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57例分析
2020-01-28韩金山
韩金山
摘要: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较为常见,是结核病人停止化疗的常见原因之一。我所2016~2019年就诊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57例。本文对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时间、程度、保肝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最佳治疗方案。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1-049-01
1 临床资料
2016~2019年结核病人因使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资料完整者57例,男32例、女25例,年龄18~78a,平均48a,初治40例,复治17例,用药前无肝炎及肝功能异常史,未用过引起肝损害的药物,无酗酒史。化疗前查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肝功能均正常。抗结核治疗采用初治2HREZ/4HR,复治3HREZ/6HRE方案。每日剂量异烟肼(H)0.3,利福平(R)0.45,吡嗪酰胺1.5,乙胺丁醇(E)0.75,常规用药后第1周检查肝功1次,以后每月复查1次,有症状随时检查。
2 结果
临床症状,胃部不适,纳差,恶心,呕吐,腹胀19例,黄疽2例,无症状36例。肝功能异常情况:ALT<100u/L 38例,100u/L
3 讨论
抗结核药物尽管对肝功能损害较大,但密切观察,早期发现肝功能异常,及时调整抗结核药物,并保肝降酶治疗,多数可在短期内肝功能恢复正常。且在维生素C和联苯双酯的保肝治疗下可继续抗结核治疗。预防和早期发现药物性肝损害并及时进行积极处理,对完成抗结核全程化疗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及防对策,焦安国等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现代结核病学,张敦熔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乌兰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 兴安盟乌兰浩特 13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