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德钟”的造型艺术和文化蕴涵

2020-02-03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大亨宜兴紫砂

卢 魏

江南宜兴自古以来就是山明水秀、人杰地灵之地,有着“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的世界,陶的古都”之美誉,吸引了许多的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宜兴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处于长三角几何中心,江浙皖交界之处,太湖西岸。南部天目山余脉穿过,郁郁葱葱的竹海绵延千里,成为了著名的纳凉和赏玩之处。有修竹必有茗茶,在竹海的掩映之下,大片的茶园苍翠欲滴,尤其是在三四月的时候,禅茶一味赏新茶,茶香徐徐飘万里。在太湖水域和山地的交汇之处,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大小溶洞,比较著名的有善卷洞、张公洞等等,可谓是洞天福地,如梦似幻,让前来观光的人们啧啧称奇。当然,“中国陶都,陶醉天下”的宜兴,现在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紫砂艺术,正是因为紫砂泥料的稀缺性和唯一性,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于是许多的紫砂爱好者都会来到宜兴一探究竟,被它独特的材质、丰富的造型和蕴含的文化内涵所深深地吸引和折服,紫砂器从实用的饮茶工具升华成为了一种艺术品,其背后都是宜兴紫砂艺人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的结晶。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德钟壶》延续了传统的经典造型,因为德钟壶可以说是最受壶友喜爱的器型之一,紫砂泰斗、布衣壶宗顾景舟先生在其编著的《宜兴紫砂珍赏》中有记:“德清俭素,儒雅中和胡付照与壶有缘之人,若有缘遇见此尊宝器,定能心生正气,肃起恭敬之心”,描写的就是德钟壶。此壶壶身呈现短柱形设计,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圆润饱满的形态,给人以舒朗大气、端庄稳重的感觉。壶颈较长,坡肩的处理过渡自然,各自延伸转化,壶嘴炮管直流,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相呼应的壶把为耳形,挺阔自然、端握舒适。壶盖隆起,与口沿压合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的一圈盖线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其厚薄、宽窄、位置均是恰到好处,正是这样细节的处理,才愈发突出其中微妙的层次感,简单的点缀衬托出不简单的气质,可谓是神来之笔。扁柱壶钮点缀其上,与壶身造型相称,融为一体。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德钟壶》,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造型简洁质朴,细节的处理恰到好处,起承转合之间彰显出作者精湛的技艺水准,把紫砂光素器的简约和流畅展示得淋漓尽致,令人沉醉在其古朴典雅的气韵之中回味无穷。

提起德钟壶,就不得不说他的首创者邵大亨。他是清代嘉庆年间的制壶巨匠,在紫砂造型的历史上,用多么华丽的词藻形容都不为过,他的各式紫砂传器,包括用其名字命名的大亨仿古、大亨掇只等等堪称集紫砂艺术的大成。正是在他的手中,紫砂摆脱了纤巧糜繁之风,从泥料的精选,造型的精炼,高超的技艺,创作上的完美,博得一时传颂,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钟”,有集中、汇集的意思。所谓德钟,就是道德规范的集大成者,我们国人喜欢托物言志、以物拟人,紫砂艺人们做此德钟壶,也正是以器载道。在我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就是希望把紫砂传统的质朴之美,不加修饰的本真之纯原原本本地展示出来,德钟器型既实用又大气,流畅简洁的线条把光素器的特点呈现在我们眼前,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的紫砂艺人的创作和造型的设计。我的这件紫砂作品《德钟壶》就是有感于前辈邵大亨的艺术生涯和高尚的道德准则和人格魅力,把自己心目之中的紫砂光素器代表德钟壶演绎出来,希望大家在今天注重奢华和繁复装饰的时代,能够关注传统的手作之美,更加能够体会到蕴含其中德治天下,以德服人的君子风度和文化内涵。

结语:我们对于紫砂的兴趣,一开始基本都是从光素器开始,在专研把玩的过程之中,逐渐了解到方器、花器等等其他的器型,还有陶刻、彩绘等等装饰手法,希望通过铭文和绘画等手法来展示紫砂艺术之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文化内涵,但是玩到最后,基本又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那就是紫砂光素器。简约而不简单,经典耐看永远让我们着迷,爱不释手。

猜你喜欢

大亨宜兴紫砂
无相
大亨凭啥是大亨
宜兴釉陶
A Brief Review of Translation Critiques of George Kao’s Chinese Version of TheGreatGatsby
刘少白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石油大亨叶简明:绝不重蹈胡雪岩覆辙
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