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视域下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

2020-02-03李孝忠李佳辰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碳化视域黑龙江省

李孝忠,李佳辰,李 东

(1.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30;2.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哈尔滨 150028)

一、引 言

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农业现代化已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时期,但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日益凸显”。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在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位居前列,但不可否认,目前推进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仍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为主。在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传统高碳农业发展模式是否会对整体农业现代化进程产生影响,如果产生影响,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农业现代化转型策略中,构建更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农业现代化测评体系,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围绕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定义,温铁军等(2015)、蒋永穆等(2019)认为农业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内涵定义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延展至七八十年代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手段、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再到八九十年代的“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如今,当农业发展受到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制约,需要新理念输入,为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升级提供思路。我国第一次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时所倡导的“绿色经济”,符合我国经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张坤民等,2008)。发展理念上的匹配及近些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加剧,促使学者将“低碳经济”理念引入农业现代化领域,赋予农业现代化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

不同学者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理解或研究目的不同,对农业现代化评价时的指标选取也有所差异。大致分为三类:基础性指标、核心指标、根据研究目的不同的倾向性指标。农业最基本的功能是确保农产品“量”的稳定,解决好温饱问题,而农村社会发展能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充分有效供给和农产品的畅通销路,促进农业综合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有内在依存关系,大部分学者将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水平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作为衡量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指标(辛岭等,2010;林丽梅等,2013;钟丽娜等,2018)。在此基础之上,一些学者考虑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证农产品“质”的关键,更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推动力,且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农业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关系的反映,所以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一般作为衡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指标(刘建红,2016)。除此之外,学者在评价农业现代化时,侧重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市场化建设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研究,也有将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引入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应寿英等,2018;徐贻军等,2008)。对评价方法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及方法本身的优劣取舍,采用的评价方法也呈现多样性,如层次分析法(李翠芹等,2008;蒋和平等,2011)、模糊综合评价法(刘慧敏等,2015)、主成分分析法(葛丽亚等,2018)、因子分析法(申思敏等,2019)、熵值法(刘世薇等,2018)。

综上所述,虽然已有学者将“低碳经济”理念引入农业现代化概念内涵的研究中,但鲜有文献以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为切入点,结合低碳经济理念,将农业低碳化指标引入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因此,本文选取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从农业现代化内涵定义出发,以2009年黑龙江省统计局建立的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引入合适恰当的农业低碳化指标,测度传统高碳农业生产模式对整体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以期为黑龙江省在低碳经济视域下建设和发展农业现代化提供参考借鉴。

二、指标体系构建与综合评价方法

(一)指标体系构建

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本文研究是在低碳经济视域下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分析,指标体系构建遵循以下几点:结合“低碳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自身内涵和目标,做到指标选取的“重点性”和“综合性”相结合;根据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禀赋、农业发展现状和规模选取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具有“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即指标可具体量化,且各项统计数据在未来获取仍较稳定,以确保研究的动态持续性;具有“前瞻性”,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黑龙江省未来的农业现代化动态趋势走向。

2.农业低碳化指标选取

综合已有文献资料,农业碳排放源大致可分为:第一,化肥、农药、农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起的碳排放,此部分可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药施用量及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表示。第二,农业机械在作业过程中消耗柴油等主要燃料造成的碳排放,可用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用柴油量衡量。第三,农业灌溉耗费的机械和电力所引起的碳排放,可利用土地有效灌溉面积表示。第四,农用土地翻耕过程中造成土壤中碳成分等营养元素流失形成的碳排放,可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表示。在我国某阶段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这些指标有些却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标志性指标,例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相应指标归属于“农业生产现代化”指标更合适还是“农业低碳化”指标更合适,本文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农业投入要素的碳排放系数,分析其对整体农业碳排放的贡献程度,以此确定农业低碳化更具代表性指标。

依据各农业碳排放系数(见表1),测算以上几种农业碳源2007~2017年农业碳排放量,加总得出各年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其中,农业机械带来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Em=Gm*Wm+Ga*Wa,Gm为农业机械总动力,Wm为农业机械碳排放系数,Ga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Wa为土地翻耕过程中的碳排放系数;其余农业投入要素的农业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Ei=Gi*Wi,Ei为第i种农业投入要素的碳排放量,Gi为投入要素的使用量,Wi为第i种农业投入要素的碳排放系数(见表2)。

