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红见证革命烽火

2020-02-03汪兴桥

党史纵览 2020年1期
关键词:特委游击队红军

汪兴桥

在距安徽省祁门县城28公里的西南方,有个风光旖旎、景色迷人的祁红乡,那里不仅是生态王国,还是一个革命老区,散落在这里的几处革命遗址遗迹,以及流传着的英雄故事,见证了中国革命的烽火。

拜堂石

祁红乡的松潭,原名拜堂石,因该地后山有一巨石,似新人拜堂而得名。这里山高林密,风景如画,现为黄山市百佳摄影点之一。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以戴光辉为首的共产党人就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并创办了“梅南小学”。学校设在戴氏宗祠,并以此为依托,为在附近进行革命斗争的皖赣红军游击队提供后勤保障,全方位传播革命火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游击队在这里进行广泛的抗日宣传,动员全民参加抗战。村民戴辉彦家老宅的墙壁上就留有当年红军游击队书写的宣传标语。如今在仅剩断壁残垣的戴氏宗祠东西墙上,两幅当年宣传抗战的水墨画依然较为完好地保存着。东墙上的一幅画展现的是抗日战士在奋勇地向日军开火;西墙上的那幅画中背景是万里长城,画中抗日战士正奋力向进攻的日军投掷手榴弹,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每幅宣传画面积都在一平方米以上,充分展现了当年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令人肃然起敬、热血沸腾。

舍会山

舍会山位于祁门南部,与江西省的瑶里为邻,是三年南方游击战争中红军皖赣边界根据地之一。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李步新(时任皖赣特委副书记兼祁婺休中心县委书记)与王丰庆(1940年在武进县与日伪军战斗中壮烈牺牲)等领导当时的皖赣红军游击队在此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共两党达成第二次合作。为了团结一致,共御外敌,形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以极度的气量,放下深仇血恨,号召全民抗战。然而,浴血奋战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经历了国民党反动派惨绝人寰的军事“围剿”,一时难以接受当时国民政府的军事整编。1937年8月份,时任皖浙赣省委组织部部长的刘毓标前往舍会山传达中共中央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指示精神。由于当时红军游击队通讯设备极度落后,信息严重闭塞,刘毓标此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皖赣特委为此还曾派人前往景德镇、南昌寻找上级组织专门请示但也未能成功。为了民族大义,共御外辱,1937年12月初,身为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主要领导人的陈毅代表中共中央东南局,冒着生命危险,从江西南昌出发,经景德镇,一路跋山涉水,历尽万般艰辛,徒步来到当时皖赣特委所在地——舍会山。

到达舍会山的当晚,在皖赣特委召开的党员干部大会上,陈毅首先对在艱苦环境里坚持游击战争的同志们表示慰问,并宣讲了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大会上,陈毅对时任皖赣特委书记的王丰庆进行了严厉批评。王丰庆被免去皖赣特委书记职务,其职务由李步新接任。原来,1937年5月,王丰庆带领皖赣、赣东北红军4个连进攻乐平鸣山失败,王丰庆被捕,在押解景德镇途中逃脱,但逃脱时暴露了组织目标,致使浮(梁)、东(至)、婺(源)地区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会议一直开到次日上午。接着,陈毅不顾征途劳顿,又在舍会山仓库下面的田地里,向全体红军战士作了《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他针对部分干部战士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大力讲解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他说: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敌人的枪口对准中国人,中国人的枪口也要对准日本帝国主义,这就是国共两党在十年血战后能够一致抗日的原因所在。我们要集中一切力量对付日本侵略者,识民族大义,化敌为友,团结一致,共赴国难。

陈毅的报告,使边区干部、党员、游击队战士耳目一新,思想境界提高了,眼光看得远了,从而激发出更大的抗日救国热情,为下一步集中改编打下了很好的政治思想基础。陈毅离开舍会山后,皖赣特委根据上级指示,立即广泛宣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宣传枪口一致对外、共同抗日的方针政策,同时派人联络各地游击队指战员到舍会山地区集合整训。不久,各地游击队350多人(有史料记载为500多人)先后集中到舍会山地区进行学习整训。这支队伍后由李步新率领开赴江西瑶里整编,统一番号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并于次年2月底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三营,启程奔赴抗日前线,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如今,当年皖赣特委的旧址(联络站)、陈毅当时借宿的农户郑土子家,已由政府拨款予以整修,基本保持了80多年前的原貌,并于1985年10月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英雄“土佬”

“土佬”大名汪振丰(或作汪镇丰),1898年11月出生在祁门南乡一户赤贫的农民家里,10岁开始给地主当雇工,放牛、打柴,后靠租种地主田地艰难度日。1932年春,汪振丰参加了方志敏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2月,闽浙赣工农红军红十军警卫营肖龙开部转战舍会山,同年10月,肖龙开介绍汪振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在舍会山成立第一个党支部,汪振丰任党小组组长,并担任红军交通员。因其为人诚实、淳朴、憨厚,穿着与农民无异,操当地土语,红军战友们都亲昵地称其为“土佬”。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汪振丰不畏艰险,先后为红军筹购粮食1万余公斤以及油、盐、糖、药品等物资。他还利用棺材、深山石洞为红军掩藏枪支300余支和众多弹药,在红军整编开赴抗日战场之际,又将这些武器弹药完好无损地移交给部队。

