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在66例鼻鼽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01-28代芳寇东琼
代芳 寇东琼
摘要:目的 分析對鼻鼽患者实施耳穴压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奇偶法将132例鼻鼽患者分为66例实验组与66例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是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耳穴压豆护理,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0.9%高于对照组75.76%,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鼻鼽患者,应用耳穴压豆并配合护理,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鼻鼽;耳穴压豆;护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1-102-01
鼻鼽主要指的是一类以喷嚏、鼻痒、鼻塞、流清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鼻病,该病症的发病与哮喘、特应性皮炎等因素有关,另外头痛、疲劳、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也与该病症有关。当前临床上西医治疗该病症主要应用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内糖皮质激素等等,虽然可以取得短期疗效,但是长期疗效欠佳[1]。近年来我院针对鼻鼽患者实施耳穴压豆护理,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这段时间收治的132例鼻鼽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以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为1~132号,将其中的奇数号作为对照组,剩余的偶数号作为实验组,每组例数均为66例。对照组:男患者、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36例、30例,中位年龄为(40.36±5.32)岁;实验组:男患者、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38例、28例,中位年龄为(40.41±5.4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在经数据统计软件分析后,得出P值大于0.05,提示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寻找患者鼻鼽的诱因,提醒患者日常生活中尽量少接触诱因,减少花粉、粉尘等造成的刺激,告知患者日常少食海鲜、生冷等食物,并注意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等等,实验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耳穴贴压,实施如下:
1.2.1选穴。取患者内鼻、外鼻、肺、肾上腺、风溪、内分泌以及神门作为主穴,再根据患者辨证分型选配穴,针对脾胃虚弱的患者需加脾、胃;针对肺虚感寒证患者需加大肠穴;针对肾阳亏虚型患者需加肾穴、膀胱穴。
1.2.2护理操作。实施耳穴压豆时,可取患者的平卧位或坐位,护理人员先应用双手给患者运耳15~30s,然后根据上述选择的穴位区域,借助探棒于患者选定穴位处通过按压的手法找准耳穴的敏感点,出现酸麻胀疼即需贴压的部位;再应用酒精对全耳廓进行消毒,待酒精干后,护理人员用左手将其耳廓固定好,右手则持镊子夹取粘有王不留行籽的医用胶布贴在患者一侧的耳穴穴位上,同时用拇指与食指对穴位处进行按压,按压的力度为患者按压的虚伪感到热、胀、微痛后为宜,提醒患者每日对所贴穴位进行按摩,双耳交替进行,每次按压的次数不能低于5次,每个穴位持续按压的时间不能短于30s,目的是保证刺激量足够。以连续7d为1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间隔1d,连续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1.3观察指标
3个疗程后,判定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将治疗后患者喷嚏、鼻痒、鼻塞、流清涕临床症状消失,并且3个月以上无复发判定为显效;将治疗后喷嚏、鼻痒、鼻塞、流清涕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发作的次数减少判定为有效;将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判定为无效[2]。显效率与有效率的总和记作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分析是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下开展的,分别以方差和%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用t和x2值进行检验,P低于0.05时,表示统计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经不同的护理后,实验组的患者显效共36例,占总例数的54.54%;有效共24例,占总例数的36.36%;无效6例,占总例数的9.1%,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患者的患者显效共21例,占总例数的31.82%;有效共29例,占总例数的43.94%;无效16例,占总例数的24.24%,总有效率为75.76%,可见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鼻鼽作为眼耳鼻咽喉科临床一类常见病症,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征,传统临床上应用西药治疗,只能短暂控制病情,无法得到彻底治疗的目的。近年来,伴随着中医学不断发展,中医护理因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护理中。中医认为鼻鼽属于本虚标实,其内因主要为脏腑失调导致,其中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外因则是感染风寒所致。中医认为耳穴同人体的各个部位均存在一定生理关系,通过耳穴能够将人体的病理阳性点反映出来,而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耳廓与躯体内脏存在密切对应关系,因此能够通过对耳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能够经神经系统作用于人体相应的内脏中[3]。耳穴压豆作为中医特色护理技巧,其通过胶布将王不留行籽、绿豆、磁珠等贴于耳穴,配合适当的揉、按、捏、压,使耳穴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达到疏通经络和调理气血的目的,从而恢复患者的脏腑功能,益气固表。在上文中,在66例鼻鼽患者中实施耳穴压豆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患者总有效率更高,达到了90.9%,其原因是耳穴压豆护理则是取患者内鼻、外鼻、肺、肾上腺、风溪、内分泌以及神门作为主穴,再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表现,选择配穴,通过经络传感与体穴传感,到达对应脏腑及五官,通过对这些穴位进行疏通,达到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促进炎症消退的目的。
综上所述,将耳穴压豆护理应用在鼻鼽患者中,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廖超. 耳穴压丸配合辛芩颗粒治疗鼻鼽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证型相关性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
[2]韩梅,王丽鸣,杜丽,等 耳穴压豆治疗肺虚感寒鼻鼽的疗效观察[J]. 吉林中医药,2006,(02):53.
[3]刘凤选,梅御寒,刘芝修.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方法的临床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0):1445-1448.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中医医院 65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