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型家庭农场经营绩效评价*
——以黑龙江省为例
2020-02-03马国巍
刘 畅,李 赫,马国巍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30)
一、引 言
近年来,由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植大户为代表组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其中家庭农场以其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特征成为农业现代化重要载体之一(高杨等,2017),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浙江宁波、安徽郎溪、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五类家庭农场发展模式(郭熙保等,2018)。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6月,全国注册登记家庭农场数量已超100万家。2020年后我国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将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家庭农场快速发展将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注入新的内生活力(张红宇等,2017)。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扎实确保粮食有效供给,保证国内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推进优势粮食工程,保障重要主粮生产安全。粮食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根本需求,是安邦定国的根本基石。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走访考察时,指出东北始终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生产基地。黑龙江省作为东北主要粮食产区,2018年粮食总产量为7 500万吨,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袁梦等,2018)。立足于农村工作重点,以黑龙江省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作为研究对象,契合当前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布局,有助于探索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内在联系机制。
2013以来创办家庭农场在全国各农业生产地区兴起(伍开群,2013)。黑龙江省2016年发布示范性家庭农场申请与认定管理办法,到目前为止,家庭农场历经四年发展时期。当前黑龙江省种植型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如何,种植型家庭农场在哪些方面提高才能更好保证粮食安全,回答以上问题需对种植型家庭农场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分析种植型家庭农场对预期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早期学者普遍采用经济、生态、社会三个维度对家庭农场绩效进行评价(汪兴东等,2013;李星星等,2015)。随着学界对家庭农场深入认识,绩效评价维度不断改进。秦国伟等(2017)从粮食作物生产潜能、市场份额竞争能力、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助力社会发展四个维度分别对安徽省22个市县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土地流转绩效进行评价;高杨等(2017)基于发展新理念从经济、社会、生态、创新、协调五个维度探究华北五省种植类家庭农场成长情况,结果显示经济绩效得分最高,创新绩效得分最低。绩效评价过程中权重的确定至关重要,有学者采用层次分析法这种主观权重赋值法(张国政等,2017;任重等,2018;兰勇等,2019),但主观赋值存在个人偏好性,易导致结果偏差。部分学者采用客观赋值法确定权重,如张琛等(2017)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对全国小麦、玉米、水稻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国种植型家庭农场发展势头迅猛,经济竞争力维度发展潜力较大。娄锋等(2016)考查农业合作社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服务农户等方面表现情况,使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合作社发展权重。郭炜等(2015)基于灰色关联度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中小型商业银行小额信贷水平绩效评价,采用客观权重法以保证结果准确性。
上述研究从评价维度及权重方法确定两个层面阐述,为种植型家庭农场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方法选取提供理论基础。但仍存在一定不足:一是鲜有学者将东北地区种植型家庭农场按照粮食类型划分进行绩效评价,探究不同类型种植型家庭农场经营过程中存在共性问题。按照作物种类划分可减少因样本选取导致分析结果误差的情况。二是家庭农场绩效评价主要基于农业生产和发展前景层面,针对农场相关人员管理能力和种植技能研究较少。农场经营者管理特征或受教育程度等个性因素均影响家庭农场发展水平(张德元等,2016),其中学习与创新能力是衡量新时代家庭农场管理者经营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宫俊梅等,2019),在构建家庭农场评价体系时应全面选取维度。基于此,本文选取黑龙江省水稻、玉米及大豆家庭农场作为研究对象,在经济、社会、生态维度基础上增加学习创新维度,采用熵值法以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准确性,探索粮食种植型家庭农场在发展经营道路上存在的优势及问题,为全面促进种植型家庭农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场从业人员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提供参考。
