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西部开发历史对比
2020-01-30李睿
李睿
中国政府提出的中西部开发概念与当年美国宣布独立后开始实施的西部开发历史相比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西部有更高大的山峰和世代聚居的少数民族,美国西部是粗犷牛仔文化的发源地。美国西部有雄伟的内华达山脉,中国西部有拔地而起的青藏高原。就资源而言,中国西部比美国西部有更多的可开发项目。但是就生活水准来说,为什么中国西部比美国西部要落后?这是个值得国人思考的问题。
一、引言
中国“西部”从地图上看,指中国陆地面积包括的大西北和大西南。1986年3月28日《人民日报》文章把广西划为东部,内蒙古归为中部,四川归为西部。中国西部包括新、甘、青、宁、陕、川、滇、藏、贵等九省区,再加上区位及人口极其重要的重庆市(现已成为中西部直辖市),可称为“六省三区一市”。不过由于中西部地区山高路远及种种历史原因,从经济发展层面上看其产业结构水平仍然不够合理,在招商引资热度上仍然不及沿海城市,导致居民收入水平上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差距明显。执政者在思考如何平衡差距呢?关键是政策导向要有利于西部经济的崛起。振兴经济需要政府给予扶持措施和办法,才能达到西部地区全面开发与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
众所周知,西部地区曾经靠中央政府“给饭碗”使其与东部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近。但在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后,计划经济的“等靠要”思想主观上导致了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其实中国西部曾经有发展机会,可惜内部的创新机制、人员积极性都没有调动。所谓的西部开发,目标首先是提振经济,促进民生福利。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美丽但脆弱,如果不计后果地盲目开发只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恶果,需要从长计议,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西部地区包括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可改善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是众望所归。
二、西部开发需要一个过程
西部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令国人自豪的汉唐鼎盛时期的经济文化就建立在关中平原。据史载,周朝穆王征服西部大片土地时,率领部队从平原翻山越岭到西部,所到之处使当地各民族首次有机会与发达的中原地区交流。在中原人影响力所及之地的各民族视野得以拓宽,生产方式得以改变和提升。
秦朝历史很短,但却对中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影响力。据相关史料记载,秦始皇征服西部大片土地后,不但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做改变,也对当地文教下命令,并对管辖区域划分、户籍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虽然这种改变,最初主要基于军事、政治上的防御考量,统治者尚未想到日后经济、文化是否平衡的地步。现在来看古人的心思,中原和北方的战略意义远远大于当时的西部,所以这些整改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至三國鼎立时,封建帝王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的中央集权,加大了对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的开发利用,措施包括让移民大量垦殖、广修水利等。经过几代移民的农耕桑植,开辟了当地社会的新面貌,所以被喻为“天府之国”并一直流传至今。故《史记》称“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水利枢纽都江堰工程使得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汉武帝时期开辟了著名的 “丝绸之路”,沿线古镇诸如楼兰、鄯善等地闻名遐迩,不仅“胡商贩客,时见于塞下”,而且当时中国人发明的丝织品也是各国贵族眼中的奢侈品,其就是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中东、中亚乃至世界的。靠骆驼开辟出的丝绸之路文明使外国了解了“东方之珠”,也使国人有机会走出去看世界。彼时的丝绸之路带动的西部开发的直接效果是其空前繁荣程度带动了中东部经济的发展。
隋唐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疆域国土面积涵盖西部大部分地区,西部经济也受到中原文化影响。隋代国势强盛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中国大西部开发顺势而为。史载,隋文帝曾派朝臣前去西域等地写成《西域图记》一书,资料都是对他国使节和商人进行调查采访后汇集而成的。由于涉及内容贴切广泛,此书成为隋代制定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另有文献记载,隋炀帝耳闻当地的经济繁荣还亲自前往张掖推广互市,这是古代帝王第一次如此重视在张掖主持互市。来自周边的外国官员及使节多达27国,均受到隋炀帝亲自招待。为了鼓励当地与外国经济的交流,隋炀帝下令在西部地区沿途设驿站、提供食宿和保卫人员等。此外,隋代还提倡屯垦,使当地农业田亩产量大幅增加。由于有了政策加持,中国西部社会经济得以受益,综合国力强盛,也使隋代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相应提高。