表1 各种农业投入要素的碳排放系数

表2 2007~2017年黑龙江省主要农业投入要素碳排放量

利用表2中计算出的农业碳排放总量,进一步探究各种农业碳源与农业总碳排放量之间的关联程度,确定关联度最高的指标作为农业低碳化指标。以2007~2017年黑龙江省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农膜施用量、农用柴油消耗量、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以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作为比较序列,以农业碳排放总量为参考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最后各种碳源与农业碳排放总量之间的关联度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看出,各种农业碳源与农业碳排放总量之间关联程度最高的前五位分别是:化肥、农村用电量、农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塑料薄膜。依据表2各农业投入要素碳排放量可知,农业机械碳排放量相比其他投入要素而言,其在农业总碳排放量中占比很低,不足以对农业低碳化水平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将农业机械总动力指标从农业低碳化指标中排除,最终确定化肥、农药、农膜施用量及农村用电量作为指标体系中衡量农业低碳化的指标。

表3 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总量与各种农业碳源之间关联度

3.指标体系

在确定农业低碳化指标基础上,为使最终指标体系全面综合地反映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剩余指标的选择尽可能涵盖农业现代化内涵中所涉各个方面。考虑到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数据可获性,借鉴2009年黑龙江省统计局建立的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套科学简明的低碳经济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

首先,在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生产现代化一直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指标,较直接地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通过农业机械化率、土地产出率、单位耕地劳动力数量、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农村人均农业总产值及有效灌溉面积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量化衡量。其次,在黑龙江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进程中,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相关农业科学技术能否顺利传播和接受、与农业从业人员的基数和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毕业生数量和农村中学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水平。随着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农业产值的增加,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更加富足也作为重要追求目标。本文选取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可支配收入及城镇化率来衡量农村生活现代化水平。最后,2015年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年)》中提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而自然灾害成灾率、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选取农业生产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农村生产现代化、农业低碳化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作为低碳经济视域下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中的五项一级指标,各自被细化分解项作为二级指标(见图1)。

(二)综合评价方法

综合参考以往文献中对农业现代化评价时所使用的方法,考虑到熵值法既克服指标变量间信息的重叠及人为的主观性,还可客观并深刻地反映指标的效用价值,无需对数据的分布形态进行任何假定,更适合于对多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所以选取熵值法对黑龙江省低碳经济视域下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标准化

因所选指标量纲不同,直接计算可能会影响最后结果,故将各个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但指标属性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指标属性分为正负两类:一种是正面指标,即对一级指标具有正向效用的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第二种是负面指标,即对一级指标具有负向效应的指标,数值越大越差。假设给定原始数据组成评级系统的初始矩阵X={ xij} ,对初始矩阵中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的矩阵为Y={ yij} ,数据标准化公式如下。

图1 低碳经济视域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求各指标的信息熵

3.确定各指标权重

根据信息熵的计算公式,计算各指标的信息熵为E1,E2,...,Ek,通过信息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见表4)。

4.计算总得分

根据综合指数法计算每个年份下各一级指标总得分及评价系统总得分,计算公式为score=

表4 黑龙江省低碳经济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

三、评价结果分析

(一)总体阶段分析

回顾以往学者对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结论发现,杜国明等(2013)、仁钰等(2014)认为依据世界发达国家及我国主要地区农业现代化阶段划分标准,结合地区自身地域特点,2010年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已从起步阶段进入初步实现阶段,实现了阶段性跨越,并在2011年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吕萍(2016)依据杨万江等(2001)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标准(见表5),认为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已经历1985~2000年基础阶段、2000~2010年起步阶段,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并得出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已处于全国上游水平的研究结论。

表5 农业现代化水平阶段划分标准

以往学者对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时,未涉及农业低碳化相关指标,所得结论可概括为: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已度过初始起步阶段,并实现阶段性跨越,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本文将农业低碳化相关指标引入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中,由表6可知,低碳经济视域下,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分从2007年的0.5135递减至2009年的0.3837,之后又连续三年增至2012年的0.4841,然后大幅度跌至2014年的0.4383,从2014年至今一直呈现稳中增长趋势,依据杨万江(2001)提出的农业现代化阶段划分标准得出的结论是: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仍徘徊在起步阶段和初步实现阶段。

