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系统在食品药品检验实验室的应用
2020-01-28许琨琨
许琨琨
摘要: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以实验室为中心,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建立全面、系统、规范的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将影响数据分析的因素,包括硬件(环境、仪器设备、标物标液、化学试剂等)、软件(人员操作、业务流程、标准方法、文件记录、客户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网络化、系统化、全过程、全链条的数据采集、调度、共享,进而实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食品药品检验;网络版数据软件系统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1-202-02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通讯、信息管理等多门学科集成的软硬件产品。经过严格质量认证的LIMS系统,可以保证实验室始终处于严格的控制下,进而能使实验室的最终产品,即检测或管理数据、信息,符合质量标准或规范,实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食品药品检验事业发展和我单位检验职能的调整,对样品的分析测试周期、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实验室的流程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基于信息化的基础上,开发一套既能满足目前的业务状况,又能适应未来业务需求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实验室信息化意义
通过LIMS可有效提升实验室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水平。一是规范检测流程,减少冗、繁、重、余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优化资源管理,整合实验室人、机、料、法、环等各项要素;三是通过数据自动采集、分布,有效降低人为失误导致的数据流转错误;四是通过数据网上调度、分析采集、快速分布、信息共享,进行动态监管和常态控制;五是实现标准化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2 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特点
简单来说,LIMS就是一个中央数据处理系统,实验室的“CPU”。它以实验室为中心,将人(检验人员基本情况)、机(仪器设备)、料(标物标液、化学试剂等)、法(检验方法)、环(实验室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程序(业务流程、标准方法、文件记录、客户管理等)等影响数据分析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集中搜集、分析处理形成,形成一个全面、规范的管理体系。
2.1 簡化工作流程
快捷复制受理单,制定检验标准模板,自动生成原始记录单、检验报告等,让系统代替人工做所有机械化、重复性工作。
2.2 溯源系统数据
检验数据操作留痕,可溯源到人、时、地、检验方法、标准值,系统内所有关键操作步骤自动电子签名,降低人为操作的随意性、真正实现检验数据的溯源和审计。同时,对工作流程数据访问进行权限控制,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及安全性。
2.3 协调资源管理
将人员、设备、物质、方法与标准、环境信息进行完整、系统的记录,建立全面资源管理体系,增强实验室资源的优化管理。
2.4 数据统计分析
针对LIMS数据记录,加强检验超标情况、人员工作量、设备利用率、费用等信息的统计、分析,满足日常管理和实验室检验工作监管。
2.5 加强管理监控
管理人员通过登录系统,可直观地查询待办事项、项目进展、重要文件信息,同时能够查看延期项目信息以、检验结果异常信息。检验人员登录后能够看到检验任务未完成提醒、参与项目进展,更好地对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进行管控。
2.6 预留拓展空间
LIMS不仅可以在局域网内实现OA办公、资源管理、数据管理,还预留了很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模块化设计,对已完成的模块进行功能提升,可增加新的模块,丰富管理分级;二是与网络版数据软件系统对接,形成检验数据网络化共享,实时远程监控检验进程、运行仪器;三是可转换云端服务器或链接外网服务器,为实验室异地建设、数据统一管理、数据远程备份等提供拓展空间。
3 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规划
3.1系统架构
3.2 基础框架及模块建设
首先完成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与设计,建设食品药品检验业务系统。
3.2.1 业务管理
建设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空气洁净度五个检验模块。各个模块可单独生成序列号,并有相对独立的管理页面。前台业务受理能将常用的检验信息进行模板定制,设置检验样品相对应的项目、依据、方法等信息,简化特定任务的重复录入,提高数据设置效率。通过扫描条码进行样品入库与交接,做到不重样、不漏样、不错样。