唐初,中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因人口增加急需口粮。唐王朝重视在西部屯田,水利工程得以广泛建造。现代学者研究成果表明,唐代疆域西北部地区屯田达上百亩。出于军事安全考虑,政府安排在交通要道上修建馆驿以便驻守,可见唐政府非常重视西部的交通运输,促进也方便了丝绸之路上赚得钵满盆满的商客的经贸往来。之后数年间吸引更多的商队往返,丝绸之路更为畅通。中国商队与胡商熙熙攘攘交易的场景从岩洞壁画中可见一斑。史称 “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另外“扬一益二”也说明益州成都一带当时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富可比扬州。
明清以来,边境战事不断,导致朝廷不断在西南、西北部屯田,以备军用,更加重视西部地区的地理位置。这一时期政府的政策导向主要是移民屯垦和以茶马互市为主的民族贸易两方面。屯垦的好处显而易见,随着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土地利用率提高,各种经济作物产量提升,满足了当时人民的温饱,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日渐繁荣。历史上的茶马互市在我国西部开垦史和民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片小小的茶叶加强了中原与西部少数民族之间的往来。茶马互市对繁荣东西部经济、改善西部产业 “小步快跑”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曾经在中西部地区做出巨大贡献的是名人左宗棠。在陕甘任职期间,左宗棠曾与俄国官员进行过深入的会谈,目的是扩大中国西部地区与俄国边境的通商。左宗棠任职十年间,主要功绩就是屯田。他率大军一路西征的过程就是一路屯田的历史。军屯的实施使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恢复,而且成为当时的军粮“储备库”。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源,因此左宗棠重视兴修水利,著名的“凿井运动”——水车井、坎儿井等各种水利工程的应运而生,左宗棠功不可没。左宗棠也倡导提升西北交通能力,命令军队凿山开道、架桥修路的同时,还鼓励多养殖牛羊,种植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对西北地区的开发大有裨益。最重要的是,左宗棠还在兰州建立了我国第一家纺织局,其重大意义在于利用机器代替人工进行生产,大大提升了生产力,对经济格局调整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西部开发这一课题又被中央政府提上议事日程,翻开了一页新篇章。中国西部1964—1978年实施的“三线建设”(能源、机械、原材料)等重工业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是中国经济建设史上的大规模尝试。不过,从当今经济学意义上看,因为当时机器不够先进,投资回报率低,并没有让西部开发增速明显,也没有改善我国经济“东高西低”的不均衡格局。
综观中国历史上实行的数次西部开发,不难发现,当经济重心处于中原腹地时,统治中心区的开发辐射作用才能带动其他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此时对于中央政府来说,由于中国西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诸多外国接壤),其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基于领土完整和军事防御,而不是出于发展经济方面的主要目的。因而古时中国西部的开发不具有前瞻性,而是由于经济相对落后而采取的一种被动的尝试措施。
三、美国西部开发历史经验
美国西部其民族特征(牛仔)等诸多方面与中国西部有相似之处,而且美国宣布独立时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与西部相对落后的局面也和我国现状极其相似。包括以下几点:
(一)东西部经济发展失衡
中美这两个隔海相望的大国,东部均有发达城市,上海和纽约相比综合实力在各自国家都较强。美国东部的大片区域,纽约州、华盛顿州等地区是登上美国大陆的欧洲移民最早开发的地区,特别是环大西洋沿岸的新英格兰地区距欧洲较近,当时经济发达。早在民国时期,上海已成为中国金融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邓小平倡导对外开放以来,政府积极制定政策,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实行招商引资,给予政策扶持,因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增强。总体而言,中美两国在各自发展之初,东西部经济发展迥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速明显高于西部。
(二)西部基础建设落后
美国在进行西部开发以前,当地基础设施主要靠人和马车传递信息、运输物资。因而美国成立之初,美联邦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公路基础设施,其政策是鼓励私营企业在西部投资。中国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可见,交通畅通为第一要素。中国的情形与美国也极为相似。由于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山岭地带修建公路、铁路成本高,导致东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利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中国政府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只有大力投资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才能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西部居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美国西部地区曾是印第安土著民族的乐园。由于历史原因,美国东部白人享受到了经济增长带来的便利性,生活水平提高后,西部印第安土著居民仍处在因循守旧状态。因而我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中国政府充分考虑保护各少数民族的独特性,加强文化教育建設,提倡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才可能在今天得以呈现多元化发展模式。正是由于中美两国西部地区的相似性,美国西部开发的成功经验得以被我国政府用于西部大开发的借鉴。