原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老红军倪南山回忆说:“祁门南乡棕榈村有个汪振丰,他始终没有离开过我们。他见我们吃带壳的谷子,就把藏起来的石磨一盘一盘地背上山来砻米;当看到我们吃野菜时,他总是要先尝一尝,看看是否有毒,再让我们吃。”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游击队进行疯狂“围剿”,汪振丰一次又一次冒着生命危险,转移红军伤病员。原皖赣特委书记兼祁婺休中心县委书记李步新在战斗中不幸负伤,遭敌人追捕。为掩护李步新突围,汪振丰让儿子汪祖训引开敌人,自己将李步新背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为了给红军送情报,他将自己小腿用刀割开一个口子,把情报缝在伤口内,安全将情报送达。国民党反动派视汪振丰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多次实施围捕未果,便放火烧毁了汪振丰家的房屋,可这样更加激发了汪振丰的革命斗志。敌人计穷力拙,便在交通要道、村旁树上刻写:祁、浮、婺、休四县联合起来,活捉土佬开四体,四县各挂一体。并出赏银1000大洋买汪振丰的人头。

汪振丰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在祁门、浮梁、婺源一带享有很高的威望,在他的影响下,当地许多青年纷纷加入红军队伍,老百姓与红军也结下了深深的鱼水之情。

1938年3月,汪振丰在景德镇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捕。在狱中,他经受了敌人的各种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宁死不屈,始终保守党的机密,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坚定的革命信仰。国民党浮梁县县长亲自审问他,他以国共合作严词驳斥。经过党组织的多方大力营救,汪振丰终于免遭敌人毒手,并重新回归革命队伍,继续参加革命斗争。

1949年春,汪振丰受祁休浮县工委的派遣,只身前往浮梁县瑶里,成功策动敌自卫队副中队长张剑超率部起义。

祁门解放后,汪振丰先后担任村农会主任和治安委员、棕姚乡党委书记、阊头乡乡长等职。1951年9月,汪振丰作为老区代表,光荣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世纪50年代中期,组织上考虑到汪振丰为革命做出的重大贡献,准备安排他出任行署副专员,汪振丰以自己文化水平低不能担当重任为由,谢绝了组织的安排,毅然回到了故乡——舍会山,挂名双平区名誉副区长,看守防空哨。为了方便汪振丰的工作、生活,安徽、江西两省还共同在防空哨安装了专线电话。据当时信用社工作人员戴飞凤介绍,汪振丰每月的工资是52.4元,这在当时已是较高干部级别的待遇了,其实这也是组织对汪振丰的关怀。另外,组织上还曾赠汪振丰印章一枚,凭此可越级向上级直至中央反映情况。汪振丰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家人,从没有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为党为人民勤奋工作,奋斗终生。

1973年4月,汪振丰因病逝世,享年75岁。祁门县委、县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撰挽联:土佬终生为革命,丰翁虽死犹泰山。数千干部群众自发赶来为他送别,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李步新致唁电悼念。

遵照汪振丰的生前遗愿,人们将他安葬在防空哨旁。每逢清明,周边的乡亲会到他的墓前凭吊缅怀。

塘坑头

塘坑头是坐落在祁门县祁红乡东南方的一个小山村。

1949年4月初,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巩固胜利成果,迎接解放大军渡江,皖浙赣工委发出了《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补充指示》,并决定成立祁门县人民民主政府。1949年4月7日,祁门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大会在塘坑头方家祠堂召开,来自祁门城乡各地和邻近的休宁、黟县、浮梁、婺源等县代表1000余人(有说2000余人)参加大会。会议盛况空前,赠送的贺联、锦旗多达20余幅,挂满了整个会场,奇岭口村敬送的贺匾上“普天同庆”4个金光大字,道出了勞苦大众盼望解放、翻身做主的共同心声。大会开了3天,马文杰(化名郁达人)作了题为《目前形势和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重大意义的报告》,来自各地的代表向大会致辞祝贺,会上还检阅了4个威武的民兵中队。4月9日,经过民主选举,马文杰当选为祁门县人民民主政府的首任县长。大会还部署了筹备粮草、军鞋,对敌据点采取瓦解和争取起义,加强民兵训练,迎接解放大军渡江和解放祁门县城等具体工作。

祁门县人民民主政府的成立,具有重大的政治影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随后祁门全境的解放和管理、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作为祁门县人民民主政府旧址,塘坑头方家祠堂现已被修缮一新,并被列为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祁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责任编辑:吴玫)

猜你喜欢

特委游击队红军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中共湘西特委创建初期的三次会议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消极认同到积极认同
十送红军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中共北江特委总交通站遗址
指挥员
滕代远领导湘鄂赣边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