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民工社会融合的评价体系研究

2020-02-03傅端香姚然然张宇

价值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民工层次分析法评价体系

傅端香 姚然然 张宇

摘要:农民工社会融合的评价体系研究不仅对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有促进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本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为农民工社会融合评价体系;准则层包括经济、文化、社交、心理和制度融合五个方面;指标层包括相对收入水平、相对消费水平、居住水平等13个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准则层中的心理融合和制度融合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指标层中的居住水平、文化水平、社交对象、社会保障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各相关部门应依据农民工的实施需求调整相关政策和规定,以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migrant workers' social integration can promote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en promote the harmonious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is paper use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study it, and divides it into target level, criterion level and index level. The target level i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ocial integ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e criteria level includes five aspects: economic, cultural,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institutional integration; and the indicators level includes 13 indicators, such as relative income level, relative consumption level and living lev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r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gration and institutional integration in the criteria level is increasing, and the proportion of living level, cultural level, social objects and social security in the indicators level is increasing.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adjust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ccord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needs of migrant worker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關键词:民工;社会融合;层次分析法;评价体系

Key words: migrant workers;social integration;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2-0102-04

0  引言

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并非简单意义上的经济融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思想意识和整体素质的显著提高,都使得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变得越来越有深度,农民工们更加看重深层次的融合。《2018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在外出农民工中,进城农民工13506万人[1]。农民工的安置与社会融合问题就显而易见,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目前,关于农民工城市融合的测评体系的构建研究,国内学者尚且没有形成系统的、权威的指标体系[2]。农民工社会融合的评价指标较多,而层次分析法恰好可以将待处理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通过分析、比较、量化、排序,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3]。因此本研究拟在分析整理农民工社会融合的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农民工社会融合评价体系的研究,以期能为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提供一些建议。

1  农民工社会融合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

关于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本文按研究维度对文献进行分类,具体分为三维、四维和五维三种情况。

1.1 三维

三维中,学者大都从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叶俊焘,钱文荣,米松华(2014)将农民工城市融合分为经济生存、社会交往和心理认同三个阶段[4]。褚清华和杨云彦(2014)认为农民工社会融合包括经济融合、行为适应和心理融合[5]。褚荣伟,熊易寒(2014)从经济融合、行为适应和心理融合三个维度测度了农民工的社会融合[6]。郭江影、周密、张广胜(2016)运用OLS回归方法,从经济融合、社会融合、心理融合层面分析了信息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影响[7]。刘雅婷,黄健(2018)认为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测量维度包含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8]。徐延辉,邱啸(2019)将社会融合划分为经济融合、社会参与、心理融合三个维度[9]。

1.2 四维

杨菊华(2009)提出,社会融入至少应当包括经济整合、文化接纳、行为适应、身份认同这四个维度[10]。季文,张龙(2012)认为农民工城市融合包含经济融合、心理融合、文化融合和身份融合四个维度[11]。学者们的四维模型在三维的基础上加入了文化方面的融合,包括了经济、社会、心理和文化这四个方面的融合,对国家的宏观制度、政策方面的探讨不多。

1.3 五维

五维中,有的学者在四维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政治参与,杨晖、江波(2009)从身份和社会认同、经济融合、政治融合、公共权益融合、社会关系融合状况五个方面分析了西安社会融合现状[12]。

有的学者在四维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社区融合或制度融合,杨高,周春山(2019)将深圳农民工社会融合分为社区融合、经济融合、社交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13]。李蓓蓓,王钰冰和张军谋(2018)以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 构建经济、制度、文化、心理及社会五维度指标体系[14]。胡萍(2018)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从经济融合、制度融合、社区融合、社会关系融合、心理和文化融合五个维度对农民工城市融合进行测算[15]。

综上所述,不同的学者对农民工社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有不同的思考,但是其中也存在一定的规律,三维、四维和五维的评价体系看似差别很大,实则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三维评价体系包括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方面,四维评价体系在三维的基础上加入了文化融合,五维在四维的基础上加入了政治参与或制度融合。这样的规律表明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制度融合之间是存在先后顺序的。这一现象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不谋而合。

2  构建农民工社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2.1 确定评价指标,绘制层次结构模型

2.1.1 农民工社会融合的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①系统性。评价指标应内涵清晰、尽量包括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所有维度且彼此间不能相互重叠。

②科学性。评价指标应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

③可比性。选取的评价指标应当与相关规定的指标一致,以利于指标之间相互比较。

2.1.2 确定评价指标,绘制层次结构模型

结合上文的文献综述,参照农民工城市融合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本文从经济融合、文化融合、社会关系融合、心理融合、制度融合五个维度构建农民工社会融合的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

2.2 构建矩阵

层次分析法是通过构造两两判断矩阵来确定指标权重的,并用1~9及其倒数来刻画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1~9标度法,见表1。

2.3 计算指标权重

①通过计算矩阵每行元素乘积的n次根获得方根向量T;

②將方根向量T归一化得到相对权重值W;

