面对权利财富的诱惑,还是恶劣的生存环境,苏武都没有改变自己的爱国之心,一心一意的想要回到自己的国家。教师在讲述完苏武的故事之后,可以让学生品味苏武对于国家的情感,了解这种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使学生能够不断的努力学习,在未来报答祖国。

三、了解生活习俗,提高文学素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中国的文化习俗,搜集丰富的文化素材,丰富课堂文化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吸收更多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见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以《我们的节假日》为例。教师在讲述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先问问学生平时是怎么度过自己的节假日的,比如平时的寒暑假,还有国庆、春节、端午这些节日。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放出对应的节日的图片,像粽子龙舟、花灯、月饼、鞭炮春联等,让学生猜一猜这些东西都是什么节日的,还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节日习俗。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投入到课堂,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在讲完自己了解的节日习俗之后,教师就可以放映一些过节的片段,让学生了解一下节日中的习俗文化以及背后的故事。像中秋节,首先就是人们从其他地方赶回自己的家乡,与自己的家人团聚,然后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围着餐桌,在月色中吃着月饼,喝着桂花酒,学生就会了解到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有关月亮的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以及月饼的由来,使学生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在了解中国文化习俗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加强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新课改要求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以外,还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开拓思维,加强实践。因此教师在品德教学中,除了要给学生讲述课本知识和传统文化以外,还要让学生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充分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实践精神,才能够更加清晰自己所学知识中的含义,更好地吸收这些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以《绿色小卫士》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保的意义是什么。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地方,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忽视,地球已经受到了巨大的伤害,而第二个可以供人类生存的星球还没有发现。所以人类要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因此我们要学会环保。教师在讲解完当前的现状,让学生了解环保的意义之后,可以问一问学生自己平時有没有注意环保,平时的哪些行为是不环保的,怎样才能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护环境。学生有的说草稿纸用完正面还可以用反面,有的学生说要随时关灯,有的学生说洗完手要关水龙头。教师在学生学习完这一课之后,发扬实践的精神,让学生做一个小记录,记录自己这一周都做过什么环保的事情,记录到自己的小本上,最后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一方面可以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实践精神,培养自己环保的习惯,将自己的知识用到环保上,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成果展示,还可以获得成就感。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更清晰的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含义,更加容易的掌握课堂内容。

总之,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地方,教师在教授学生品德的时候,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加强自己的文化道德修养;在实践中践行这些精神,提升自己的品格。

参考文献:

[1]张承智.让优秀传统文化丰盈小学品德教学[J].小学生(下旬刊),2017 (2).

[2]张月铭.刍议小学品德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J].师道·教研,2017 (6).

[3]雷秀萍.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中培养学生品德素养[J].好家长,2018 (48):214-214.

[4]田艳馥.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上)(12):171-171.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