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二方面军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2020-02-01夏远生

湘潮(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红六军团任弼时贺龙

★夏远生

红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宝贵财富。红二方面军革命精神,是红军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其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绝对忠诚、一往无前一往无敌的战斗气概、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敢于担当敢于胜利的英雄情怀、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无私奉献、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山民血性等,伴随红二方面军走过了桑植建军、湘鄂西苦斗、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相继成军、洪湖突围、湘赣突围、湘鄂川黔转战、万里长征凯旋的土地革命战争历程。红二方面军革命精神的内核与价值,是新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历久弥新的红色基因,将永放时代光芒。

对党忠诚

贺龙是红二方面军的杰出代表,他对党忠诚,对敌斗争狠,能联系群众。毛泽东对贺龙的忠诚褒奖有加,说贺老总忠于党、忠于人民。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桑植县”雕塑

贺龙在入党登记表上填写履历时写道:“参加南昌暴动,东江失败回湘鄂西参加苏维埃运动,创立红军。”1928年,贺龙回到桑植发动武装起义时说:“把我脑壳砍了,也要跟着共产党走到底!”在风雨如磐的漫长革命道路上,红二方面军将士讲得最多的心里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忠诚,造就了红二方面军对党的赤胆忠心,造就了红二方面军和广大人民的鱼水之情,造就了红二方面军为党和人民冲锋陷阵、浴血牺牲的坚定意志。

自从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贺龙便自觉将自己的命运同党和革命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忠诚不渝。任弼时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专门作了《向贺龙同志学习》的讲话,认为:贺龙同志伟大之处,在于他对革命对党的一贯忠诚的态度。他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不因斗争失败而气馁。

红二方面军政委任弼时,同样是对党忠诚的楷模。由于任弼时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由于他在工作中的原则性和自我牺牲的精神,由于他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的品质;任弼时被誉为“人民的骆驼”,这构成了他具体而崇高的党性形象。

历史雄辩地证明,忠诚担当推动了红二方面军的发展,永远激励人民军队朝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奋勇向前。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党员干部和部队官兵必须“对党忠诚”“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要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武装官兵,铸牢部队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忠诚,就是要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坚守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用一生的努力谱写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说:共产党人坚持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

忠诚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坚毅,“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腹中满是草根而宁死不屈的气节,十指钉入竹签而永不叛党的坚贞,无数先烈用鲜血诠释了对党的忠诚。

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接力赓续的一条根本经验和决胜法宝。

信仰毛泽东

红二方面军虽然与井冈山时期的朱毛红军缺少直接联系,但是,井冈山的军魂,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和战略战术,深深地扎根于红二方面军的血脉之中。毛泽东创建红军,开宗明义,就是“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贺龙创建红军,首先讲清楚:我是共产党的,拉起的队伍叫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苏区红军,是人民军队的火种和基因。党中央大力推广了井冈山苏区红军的经验,号召湘鄂赣、湘鄂西、四川、福建、左右江等地的党组织、苏维埃政府和红军,向井冈山学习,向朱毛红军学习。

贺龙在《湘鄂西初期的革命斗争》中回忆说:“湘鄂西根据地的创建,是以周逸群同志为首的湘鄂西党政军民团结一致、坚韧努力的结果。但从革命发展的渊源来说,应该追溯到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农民运动。这是一条红线。”贺龙的结论是:“回顾湘鄂西的斗争,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实际工作中,凡是实行了符合毛泽东思想的政策,就一定胜利;反之,必遭失败。”

在湘鄂西苏区红军的创建和发展历程中,贺龙很注意学习借鉴毛泽东井冈山斗争的成功经验。1929年9月10日,贺龙以中共湘鄂西前委书记名义给中共中央写报告说:我们的战术,也同朱、毛方面红军所指示的军事原则一样,我们对于此一重大的军事(行动)决不冒险,当视敌我力量,斟酌或进或退,自当随机应变。可见,贺龙知道毛泽东、朱德提出的游击战术十六字诀,并把它与本地区情况相结合,用以指导湘鄂西苏区红军的斗争。贺龙认为毛泽东、朱德是红军的灵魂和导师。