二、种植型家庭农场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理论选择
评价体系构架应遵循真实性、目的性、可行性原则(高杨等,2017)。参考任重等(2018)、张琛等(2017)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从经济、社会、生态、学习创新四个维度构建种植型家庭农场评价体系(见表1)。经济绩效主要体现种植型家庭农场集约化生产带来生产效率提升及农户经济水平改善,具体划分为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产负债率、家庭农场年人均纯收入四个二级指标(何劲等,2014)。社会绩效反映种植型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反哺乡村、帮扶社会发展的程度,可分为被表彰次数、社会贡献率、区域社会影响力三个二级指标(姜燕飞等,2016)。生态绩效呈现出种植型家庭农场生产过程中参与环境保护、响应生态振兴的具体情况,由农药化肥使用率、有机农产品产出率、节水灌溉覆盖率、周边居民满意度四个二级指标表示(任重等,2018)。学习创新绩效强调种植型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过程中学习并借鉴技术经验、实现农场经营改革创新过程,进一步细分为种植机械化率、采纳农业服务次数、参加农业培训次数三个二级指标(宫俊梅等,2019)。
(二)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2019年7月东北农业大学畜牧经济创新团队对黑龙江省10市县下属村镇开展的农村经济社会实地调研。根据2018年耕地面积、人均GDP、农业生产总值情况选取黑龙江省农业发展良好地市,事先通过电话与地方农业局管理人员沟通,了解当地种植型家庭农场重点分布区域,最终选择种植型家庭农场分布较集中的典型村镇作为调研地点。此次调研采取一对一入户访谈方式,调研内容包括家庭农场成员基本信息和粮食作物种植特征,重点问询种植型家庭农场对农村社会服务需求。调研共发放访谈问卷500份,部分问卷数据无效或缺失,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53份,问卷有效率90.6%。采纳样本包括89家水稻家庭农场,290家玉米家庭农场,74家大豆家庭农场。样本区域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种植型家庭农场分布情况
样本描述性统计情况见表3。家庭农场管理者平均年龄分布40~50岁,大部分管理者平均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种植年限均值在10年以上,说明家庭农场管理者多是由种植经验丰富的传统农民转型,种植经验靠自己摸索,缺少科学性、专业性农业技术指导;融资均值为9万元,融资数额较低。农场管理者认为银行贷款操作难、大额贷款难度大,还有部分农场管理者选择民间借贷方式融资,风险较大。故家庭农场建设初期更倾向于使用自有资产或向亲友集资(张迎春等,2018);不同粮食作物补贴情况差异很大,大豆种植补贴高于玉米和水稻;种植型家庭农场土地规模远超过普通农户,充分体现家庭农场规模化特征;水稻和玉米家庭农场平均注册年限均为2年左右,大豆家庭农场平均注册年限为1.6年,与种植大户相比,种植型家庭农场规模更大、经工商部门登记后更具规范性。水稻、玉米、大豆家庭农场人均年收入分别为52 820元、37 897元、33 536元,高于2018年农村地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①2018年农村人口年均可支配收入13 804元,数据来源《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水稻、玉米、大豆家庭农场平均劳动生产率分别为594.5、407.1 和384.3,平均土地产出率分别为2 718.5、1 964.3 和649.8,均高于2018 年全国平均水平②2018年我国玉米劳动生产率为192.9、水稻劳动生产率为186.8、大豆劳动生产率为109.9,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8年我国玉米土地产出率为1 362.6、水稻土地产出率为1 724.6、大豆土地产出率为489.2,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说明家庭农场可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种植户增收。
表3 种植型家庭农场描述性统计
2.计算方法
2019 年黑龙江省三大主粮水稻、玉米和大豆产量分别为2 664 万吨、3 940 万吨和781 万吨③数据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分析种植主要粮食作物家庭农场发展情况,最终结果更具普适性和代表性。部分学者在绩效评价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兰勇等,2019),相比之下,熵值法在确定权重时更客观,利用模糊综合矩阵计算二级指标熵值,多次修正后得到最终权重(见表4)。运用熵值法研究种植型家庭农场可避免主观因素导致的误差,真实反映各指标价值,适用于研究多维度多指标评价体系,为后续评价提供真实有效的权重支持。计算得到各指标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构建拥有m 个评价指标,n 个评价对象的判断矩阵,
数据标准化处理:
表4 种植型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三、三类种植型家庭农场经营绩效评价分析
由表5 可知,水稻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综合得分均值为89.795,其中经济绩效水平最高均值为33.343,社会绩效水平中等均值为25.229,生态绩效和学习创新绩效均值分别为15.867 和15.356。水稻家庭农场之间差异较大,在机械设备和土地规模方面,早期注册的农场较新成立的农场更具优势。当地种植户倾向于成立家庭农场和私人公司,雇佣周边村民务工。五常县多个水稻家庭农场被当地政府评为“种植大户”“种植楷模”,社会参与度较其他类型家庭农场更突出。生态绩效方面,机械化作业与较成熟的乡村生产体系也使得周边环境优于其他种植型家庭农场,周边农户对整体环境满意度较高(李邵亭等,2019)。黑龙江省“梧桐”和“北大荒”品牌有机大米在国内久负盛名,产品有机化程度高。学习创新绩效方面,家庭农场管理者具有学习新技术和企业管理思维意愿,但学习机会较少,缺少技术指导服务;村里农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大部分专业设备属于私人所有,缺少社会性公益性服务设施。总体而言,水稻家庭农场在提高经济绩效的同时,着眼于生态、学习创新绩效,实现多维度均衡发展。
