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起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治疗研究

2020-01-28石余建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11期
关键词:普外科

摘要:目的:探究引起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研究人员选取了其所在医院普外科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之间收治280例手术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感染患者20例,对这些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整理引起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因素并对其相关性进行计算。结果:与伤口感染呈现较强相关性的因素有伤口性质、手术持续时间、患者自身免疫能力,与伤口感染呈现一定相关性的因素为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结论:在针对具有开放性伤口或者接受有创手术的普外科患者时,要有针对的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并在手术后为患者最大程度的提供无菌护理来降低患者伤口感染的可能性。

关键词:普外科,伤口感染,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中图分类号】R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1-122-01

21世纪以来,医院内部感染一直是困扰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在近些年广谱抗生素大量使用的背景下,一味的依靠广谱抗生素经验性治疗、细菌耐药性增强、环境细菌、医患之间传播污染等因素使患者伤口感染率逐渐上升。通过分析不同患者出现感染的不同原因进行针对性地感染治疗和控制,全力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伤口顺利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病患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之间收治280例手术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上述患者中,出现手术后感染的患者共20例,占7.14%,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分布25-83岁,其中,老年感染患者(≥65岁)9例,占45%;手术时间小于两小时的患者7例,占35%,手术时间超过两小时的患者13例,占65%;患者自身合并有慢性病的11例,占55%,其中,高血压6例,糖尿病5例,脑梗塞3例,慢性支气管肺炎4例,部分患者同时患有2种疾病;所有患者在手术前一小时内未注射抗生素药物,手术中二类切口12例,占60%,三类切口8例,占40%,术后发现此20例出现感染的患者后,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主要药物为喹诺酮类药物、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等。

1.2观察指标

通过对20例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整理引起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因素并对其相关性进行计算。

2.结果

2.1患者感染因素及与感染的相关性如表1所示:

2.2感染原因分析

2.2.1伤口性质

感染患者中二类切口与三类切口患者的比例明显不同,说明患者自身伤口的面积、深度影响着感染率,患者受伤的方式越激烈,产生的伤口越大,创口深度越大,创口表面污染情况更严重,都会使患者受伤部位的组织细胞更多的与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接触,增大感染的可能。而且手术前或手术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伤口进行清创,患者伤口越深,清创的效果越不佳,伤口内部的异物或者出血也会对缝合产生影响,造成死腔的出现,更增加了感染风险。

2.2.2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超过两小时的患者在感染患者中占据的比例更大,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伤口暴露时间,手术室的环境虽然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无菌,但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不能被完全清除,患者伤口的细胞不断在与空气接触,手术时间越长,接触到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越大;第二,麻醉药物的使用,某些麻醉药物会对人体免疫力造成一定影响,患者在低免疫力的状态下接触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时,感染风险便会提高;第三,无菌原则的忽视,随着手术时间不断延长,医护人员自身的注意力和紧张度也会下降,可能在传递器械、改变手术体位、整理手术用品时忽略了无菌原则,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较低。

2.2.3患者自身免疫力

患者自身免疫力在术前、术中、术后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感染患者中来看,自身合并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的患者所占比例更大,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或者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其自身的健康情况本就不太好,对抗外界因素侵袭的能力也较差,尤其使用免疫功能抑制药物的患者,他们日常的感染可能就比健康状态良好的患者更高,在面对手术刺激时,更无法进行有效的调节、免疫。

2.2.4患者性别、年龄

从实验中各因素与感染的相关性来看,性别、年龄等因素虽然与感染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不强烈。感染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其自身生理特点、从事职业、吸烟饮酒习惯有关;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明显较多,这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較弱存在一定关系。

3.讨论

对于术前就存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比如一些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来说,医生可以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为患者提前使用一些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主要使用广谱抗生素对可能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广泛的抑制,让患者在接触这些病原微生物时体内有足够的药物做出反应和对抗。

部分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定期更换伤口敷料、放置引流管等等,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无菌的原则对患者进行照顾,不仅要保证患者伤口远离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还要保证患者呼吸道、消化道也减少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可以通过使用室内空气消毒机、高温加热食物等方式来控制。

在发现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要立即对患者血液进行采集、细菌培养、药敏实验等,尽快分析出患者感染的细菌类型,使用高效的窄谱药物对其体内的细菌进行抑制和消除,减少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综上所述,普外科患者伤口感染的情况虽然多见,但只要做好预防、找对感染原因,就能很好的控制、治疗感染情况。

参考文献:

[1]王建波,李晓峰,潘行进.引起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治疗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2):52-53.

[2]王森林. 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研究[J]. 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011(010):83.

[3]金启峰. 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探讨[J]. 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010(009):81-81.

[4]刘域. 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探讨[J]. 医药卫生(文摘版):00044-00044.

作者简介:石余建(1992.05-)男,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医师,硕士,普外、介入治疗。

猜你喜欢

普外科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研究
普外科胃肠减压术后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微信在小儿普外科护理单元管理中的应用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时机及效果研究
辅助应用多功能保暖护肩装置对老年普外科手术患者舒适度及体温保护效果的影响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普外科常见的10种疾病
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临床中的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