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沉香一杯茶,一壶香意醉流年
——浅析紫砂作品意香壶的雅致人生
2020-02-03曹力文
曹力文
斗香、品茗、插花、挂画,古代文人的四般闲事,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说:“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闲则能斗香而闻香之气;闲则能品茗而尝茗之味;闲则能插花而观花之色;闲则能挂画而赏画之美。气、味、色、美,享天下之乐,于是,斗香、品茗、插花、挂画,逐渐成为服务于生活品质和精神境界的高雅艺术。其中,香,调动心智、调理气息、通鼻开窍;茶,净化心智、平熄肝火、祛除杂念。香与茶,以慢、静、品的共同特点共通共情,在四大雅事中常一起进行,相伴相生。明时茶空间的出现,文人士大夫三五成群集聚,斗香品茗风尚尤甚,至此,香道与茶道各自趋于成熟,又在相互融合中彼此成就,是那时文人的一种雅趣风尚,是当代人们的一种生活向往。
我国的香文化历史悠久,可追溯起于春秋,兴于秦汉,发展于隋唐,成熟于宋元,昌盛于明清,流行于当代,从祭祀神明、宗教信仰、以汤沐香、焚香香事、斗香品茗、茗香沐禅到如今无事亦要熏香,香一路走来,一路高歌,从初期祭祀的高高在上、发展中文人的推动到后来百姓生活中的习常,陆放翁曰:“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用香,已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精神享受,逐渐形成中国的香道文化。
香炉,是香道的承载器具,《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记载:“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香炉源起祭祀,发于祈福祥瑞之兆,所以《瑞鹤仙》中云“香薰瑞烟袅”,香炉是灵瑞物象的象征之一。香的发展推动了香炉的进程,香的功用之广促进了香炉的造型之多。南北朝时期诗人沈约就曾赋诗:“凝芳自朱燎,先铸首山铜”,香炉之于香,茶壶之于茶,是物象的载体,是文化的象征,更是情感的寄托。香炉与茶壶,悠悠着中国千年的悠长,一起见证中国人斗香品茗的雅致人生。
意香壶,是茶壶与香炉的表象形之组合,亦是茶与香的境界意之融合。壶身以香炉为形制,圆润、饱满的器形,既是常见的香炉形式,亦是常见的紫砂壶造型,无论茶壶还是香炉,方圆高矮非一式,其中尤以圆形、鼓腹的造型最为常见,圆润、饱满的器形,象征圆满、顺意,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基,抓住中国造物美学之精髓,契合国人审美活动之意识。盖面灵感来源于博山炉,罗隐有诗《香》中有提到博山炉:“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博山炉是较早期的香炉,其造型特色在于炉盖,其又高又尖,重峦叠嶂,并雕有云纹、仙人、瑞兽等。而意香壶的壶盖,借鉴了博山炉盖雕的技法,雕出了群山的艺术效果,不同于博山炉山体的高耸入云,意香壶的山体趋于扁平,这点是基于茶壶的实用性,便于壶钮的拿捏,但是依然做出了群山环绕于壶钮的立体视觉效果,于壶中泡茶,热气弥漫,似山中散发的雾气,缭绕的是“茅屋山岚入,柴门海浪连。”的清幽归隐。俯视又如盛放的花朵,袭来“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的振振芳香,同时应和香的主题。无论茶壶、香炉还是山、花,皆为形体之表象,表象之下乃是壶中茶、炉中香、山中雾、花中美,融于一体,营造了清幽、舒适、雅致的生活状态下的不浮不躁、娴静淡然的人生境界。
净了手,点一缕清香,煮一壶香茗,圆敦敦,胖鼓鼓,看着就生欢喜,青烟丝丝缕缕、袅袅娜娜;茶气朦朦胧胧、茵茵氲氲。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一缕沉香一杯茶,一壶香意醉流年。烟起时,缭绕,烟飞时,缥缈。问,心事几重,皆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