湘鄂西苏区,有湖区也有山区,当年毛泽东提出的湖区的下船、山区的上山,拿起武器斗争,在湘鄂西苏区创建和红军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毛泽东对于湘鄂西苏区红军的斗争给予过高度评价:“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

湘赣苏区红军,本身就源自井冈山朱毛红军。湘赣苏区红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任弼时、王震、萧克在回顾苏区红军斗争历史时,都强调毛泽东、朱德领导创建井冈山苏区红军对湘赣苏区红军的指导作用和深刻影响。可以说,井冈山的传统通过任弼时、王震、萧克和红六军团在湘赣苏区发扬光大,甚至带到了湘鄂川黔苏区。按照萧克的说法,之所以成功“创建了继中央革命根据地之后南方最大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的苏区和红军建设理论与经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此,任弼时的体会是极其深刻的。

1933年,任弼时被派往湘赣苏区任省委书记,他在实践中深深感受到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具有群众基础和实事求是精神,因而对王明“左”倾领导有所抵制和纠正。当时,毛泽东虽然已离开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但仍关心湘赣苏区的斗争,曾让王震转达他对湘赣反“围剿”作战的意见,一定要运用红军十六字诀战术,一定要打运动战,在运动中歼敌有生力量。据此,任弼时决定放弃当时的单纯防御,采取集中力量打击敌人的运动战,使湘赣红军取得过一战而歼敌一个整旅的胜利。萧克回忆说:红十七师的声威,真有朱毛红军下井冈山的布告上讲的“红军宗旨,民权革命,赣西一军,声威远震”那种气概。

任弼时后来在延安总结道:“湘赣这个区域后来成为中国苏维埃运动中重要的地区,中国苏维埃根据地的建立,它不是首创也是第一批(大概除了广州暴动之外它就是首创地)。这不是偶然的……毛主席曾在这里搞了一年多,在宁冈、永新、茶陵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叫做革命割据,创造了一套政策,包括建政、建军、建党的各种政策。这是一套正确的办法。毛主席这一套政策的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按照实际情形规定我们的政策。所谓后来保存了毛主席的精神者,我看也就是保存了毛主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在红六军团、红三军南腰界会师庆祝大会上,任弼时大声地给红六军团的指战员介绍说:“看啊,他就是两把菜刀闹革命、南昌起义的总指挥,我们红三军的军长贺龙同志!”贺龙也笑着说:“我让弼时同志夸得有点昏昏然喽!会师,会师,会见老师。你们来自井冈山,那是毛主席、朱总司令创建的苏区,一直是我贺龙和我们红三军学习的榜样。我代表红三军全体同志热烈欢迎你们!”

1937年4月26日,红二方面军六军团司令部负责同志在陕西富平县合影。右起为陈伯钧、彭绍辉、张启龙、王震、刘道生、张子意

1935年2月,遵义会议决议精神传达到湘鄂川黔苏区红军中,毛泽东重新指挥红军所采取的新的战略方针,鼓舞了湘鄂川黔苏区红军的领导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和其他红二、红六军团指战员。萧克回忆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得知湘鄂敌人的联合作战计划以后,于2月1日给我们二、六军团来电,要我们利用湘鄂敌人指挥上的不统一,与何键部队的疲惫,于敌人离开碉堡前进时,集中红军主力,选择敌人弱点,不失时机地在运动中各个击破之。总的方针是决战防御,而不是单纯防御;是运动战而不是阵地战,辅助力量是游击队和群众武装活动。

贺龙回忆说:我们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军事路线和政治路线是逐步转变的,遵义会议以后接受了毛泽东的领导。1935年2月2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长电,将遵义会议主要精神通告“二六军团、四方面军及中央军区”。接到新的指示,湘鄂川黔军分会立即改变战略思想和行动部署,决定集中全部主力立即转移到外线,从敌军侧翼后方坚决突击来打破其对红军的包围、封锁与合击计划,力争继续留在长江以南采取运动战游击战的战术,打开新的胜利局面。任弼时向红二、红六军团的团以上干部传达了遵义会议的精神和省委、军分会的决定。

