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鼓乐”的工艺技巧和人文内涵

2020-02-03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柴烧鼓乐传统工艺

陈 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种植和饮用茶叶的国家之一,紫砂的故乡宜兴也是江苏省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壶茶同誉,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一段佳话。在历史上,宜兴紫笋茶曾经被选为贡茶,有着“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美誉,而宜兴紫砂也有着“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记载,如此珍贵的两种神奇之物,在宜兴大地交汇,形成了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海外艺术家前来一探究竟。其实,对于宜兴的紫砂艺人来说,紫砂壶最基本的就是材质的选择和工艺的技巧,紫砂泥料的透气性是保证紫砂壶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茶叶滋味的基本要求,所以在泥料的基础之上,才开始谈论工艺技巧的问题。紫砂壶全手工的成型方式也是颇具有传统的意味,特别是在今天机械化大生产的背景之下,紫砂传统技艺如同一股清流一般,给我们带来了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鼓乐壶》就是把陶瓷艺术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的柴烧工艺结合起来,营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和古香古韵的人文气息。此壶壶身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之上,更加的挺拔圆润,呈现出筒形的设计,非常实用。壶身装饰有黄色波纹一般的线条,如同优美的鼓乐旋律一般,壶底平整,柴烧形成的自然氛围非常漂亮,有一种水火淬炼之后的浑然天成质感。壶嘴修长婉约,出水自带弧度,与之相匹配的壶把则呈现耳形设计,线条婉转流畅,端握非常舒适。壶盖嵌入壶口,气密性良好,通转流畅,具有很好的把玩性,壶钮小巧,和壶身同出一辙,上面也精致的装饰有黄色的纹理,非常的引人注目。在我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联想到宜兴7000多年的制陶史,于是把古陶的元素和柴烧的传统工艺运用起来,形成了非常独特、穿越历史而来的鼓乐之声,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视觉体验和万千的思绪。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鼓乐壶》,没有丝毫的故意炫技,却把紫砂艺术最为核心、最为本真的质朴之美和古朴味道呈现在我们眼前,端握此壶细细品味,宛如聆听一首从远古传来的鼓乐和鸣之声,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在中国民间,“敲锣打鼓”或者是“锣鼓喧天”,这样热闹的场面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的情境,不论是在欢庆节日里,在平时的娱乐活动中,也不论是庆祝丰收的时候,还是婚丧嫁娶的民俗生活里,鼓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乐器。经过考证,鼓作为“群音之长”,是各种声音领衔的乐器,在远古时代,鼓就是一种帮助狩猎的工具,就来成为部落之间相互联络的信号之一,在历史的演变之中,成为了战鼓隆隆,靡靡之音。同时,鼓在中国文化之中,还有“击鼓鸣冤”、“击鼓升堂”等等功能,代表着权力和地位。作为乐器的鼓,演奏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角可以有“威风锣鼓”,配角则有民乐合奏,主要用来把控节奏,总之,鼓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权力的象征、乐器等等功能,都很好的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广泛的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的这件紫砂作品《鼓乐壶》就是联想到古代鼓的作用和历史上鼓的功能进化,用紫砂的形式演绎出来,结合柴烧的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古法烧制而成。在今天忙碌的生活节奏之下,三五好友喝茶品茗,禅茶论道,共同品味紫砂艺术的古典之美和传统工艺的匠人之心,丰富的人文内涵启迪着我们对于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结语:2005年,传统的紫砂陶制作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形成了完整的工艺体系,也让全世界认识到紫砂的魅力无穷。目前,在宜兴紫砂产业从业者达十万人以上,成为了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未来的发展也是相当光明,当我们在饮茶的时候,总会想到紫砂壶,不仅仅是因为其良好的透气性,更重要的是经过我们的把玩和摩挲,已经形成了温润如玉的色泽,带给我们一种岁月的沉淀之感。

猜你喜欢

柴烧鼓乐传统工艺
鼓乐节
西安鼓乐套词研究
柴烧匠人的指尖追求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高校艺术教育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分析
西安鼓乐亟待“交响”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柴烧志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