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华美之间
——“流光溢彩”紫砂壶艺术特征论
2020-02-03承青青
承青青
紫砂壶,中国传统陶瓷茶壶中的一种,诞生于中国“陶都”宜兴,这里有制作紫砂壶所必需的紫砂泥,有悠久的制陶历史,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文化条件使紫砂壶诞生于此成为一种必然,随着人们饮茶需求的提升和茶道文化的传播,紫砂壶渐渐走出了那个江南小镇,走到了全国各地以至世界舞台之上,成为当代最具活力也最有代表性的陶制茶壶,展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高水平与文化自信。
“流光溢彩”这件紫砂壶作品造型简单又别致,有华美气质,提梁部分的设计具有创新性,使作品更具个性魅力。此件作品体现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们审美观念的多元化与紫砂壶制作工艺的提升,紫砂壶制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比以往更具个性,通过灵活地结合古典美与现代美,真正展现了当代紫砂壶艺术的中国魅力。
提起“流光溢彩”,人们便会联想到霓虹闪烁或灿烂烟火,紫砂壶当然不能运用花哨的色彩,作品主要表现的是流光溢彩那繁华富贵的气质。红润细腻的泥料用来构建此件作品,明亮均匀的棕红色具有浓浓的古典气息,泥料细腻的质感反射出明亮动人的光泽,又没有“塑料感”。泥料具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效果,温和又柔软,紫砂壶本是硬朗的,这样的泥料质感带来的温润如玉的气质,也就不难理解紫砂壶为何被称为“紫玉金砂”了。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美好的象征,以此种色彩的泥料制壶可衬托出流光溢彩的繁盛,明亮的光泽具有健康活泼的气质,体现了紫砂壶艺术发展的活力。本是一种色彩,也可体现出五光十色,诠释了紫砂泥与大自然的神奇。
圆形是紫砂壶以及其他中国传统陶瓷茶壶最常运用的一种造型结构,来源于中国人和谐、中正的文化思想。“流光溢彩”的壶身、壶盖以及壶钮设计均来源于圆形,是典型的圆器作品,有珠圆玉润的艺术美感,以丰满圆融体现流光溢彩的华美气质。
壶身是整个壶体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对于稳定整个壶体有重要作用。壶身周身圆润外凸,形成张力,壶面弧度流畅完美,把握得恰到好处,不会过于厚重,为了加强壶的精致感与稳重感,创作中在壶的底部镶嵌了小巧的圆形平底,平底与壶身之间的线条承接连贯又自然,线条转折又形成了巧妙的弧度,对壶身的饱满加以衬托。壶底与壶的颈部是对称的,使壶上下对称,保持了壶身的稳定。整个壶体的形状像是一盏灯笼,配合明亮的红色泥料,如散发着红光的灯笼,洋溢着喜庆气息,是对流光溢彩美感的具体形态展现。
圆圆的壶盖微微的鼓起,与壶身的饱满相称。壶盖与壶颈部边缘以立体的纹线进行强化装饰,形成了紫砂壶中经典的子母线装饰。壶盖中央的壶钮也是一盏小灯笼,与壶盖、壶身之间形成清晰的层次美。壶身一侧镶嵌上弯弯的壶嘴,简单又具实用功能。整个壶体的设计所参考的是灯笼造型,体现了紫砂壶艺术创作对其他中国传统工艺造型的借鉴。
创作中在壶身运用了筋纹装饰,这也是紫砂壶中经典的工艺技法。在壶面上可见几条清晰的筋纹,将壶身分为均匀的几个部分,每一瓣都是饱满有力。筋纹由上至下贯穿壶身,每条筋纹的深浅都是一致的,使壶身更接近灯笼的造型,在艺术表现上做到了具体形象。在筋纹与壶面的配合中,壶身的结构感有所增强,在光线照耀下,泥料的光泽就能呈现得更加明显和生动,有色彩变化之美,诠释出流光溢彩的生动效果。
壶中另一个具有创意的部分是提梁。提梁造型在紫砂壶出现前就已经应用于一些茶壶和酒壶之中,后应用于紫砂壶之中。创作中所设计的提梁的基本造型是圆的,线条流畅,弧度完美,在壶身上方如一个大光圈,象征灯笼焕发的红光。提梁设计的创意之处在于两侧的连接,以不平衡打造出平衡之感,尽显紫砂壶工艺的巧妙与灵活。提梁一侧直接连接在壶肩部,尾部微微延伸,可显线条舒展之美。另一侧则先由壶肩部塑造起一竖梁,形成一个小平台,提梁延伸至此便微微内收与之连接,极具创意美感,丰富了壶中的线条设计,为作品增添了创新色彩。
壶盖上还有一部分精心设计的雕刻,在俯视此壶时更能体会到作品的华美。“流光溢彩”这件作品的设计有非常明显的传统特征,无论是圆形的组合运用还是筋纹、提梁的配合,均来源于紫砂壶经典造型,构成了作品扎实的历史根基。创作中突出泥料色彩,对作品的线条、细节等加以改变,塑造出华美与创新之感,“流光溢彩”不仅是繁华,也是活力和创新,是紫砂壶艺术美好灿烂的未来。
结语: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流光溢彩”紫砂壶表现了中国紫砂壶艺术那灿烂、华美的一面,象征着中国紫砂壶艺术的工艺自信与文化自信。本文对作品的泥料与造型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说明了作品对“流光溢彩”这一主题的表现。“流光溢彩”紫砂壶继承传统,张扬艺术个性,成为紫砂壶世界中的华彩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