3.2.2 检验管理
检验科室获取任务信息及样品信息,根据检验任务单要求选择检验标准及方法,信息选择完成后将下达给检验科室,由负责人将检验任务分配到个人。
编制报告时,能通过输入标准号查找标准原文并自动提取检验项目;自动提取检验员录入的检验结果及其他录入信息。核对人根据各项信息判断检验是否符合要求,并在系统上直接校对。通过管理员录入的检验标准,系统能够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并根据管理员设置规则自动生成评价结论。
3.2.3 报告管理
检验任务完成,结果信息录入后,系统根据委托检验与抽样检验的不同类别,将检验结果数据与要求的模板进行整合,自动生成检验报告,报告生成后将发送给设定的审核负责人审核,待审核通过后进行报告的汇总及发布。
每一个操作过程,都会将操作人员的电子签名自动附上。同时,对于已经交付的检验报告,将自动归档保存为PDF格式文档;归档后的报告只有在设定权限批准下才可以修改。
3.2.4 统计报表管理
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能对检验任务、工作量、设备情况、工作任务、费用等系统数据库内任意项目进行统计。已输入系统的数据,能自定义、任意字段组合形成自定义统计表,可导出为excel表。
3.2.5 样品管理
能够根据规则自定义样品标签单编号,自动生成样品流转标识条码。对样品的入库、领用、归还等有效登记管理并打印出信息表,能生成来样清单目录。有留存备用样品的检验任务,备用样品由样品管理员保管,能发出备用样品保管到期的提醒,到期样品的处置信息能在系统内记录。支持样品状态不同状态管理,支持标注加急、超期等,并设置相应的提醒。
3.2.6 设备管理
进行设备基本信息登记,包括仪器类型、名称、型号、生产厂家、技术指标、购置时间、启用时间、仪器负责人、仪器状态等,生成设备档案。进行仪器购买、维修、停用、报废流程,包括申请、审核、批准、验收入库等环节的管理,自动生成记录单。系统可设置设备检定周期、到期自动提醒、进行检定结果与确认记录查询。
3.2.7 系统管理
系统具有权限管理和日志记录。权限管理按角色、人员的权限分配,以达到各司其职,分级管理的目的。日记记录将对系统内所有操作行为进行记录,是审计追踪的重要依据。
系统管理还将对服务器数据、各分项数据库的日常运行、维护更新、导出导入等进行全面监控。
3.3 对接网络版数据软件系统
目前全所配置了12台液相色谱、4台气相色谱、5台质谱以及各种类型的检验仪器共380台用于日常食品药品的检验检测业务。
实验室色谱仪器通常采用的是陈旧的单机版工作站模式,数据分散在各个工作站上。现在升级为先进网络版色谱数据系统,所有的数据都储存在服务器上,操作人员只要拥有相應的权限,就可以从平台中任意一台计算机上连接所需设备,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效利用、便捷共享和深度挖掘。同时,用一个软件、统一界面管理所有的仪器,不但简化了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工作,也使得实验室的管理更加便捷。
在数据安全方面,所有仪器的数据都要定期进行备份,任何一个使用者均无法轻易地通过Windows删除数据,保证检验结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服务器的硬件技术(例如磁盘阵列等技术)也能更好地保证数据的物理安全性。无需手动逐台仪器进行数据备份与归档,只需对服务器设置自动数据归档策略即可,充分满足了实验室数据备份与保存的相关要求。
3.4 云端服务器与远程服务器
建立云服务器将实现多实验室数据统一管理,各实验室间数据共享。云服务器还可在原有的双磁盘备份基础上提供数据异地备份,进一步增强数据存储安全性。
3.5 系统安全性建设
3.5.1 系统级安全
系统设有IP 段的限制、登录时间段的限制、连接数的限制、特定时间段内登录次数的限制等,是应用系统的第一道防护线。
3.5.2 程序访问安全
对程序资源的访问进行安全控制,在客户端上,仅出现和使用者权限相符的菜单,操作按钮;在服务端则URL 程序资源和业务服务类方法的调用进行访问控制。
3.5.3 功能性安全
系统会对使用人员在操作业务记录时,是否需要审核,上传附件不能超过指定大小等功能性进行安全性限制。
3.5.4 数据域安全
数据域安全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行级数据域安全,即使用人员可以访问哪些业务记录,以单位为条件进行过滤;二是字段级数据域安全,即使用人员可以访问业务记录的哪些字段。
以上四个层次的安全,按粒度从粗到细的排序是:系统级安全、程序访问安全、功能性安全、数据域安全。
4 结论
实验数据的完整性与追溯性一直都是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的核心问题,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是当前检验检测实验室的主流发展趋势。LIMS平台建成以后,形成以实验室为中心的分布式管理体系,打造具备检验业务系统、仪器网络系统、行政人事管理、 网上受理系统、质量体系管理、电子原始记录和数据采集等功能的一体化信息平台,为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实现集中化的技术监测与高效管理,是实现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必经之路。
泉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泉州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