表5 水稻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综合评价得分
由表6 可知,玉米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综合得分均值为87.132。其中经济绩效水平最高均值为34.885。社会绩效水平低于水稻家庭农场均值为21.741。生态绩效与学习创新绩效水平较低均值分别为13.621和13.885。成立玉米家庭农场对种植农户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主要体现在家庭农场人均收入稳步提升。种植面积扩大意味着生产成本增加,农场管理者普遍选择传统的灌溉和施肥方式尽量减少种植成本,导致生态绩效得分偏低。玉米家庭农场没有品牌,缺少省外知名度,产品出售基本停留在初加工阶段,不利于未来面向市场。学习创新绩效得分也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农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从业人员未参与过培训。因此,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生态绩效和学习创新绩效。
表6 玉米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综合评价得分
由表7可知,黑龙江省大豆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综合得分中等偏低,均值为84.610,稍弱于玉米和水稻经营水平。经济绩效均值为31.988,社会绩效均值为19.892,生态绩效均值为17.878,学习创新绩效均值为14.852,整体经营水平有待提高。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60%,齐齐哈尔、伊春、黑河等地均是大豆主产区(刘大千等,2019)。黑龙江有机大豆品牌享誉全国,是我国重要粮油物资,产品有机化程度较高。但近年进口大豆价格冲击和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大豆种植一度萎缩。大豆经济绩效水平较低原因如下:一是大豆产量低,相同种植面积的大豆产量只有水稻的1/4。二是国产大豆种植收益较低,极大打击农户种植积极性。三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姚林,2020),大豆家庭农场规模化生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种植户收入,但较水稻和玉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耗费更多精力。为遏制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的现象,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中提出大豆种植面积将增加1 000万亩以上,并在安排1 100万亩轮作试点基础上安排了100亩以上土地轮作。此外,政府提高了大豆种植补贴标准每亩300元左右,实施多种政策激发农民大豆种植热情,黑龙江省大豆家庭农场是保障粮油安全重点区域,借助家庭农场的生产特性及国家扶持策略,未来实现大豆家庭农场机械化发展具有一定可行性。
表7 大豆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综合评价得分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
不同类型的种植型家庭农场具有各自生产特性,但整体上黑龙江省种植型家庭农场经营情况存在共性特征,即绩效评价结果显示经济绩效得分较高,经济发展层面表现良好,生态和学习创新层面存在巨大成长潜力。种植型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家庭收入方面相较于普通农户具有一定优势。黑龙江省种植型家庭农场经营水平仍有一定提高空间,保持优势的同时应注重发展的均衡性。
(二)对策建议
1.关注家庭农场从业人员相关技能培训情况
依托国家农业教育系统、借助网络平台对家庭农场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开展线上针对性技能培训;组织农场管理者参观其他省份示范性农场,借鉴先进经营理念及发展思路,学习互联网技术,搭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打造粮食品牌效应,扩大消费群体。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农林类院校教师或农业局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开展线下授课服务,定期考核检验学习成果。此外,家庭农场集中的乡村设立信息服务站点,专门提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相关政策信息,便于农场管理者应对农业市场变化趋势,多方推动家庭农场从业人员从传统农户逐渐成为掌握专业技能与管理经验的新型职业农民。
2.鼓励发展生态型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
调整当前农业补贴方向,将部分农业补贴向采用有机肥、低残留农药、生物降解农药等方面倾斜,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检测施肥方式(许鹏,2018),鼓励种植型家庭农场采用新型节水灌溉方式。争取将生态技术落实到生产各环节:挑选优质种质资源,严格遵照标准化生产流程,储存过程中选择可降解包装,废料循环再利用,设立“助农”科技基金扶持具有现实意义的生态农业技术。
3.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农业服务体系包括种子培育、烘干,租赁农机设备,播撒农药,产品运输等具体项目,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业现代化程度(杜志雄等,2017),针对当前家庭农场缺少农业配套服务体系问题,建议当地镇级政府设立一套完整的农业服务体系制度,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对各下属村镇家庭农场补充配套农业服务设施,邻近家庭农场之间可相互有偿提供农业机械设备或服务设施。做好粮食生产各环节社会服务工作,引进农产品精加工服务设施,利用地域优势形成农产品品牌效应。加快粮食生产与新型运输行业或自媒体平台等新兴产业融合。农业服务系统应专门设立宣传渠道,选举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家庭农场负责人作为当地有机粮食产品推广形象大使,不断完善农业社会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