贺龙激动地说:“我虽然没有见过毛泽东同志,但从我本身的经验教训中,从读到他写的文章中,深知他是我们的正确领导者。”

湘鄂川黔苏区红军斗争的开创性发展,说明了毛泽东关于苏区和红军的战略战术思想的正确性,对湘鄂川黔苏区和红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敌必胜

一往无前、一往无敌,是红二方面军的军事特征。苏区红军初创时期,这支英雄的部队,分别在湘、鄂、赣、川、黔数省纵横驰骋,把国民党湘军、鄂军、赣军、川军、黔军和中央军打得落花流水、魂飞胆丧。长征途中,这支英雄的部队又战胜战略转移中的一切艰难险阻。其中实现乌蒙山大回旋,就连毛泽东都说乌蒙山回旋战是个奇迹。乌蒙山回旋战,与四渡赤水一样,成为红军一往无前、一往无敌的经典诠释。

湘鄂川黔苏区和红二方面军的灵魂和代表人物是任弼时、贺龙,他们的性格和精神是苏区精神和红二方面军精神的灵魂和核心:对党忠诚,联系群众;实事求是,顾全大局;英勇善战,牺牲奋斗;团结一心,开创新路。

历史告诉后人,工农红军正是靠着向死而生的英勇决绝,形成了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伟大气概。在新时代的前进道路上,党和人民军队都必须大力弘扬敢打必胜的精神品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革命英雄主义的昂扬斗志,敢于克服一切困难,能够战胜一切敌人,坚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强调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打硬仗、善打胜仗,不断打开事业新局面。

对“枪指挥党”坚决斗争

工农红军从初创到发展,从挫折走向胜利,彰显了党的领导的伟大力量。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千千万万革命将士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在挫折中愈加奋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铸就了拖不垮、打不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

1936年6月30日,红二、红六军团胜利到达西康省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张国焘继续坚持错误,挟兵自重,妄图以“枪指挥党”,公开反对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贺龙则坚决拥护党中央和毛泽东,旗帜鲜明地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行径进行坚决的斗争。贺龙同朱德、任弼时、刘伯承、关向应等同志一起,对张国焘妄图以“枪指挥党”的行径进行坚决斗争,加上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强烈要求,张国焘不得不同意率领部队北上。贺龙强调,我们是党的军队,必须坚决贯彻党的北上抗日路线,一定要搞好同兄弟部队的团结。对贺龙在同张国焘斗争中的坚定立场以及所起的重大作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一再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

红二、红六军团改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1936年8月9日,任弼时在给贺龙、萧克等人的信中说:为促进三个方面军会师及会师后的大团结,我已建议中共中央在会师后召开六届六中全会以解决团结、统一问题……红二方面军立即为大会师做政治动员和进行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贺龙等立即复电任弼时:我们完全同意你对过去党内斗争所采取的立场。我们坚决为党的统一而斗争。

王震回忆道:和四方面军会合后,张有阴谋瓦解二、六军团。贺、任、关是老旗帜。贺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之一,是革命的旗帜;任、关是中委。张认为我们是娃娃,想把我和萧克及六军团买过去,反对毛、周、张、博……在甘孜休息时,张一个一个把我们召去谈话,送给我四匹马,给我们戴高帽子,说我们勇敢、能打。他那个军阀主义呀,简直不像话。

邓小平曾经指出:张国焘搞分裂以后,红二方面军推动红四方面军北上起了很大作用。

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从长期的武装斗争过程中,深切地体会到必须遵循毛泽东建军思想,必须把军队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必须加强部队党的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他经常教育干部,要把这些原则作为部队建设的根本。“坚决为党的统一而斗争”,是红二方面军领导者的使命担当。

红军的历史说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民军队都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