③依据下式计算最大特征根(1)

式中:λmax为最大特征根;A为对比矩阵;n为矩阵

阶数[16]。

2.4 一致性检验

因为数据是各位专家在互不联系的封闭环境下得出的,容易产生一定偏差。因此,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以保证矩阵的一致性[16]。

CR称为随机一致性比率,通常认为CR?燮0.1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其中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值见表2[17]。

3  结果分析

3.1 一致性检验结果

①A-B判断矩阵见表3,CR=0.0159<0.1,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②B1-C判断矩阵见表4,CR=0.0088<0.1,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③B2-C判断矩阵见表5,CR=0.0176,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④B3-C判断矩阵见表6,CR=0.0000<0.01,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⑤B4-C判断矩阵见表7,CR=0.0000<0.01,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⑥B5-C判断矩阵见表8,CR=0.0088<0.01,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3.2 层次总排序结果分析

3.2.1 准则层要素分析

由表9可知,准则层要素中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为制度融合(0.3047)、心理融合(0.2485)、文化融合(0.1865)、社交融合(0.162)、经济融合(0.0983)。这一结果表明:制度融合和心理融合在农民工社会融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经济、文化和社交方面的需求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进而心理和制度方面的需求就显现出来,且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3.2.2 指标层要素分析

①经济融合中,居住水平所占权重高达0.5396,说明经济融合各指标中,农民工们很看重居住水平,农民工辛苦工作一天,希望回到家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可以放松身心。当然,解决农民工的居住问题,需要政府方面的政策支持、工作公司的住房补贴支持以及社区的支持。

②文化融合中,有文化水平和文化习惯两个评价,文化水平所占权重高达0.625,说明文化水平的提高比文化习惯更能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文化水平的提高需要社会、政府以及企业提供合适的教育培训,当然,农民工自身的积极性也很重要,应通过企业精神、奖励、绩效等激励政策激发农民工的学习积极性。

③社交融合中,社交对象所占比重高于社会活动参与,社交对象一方面体现了你本地的朋友圈,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你的交友意愿,即更愿意与老乡、老朋友等交往,还是更喜欢结交本地的新朋友,进而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融合意愿。

④心理融合中心理认同所占比重高于留居意愿,心理认同是从心里认可、接受和喜欢,于社会融合而言,心理认同即认为自己是本地人,可以说心理认同是社会融合度较高的一种体现。

⑤制度融合中社会保障占比最高,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不像以前那样闭塞,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和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维权意识和公平意识逐步加强。因此社会保障越来越受到更多农民工的关注,作为特殊人群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仅代表着制度,更体现公平。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农民工社会融合的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判断矩阵、计算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对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得出结论:经济融合方面,居住水平的权重占比最高。制度保障方面,社会保障占比最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促进其经济融合;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促进其文化融合;构建社会关系网,促进其社会参与度,进而促进其社交融合;心理认同,要求更加注重农民工的内心精神需求,实现真正的心理融合;加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其制度融合。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农民工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农民工的社会融合评价体系应该是是与时俱进的,社会及各相关部门应及时了解农民工的需求变化,进而更好更快地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农民工社会融合进行分析评价,缺乏对实际情况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對农民工社会融合评价体系的研究应注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与真实性。

参考文献:

[1]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统计局网站,2019年4月30日.

[2]胡萍.农民工城市融合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2018(01):56-67.

[3][16]石鑫,谭益民,李永芳.湖南秀美林场评价体系研究[J/OL].湖南工业大报,2019(01):1-6[2019-05-0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468.T.20190507.1111.030.html.]

[4]叶俊焘,钱文荣,米松华.农民工城市融合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阶段Ordinal Logit模型的实证[J].浙江社会科学,2014(04):86-97,158.

[5]褚清华,杨云彦.农民工社会融合再认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4,20(04):28-36.

[6]褚荣伟,熊易寒,邹怡.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决定因素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分析[J].社会,2014,34(04):25-48.

[7]郭江影,周密,张广胜,陈技伟,张欢.信息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影响:机理与实证——以辽宁省农民工为例[J].南方人口,2016,31(02):36-48.

[8]刘雅婷,黄健.心理资本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作用机制及教育规导路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03):49-58.

[9]徐延辉,邱啸.社会弹性与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合[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59(01):91-100,221.

[10]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问题的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9(1):17-29.

[11]季文,张龙.农民工城市融合的结构和状况的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2(02):92-97.

[12]杨晖,江波.加强西安市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对策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06):94-101.

[13]杨高,周春山.深圳不同类型农民工聚居区的社会融合及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9,38(02):297-312.

[14]李蓓蓓,王钰冰,张军谋.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研究综述[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8,31(01):77-83.

[15]胡萍.农民工城市融合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2018(01):56-67.

[17]杨高,周春山.深圳不同类型农民工聚居区的社会融合及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9,38(02):297-312.

猜你喜欢

民工层次分析法评价体系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谁更老实?
浅析“新闻民工”现象
民工孩子的“知心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