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财政支持方面的思考
2020-01-30迟华谊
迟华谊
随着人类整体素养的提升,教育的时间越来越向前延伸,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成为全民教育的选择性起点。在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成为义务教育前的基础性阶段,不仅仅涉及到了社会发展价值内涵,而且对于中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问题,也引发了各级政府所不可回避的积极思考。行文建立在良好的经济学、社会学和财政政策基础之上,其研究效果将有效的推进学前教育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一、引言
财政投入是国家进行经济布局和各项事业布局的基础,财政投入作为社会运行的基本保障,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脉搏。中国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使得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独特特点,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系建设时,经验性的学前教育体系研究表明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财政投入在不同的阶段给予不同的推动力。
二、学前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财政投入支持特点
(一)改革开放之前
从建国之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就对于学前教育的行政管理机制和财政体制极为重视。政府采用重点包办党政军托幼机构,适当的扶持社团托幼等的政策,对于学前教育给予适当的财政政策倾斜。随着幼儿数量的不断增加,市场经济发展的端倪开始呈现,企业化的发展使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和企业的福利倾向于对于学前教育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妇女工作和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在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形成了广泛的社会性要求。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的附属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被迫于母体逐渐的脱钩,幼儿园的经费在改制后来源发生了变动,政府财政拨款用于有限的机关办园,学前教育的投入公平性成为人们呼唤教育资源平等的呼声主要内容。
(二)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的发展逐渐的取代了传统学前教育二元制财政体制的弊端,在多元化财政投入格局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学前教育的总投入虽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的比例开始缩小,但是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基数实际上在不断的变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21世纪,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也面临着财政投入方面的种种乱象,尤其是优质学前教育和托幼机构数量不足,资源供给率低,学前教育综合品质低,社会公平性受到影响等问题,使得人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始对于该项问题进行思考和改进。而在2010年之后,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重要的春天,为了解决学前教育和教育发展经费不足的问题,合理的安排教育经费,支持普及学前教育的均等性教育资源补充,开始成为中央财政体系之下,各地方财政积极寻求解决途径的内容。
三、完善财政支持学前教育的对策
(一)保证财政支持学前教育的充分性
无论学前教育以哪一种办学形式开展,保证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都是符合教育发展自身规律的,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涵盖幼儿园建设和场地标准,配备安全设施和系统,扩大师资力量建设规模,从多元化进行教育资源的互换和交流,这一系列的教育事务都需要能够给予广泛的财政支持,而且对于财政资源的投入应该考虑到长远的生源变化和发展。在二胎政策的积极鼓励之下,明确个人负担百分比同时、以市场为走向要求财政部门以更加合理的分层补贴方式精准的解决不同层级政府财政支出对于学前教育财政可靠性保障的问题。
(二)尽可能缩短城乡学前教育资源投入公平性差距
城市和乡村针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而政府有关部门对于学前教育资源投入的总额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在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和财政发展状况,调节学前教育实质性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需要体现其公平性的竞争策略。对于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平均的问题应该加以审视,本着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原则,尽可能的将国家财政拨款应用在值得应用的地方,使得更多的学前教育适龄儿童不仅能够上得起学,而且在接受到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时,能够保证其他教育资源投入得到公平的保证。
(三)国家财政拨款兼顾经济性和政治性
国家财政部款促进学前教育是价值观和认识观的结合性认知,而在学前教育的基础阶段,学前教育政策的研究和政府扶植学前教育人群的初衷,都是希望能够找到学前教育发展滞后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近几年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着眼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实效性,完善的学前教育财政知识体系如果想要被提上议事日程,就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的综合协调,严肃的综合调整学前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均衡而合理的分配,学前教育政府性投入与社会民间投入之间的比例,有效的改善幼儿园师资建设的问题。
四、結语
学前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希望,也是重中之重,国家财政支持学前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形式,既要有效的开展政府买单的普惠式学前教育,又要有政府部分承担针对弱势人群或特殊人群的模式,同时鼓励民间教育资源的补充,加速学前教育发展大跨步的进步。(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