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筑科技成果转化的“浙江高地”

2020-02-02焦克韦

浙江人大 2020年1期
关键词:检查报告院所科技成果

焦克韦

2019年9月至10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组织检查组开展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两条例”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2019年11月26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两条例”跟踪检查情况开展专题询问。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一整套监督组合拳,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避免好政策变成“空中楼阁”,推动法律法规落地生根。

专题询问面对面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国家出台了很多好政策,法律法规都有明文规定保障,但科研人员不知、不愿、不敢、不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丁祖年委员提问。省科技厅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各类创新政策的解读力度,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用足用好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简化立项程序,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交易方式,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019年11月26日下午2时30分,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两条例”跟踪检查情况开展的专题询问会开始。主持人首先宣布“规矩”:提问和回答要直奔主题、直面问题,回答时间不超过5分钟。主持人话音刚落,丁祖年委员首先询问。

据悉,近年来,浙江从加快建设创新强省的高度,把实施“一法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浙江省专利条例》)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据统计,全省已有60所高校建立专门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机构,从业人员达569人。2019年前10月,全省实现技术交易总额803.70亿元,同比增长45.31%,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指标。

“有研究显示,我国现行的高校科研活动在立项或启动时,有百分之六七十的项目只做过文献调查,仅有30%左右的项目做过前期市场调查。”田宇原委员提问,如何通过创新人才评价机制避免“高校科研活动与市场和社会需求脱节现象”。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完善高校分类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制度等方式破题。

“一些单位申请专利主要以获取政府补助为目的,如何避免这一现象,政府部门如何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与质量?”陈清玲委员提问。省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完善专利资助政策,将更多政策资源向高科技、先导性、高质量专利申请倾斜,依法规制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加大领军型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力度,提升企业创造专利的能力和水平。

下午4时许,询问会进入随机提问环节。省人大代表蔡玉群在发言中表示,她很关注目前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低散乱”和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对此,省科技厅主要负责人表示,要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评价规则,大力发展成果转化类中介服务组织,多途径提高技术经纪人服务能力,培养复合型成果转化人才。

近3小时的专题询问中,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省人大代表围绕开展前瞻性规划、加强平台建设,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机构扩面提质,规范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推进技术大市场建设,健全完善多元投融资体系等热点难点问题提问。

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省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梳理“一法两条例”贯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全力推进“一法两条例”贯彻实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各项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执法检查力求做到“三个坚持”

为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推动法律法规落地生根,助推我省创新强省和“两个高水平”建设,在2018年开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两条例”执法检查的基础上,2019年9月至10月,检查组在常委会主任会议的领导下,开展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两条例”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围绕《关于检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两条例”执行情况的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检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主要问题,重点检查要求省政府研究解决的十个方面问题清单的整改落实,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据悉,这次执法检查力求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是奔着问题去,坚持问题与效果导向;三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代表和专家的作用。

跟蹤检查报告指出,近一年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着力破解难点问题,推动“一法两条例”落地生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良好成绩,有力助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成绩有目共睹,问题也不容回避。从跟踪检查情况来看,对照审议意见以及需要省政府研究解决的十个方面问题清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还存在一些堵点难点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统筹协调仍然不够,政策之间缺少有效的衔接。反映的主要情况是:部门间政策统筹不足,科技创新发展政策仍有突破空间,纵向管理上兼顾区域特点不足。” 跟踪检查报告直击问题症状。

考核是指挥棒。跟踪检查报告指出,一些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与研发目标存在偏差,“重论文、轻转化”的现象没有根本改变。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合理,科技人才考评机制还不够健全等。

检查中普遍反映,我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不足,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尤其为甚。一些风投资金只做“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成果转化存在“末梢堵塞”现象。部分高校院所的科研活动与市场需求、社会需要脱节,一些科研人员进行大量无效、低效的科研活动,导致所谓的科研成果难以实现转化,这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检查还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底数不清、扶持力度不足。不少中介机构服务质量不高,缺少专业的人才支撑。同时,由于政策制度不够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难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不利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壮大。

科技成果是未来时,要加强统筹、超前谋划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科技成果是未来时,必须要有超前的意识。跟踪检查报告指出,要加强统筹、超前谋划。

“全省各级政府要紧紧围绕创新强省建设目标,超前谋划、争创一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跟踪检查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政策协同,特别是在有关科技经费管理、重大扶持项目、人才优惠措施、校企合作、引进国内外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等方面,部门间要形成一致意见,避免政出多门,导致政策分歧和无所适从。要统筹协调支持地方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与产业创新政策。

针对高校院所中存在的不愿转化、不敢转化的问题,跟踪检查报告指出,要督促高校院所完善制度,推进法律法规落地生根。根据不同类型高校院所的特点,加强分类指导,重点督促理工科类的高校、面向市场的以应用开发业务为主的科研院所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和奖励制度,根据国家和省新出台的相关政策,及时修订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内部管理制度,把“一法两条例”落到实处。

“督促高校院所落实科技经费管理政策。对于法律法规、国家与省已明文规定的经费管理政策,要鼓励高校院所大胆实施,不要瞻前顾后,特别是有关横向经费的使用规定。条件具备的高校院所,可以探索向科研人员提供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列出科研项目有哪些支出是不能开支的,将科研人员从杂务中解脱出来,并有效预防科研人员违规使用科研经费情况。”跟蹤检查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对应用型研究、技术开发型的人才评价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绩效,在职称评定、政府奖励中给予政策倾斜,提高从事成果转化人员和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比例,激励高校院所快出成果、出好成果、用好成果。

财政政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润滑剂。为继续加大对高校院所的财政投入力度,夯实我省科技创新的基础,跟踪检查报告指出,要尊重科研规律,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研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环节的财政支持方式;要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完善各类金融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活动提供基金、贷款、保险和风投等各类金融支持。

为了大力培育中介服务机构,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调研报告指出,政府相关部门要组织相关机构,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高校院所联合相关企业组建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由浙大、浙工大等带动高校院所加快实施成果转化。

猜你喜欢

检查报告院所科技成果
国内外科技巨头人才保留政策对航天院所的启示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航天院所科技委智库运行机制探讨
军工院所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锅炉定期检验与检验结论评定的技术
智慧院所类咨询报告如何编制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