将血性胆魄深植

湖南人血性胆魄冠华夏。贺龙早年“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闻名遐迩。毛泽东在著名的“三湾改编”中为鼓励秋收起义指战员曾举例说:“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毛泽东的讲话鼓舞了指战员的血性和士气,增强了大家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造性地开展了湖区、平原游击战争和山地游击战争,贺龙、周逸群等从无到有地创建了主力红军和地方革命武装。他们的独特经验被毛泽东推许为“贺龙周逸群式”工农武装割据的典型,为探索形成中国式革命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在7年的艰苦斗争中,湘鄂西根据地军民累计歼敌10余万人,自身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和牺牲。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不到10万人的桑植县,先后有2万多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成千上万的红军英烈用鲜血染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贺龙在自己的履历上写道:“1917年底,曾用两把菜刀,发展到百余人的队伍,任援鄂军第一路总司令所属之游击司令。”从两把菜刀闹革命,到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这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以血性胆魄铸就传奇,以信仰信念铸就忠诚,并将其深植于自己所领导的革命军队中。

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时1万多人,到达陕甘宁还是1万多人,是个奇迹。但实际上,长征路上成百上千的红二方面军指战员流血牺牲,只是他们一路长征血战,一路扩红补充,所以才保持了队伍的规模。

《红二方面军长征日记》记载:红六军团自渡过金沙江到进抵藏坝,一路行军都是高山峻岭,共翻越3座大雪山、3座小雪山,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仍有许多指战员牺牲在雪山上,给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进入雪山以来,部队没吃过一顿饱饭,没睡过一夜好觉,每夜都有同志因冻、饿、病、累而站不起来了。每当晨曦初露,大家准备新的行军,迎接新的考验的时候,第一件事便是向那些已经长眠在征途上的同志挥泪告别。每当翻过一座山,黄昏时燃起一堆篝火的时候,我们预感到:今夜可能又有亲爱的战友在此地与大家永别。”尽管如此,红军战士不惧流血牺牲、坚持英勇奋斗、敢于排除万难的革命精神,仍然是异常振奋人心的。

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二、六军团长征政治工作总结报告》,记录了红二军团第六师的减员数字:桑植出发时全师为3313人,到甘孜前,已阵亡309人,负伤531人,病故137人,因伤病寄留在老乡家190人,战场上生死不明104人,掉队727人,其他原因减员503人,减员总数为2501人。但是,该师到甘孜时却仍有3044人。足以表明,红军在艰苦的长征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一路却又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始终保持着永不枯竭的生命力。这样的军队,传承了“两把菜刀闹革命”的精神,是任何反动力量都无法消灭的!

红二方面军长征,从红六军团西征算起,出发时间最早,到达时间最晚,历时两年多,行程二万五千多里。红二方面军长征分为3个阶段:一是红六军团奉命长征先遣,突围西征;二是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三是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红二、红六军团主动誓师长征,北上抗日,促成三军会师。在万里长征中,红二方面军在任弼时、贺龙等领导下,战术机动灵活,有“欲进贵州,先入湘中,巧调敌兵,择机入黔”“乌蒙回旋”“普渡河转兵,横扫滇西,巧渡金沙江”等3次“神来之笔”,创造了军事指挥的传奇。

长征出发前和长征途中,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顾全大局、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甘做奉献,谱写了英雄的史诗和壮歌。为了策应中央红军,贺龙说:“我看还是接着打吧!军委离得远,对这里的情况没有我们清楚。打了胜仗挨点子批评也合算。我看,怎么对斗争有利,怎么能把敌人多背点过来,就怎么做!”“把敌人多背点过来”,就是勇挑重担、服从大局的使命自觉。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称赞红二、六军团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是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牢记红二方面军的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猜你喜欢

红六军团任弼时贺龙
善于正确解决复杂重大问题的任弼时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红三军与红六军团转战黔东的革命活动及革命精神
任弼时的军事思想和实践
任弼时:一条“幸福渠”
贺龙:下定决心跟党走
贺龙威望哪里来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长征先遣队西征入黔
记录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高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