对比引入农业低碳化指标前后的评价结果,在未引入农业低碳化指标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中,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农用塑料薄膜使用强度作为衡量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相关正向指标,农村用电量作为衡量农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相关正向指标,这四个指标值的增加对整体农业现代化进程是正向促进作用。在低碳经济视域下,这四个指标所涉及的农业碳源排放的温室气体对农业低碳化水平呈负向影响,从农业生态效益角度看,黑龙江省传统高碳农业生产给整体农业现代化带来负面效应,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他由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生活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业现代化带来的正面影响,从而使其实际水平下降,减缓了黑龙江省整体农业现代化进程。

表6 黑龙江省低碳经济视域下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得分及增长率情况

(二)水平结构分析

在低碳经济视域下,黑龙江省2007~2017年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中各一级指标得分态势如图2所示。其中,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农业低碳化水平在这10 年间呈现此消彼长态势,前者逐年增长,后者连年下降。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与农业低碳化水平相比,总体水平相对较低,但下降趋势一致。农村生活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2007~2012年出现小幅度增长,但在2012~2017年间始终处于低水平小幅度上下波动状态。

图2 2007~2017年低碳经济视域下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评价各一级指标得分情况

1.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

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从2007年的0.0345增至2017年的0.2489,年均增长率达23.46%,且年增长率在2007~2017年之间大部分处于正值,可见,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总体稳步增长。一方面,因黑龙江省农业自身发展条件良好,地形平坦开阔且处于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为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产出率的提高奠定重要基础;另一方面,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相关支农惠农政策的倾斜,也是近些年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助力。

2.农业低碳化水平

农业低碳化水平综合得分从2007年的0.2783递减至2017年的0.0437,且年增长率大部分为负值。其中农业低碳化水平和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从侧面反映出黑龙江省虽然近些年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提速较快,但却忽略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日益凸显,农业经济发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约束,始终不能进入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循环轨道。

3.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水平

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综合得分在2007~2017年间呈现出先大幅度下降后小幅度上下波动状态。从农业科技水平的三项二级指标看,黑龙江省农业科技人员在近10 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仅为2.869%,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农村中学学校数量的连年下跌,也反映出黑龙江省在农村教育支出方面的不足,增加了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和应用难度,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综合得分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4.农村生活现代化水平

农村生活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只在2009~2012年间出现大幅度增长,其余年份增减幅度相对较小。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作为衡量农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正向二级指标,近10年间稳步增长,同时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农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负向二级指标,近十年间也稳步下降,正是因这三者年增长率变化幅度均不大,使得在低碳经济视域下农村生活现代化水平波动幅度相对较小。

5.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从2007 年的0.0243 小幅度增至2012 年的0.084,虽然2013 年跌至0.0414,但从2013~2017年又呈平缓上升趋势。其中变化平缓的主要原因是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森林覆盖率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在近些年增减幅度均不大,总体水平始终较低表明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围绕东北地区水土流失导致的黑土层变薄问题始终得不到实质性改善。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第一,将农业低碳化指标引入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依据杨万江提出的农业现代化阶段划分标准,低碳经济视域下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仍徘徊在起步阶段和初步实现阶段,与前人研究结论相比,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减缓。

第二,低碳经济视域下,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大幅度逐年增长,但农业低碳化和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水平却呈现连年下跌态势,且农村生活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始终处于低水平小幅度波动。

(二)对策建议

为实现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从传统高碳农业逐渐转换为“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益”的低碳可持续性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考虑到化肥是对农业低碳化水平产生最大负面影响的农业投入要素,针对化肥施用方面加强农户“测土配方施肥”的宣传引导,全面落实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提高化肥利用率,尽可能降低化肥施用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碳高产的双赢。

(2)在低碳经济视域下,加大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教育支持的政策倾斜,是保证类似风能、太阳能、沼气等一系列低碳能源技术可在农村传播推广的重要前提。

(3)在农村地区普及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环保等理念,将低碳文化理念融入农村地区,引导农村居民低碳生活方式,提高在低碳经济视域下的农村生活现代化水平。

(4)加大黑土地综合保护力度,同时搞好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整体碳汇效能,是提高黑龙江省低碳经济视域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猜你喜欢

碳化视域黑龙江省
氯离子侵蚀程度与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探讨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高钛型高炉渣混凝土碳化深度试验研究
碳化高温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聚丙烯腈原丝中温碳化过程中导电性能研究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