四、美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一)制定因地制宜的土地开发利用政策
美国因为国体、政体与中国不同,宪法规定土地私有化,如此就鼓励个人或企业用赠送土地的方式积极开发落后地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土地公有制,需要制定多种优惠政策来提高当地政府或企业进行西部开发的积极性。政府应审时度势,加大改革力度,运用新思路、新办法促进经济的发展。比如,现行的部分待开发土地以低价的方式,由政府牵头租赁或承包给单位或个人,让承包者或承租者获得部分利益,待土地治理开发收到明显经济效益后,政府再通过各种行政手段鼓励承租者或承包者将利润投于其他项目开发上,以利于形成土地开发的良性循环。
(二)西部开发的法律法规
我国若要保障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必须借鉴成功经验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创新。尽管中美两国国体、法律法规不同,但仍然可以取其精华,借鉴前车之鉴后重新修订中国西部开发的法则。中国相关人士呼吁尽快完善法律制度,杜绝在我国西部与东南亚、南亚接壤的边境出现诸如美国当年遇到的非法移民问题。
(三)重视发挥高科技产业示范带动效应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就在西部发展了一大批重工和军工企业,初衷始于国家安全考虑,为工业发展奠定雄厚基础。但自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趋于平静的发展内需,没有像当时的美国政府那样利用军转民时机,积极发展诸如“硅谷”之类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各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大力参与招商引资,利用专业人力资源对经济进行重建或改造。因地制宜地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龙头”示范标杆。例如,西部地区因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国家选址在酒泉、西昌设立两个卫星发射基地;西安和重庆分别拥有不同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安排制造飞机和冶炼钢铁。这些高科技产业园区培育自己产品的同时也可以反哺当地技术和人才资源。
(四)个体增长焦点带动西部区域开发
学习历史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要想早日开发成功我国广袤的西部地区,除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外,我们自己也要大着胆子“摸着石头过河”,用边走边试、敢闯敢做的精神带动整个西部区域发展。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已自然形成一批工业密集、实力较强的大中型城市,这些新兴的工业城市成为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提升经济、改造环境的焦点。当前,应以现有大中城市为基础,围绕交通运输网络建设,重点搞好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的利用和保护,培育更多的、遍布西部的新兴城市焦点,以带动更多中西部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
五、结语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提振经济战略势在必行,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征之一。我国的西部开发应顺应时代潮流,借鉴美国在其西部开发中创建“硅谷”的经验,学习印度在“蛮荒之地”班加罗尔发展软件园的前瞻考虑,召集科技人才,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使中国中西部城市聚集先进的科技力量,早日走上平稳快速发展之路。我们坚信,我国西部腾飞的宏伟梦想一定会成真。
参考文献:
[1]曲晓谦,赵明纪.美国西部开发对中国的启示[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0(5):20-23.
[2]丁忠明,孙敬水.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的基本经验及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11):34-39.
[3]徐井万.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与启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2):69-73.
[4]梁静.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发劣势问题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4):166-167.
(作者单位 云南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