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如何加强运动安全保障
2020-01-27周敏
周敏
摘要:体育运动不但有益于增强孩子们的体质,锻炼孩子们的意志毅力,而且也可以起到调节身心,提高学习效率的积极作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安全
体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在每个不同阶段的学校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体育运动的游戏性质让孩子们精神更松弛;性格更开放;接触同龄朋友时,更容易拉近距离。集体项目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个人项目可以锻炼孩子的自我表现能力;耐力训练使孩子懂得坚持;比赛的失利使孩子体验挫折。这些都是现代独生子女们缺少的,又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经历。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有关知识,要善于随时组织和调动队伍,通过行为表现较多的实际活动进行道德品质和精神意志的教育,还要注意学生身体的健康和安全。体育教学中如稍有不慎,就易发生各类损伤类的事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如何加强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安全保障呢?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考虑:
1 加强体育教师的运动安全意识,和运动保健知识的学习。
没有规则、不守规矩地运动会造成身体的损伤,是非常可怕的。我都知道运动不当,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如果在运动中不小心伤害了身体,我们要如何防治呢?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什么?
1.1 加强体育教师的运动安全意识。
有了安全意识,才能决定在工作中保持安全行为,安全行为坚持一段时间会形成安全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导致良好的结果。只有体育教师加强了运动安全意识,才能在教学中时刻注意运动安全,时刻预防运动伤害。
1.2 加强体育教师的体育保健知识的学习。
体育保健是包含体质与健康及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等知识,是运动医学的分支。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主要任务是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务监督和指导,使体育锻炼能更好地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效果。体育教师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学习,可以在教学中正确地选择最有效的运动方案;可以在面对问题时选择最正确的处理方法。
2 课前充分准备。
作为学校和体育教师,应该在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时,尽量把各种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考虑得周密一些,尽可能地杜绝体育课上的安全事故。预防工作一定要做在前头,为教学有序、有质量的开展奠定基础。
2.1 运动项目的选择。
对于教学中运动项目的选择,一定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施教对象,选择最适合的运动项目。难度太大的项目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导致运动损伤。而难度太小的项目,达不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2 运动场地的器材维护。
有很多运动需要专门的运动场地和器材,对场地和器材进行必要的维护可以有效避免运动意外的发生,从而保证运动安全。因此做好场地设备的检查,加强安全防护非常重要。课前应对场地设施进行认真检查,在各个环节做好防护。
2.3 课前认真备课,对于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预备好处理措施。
为了能使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对体育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备课环节,除了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还要认真思考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预备几种解决方案。
3 课中认真对待
3.1 教學中加强学生的运动安全意识
运动不能儿戏,安全意识需要学生自己重视才行。可以专门上一节加强安全意识的室内课,告诉学生,安全只有自己重视,才能保护自己,甚至还能保护别人。在体育课中,千万不要一开心、一兴奋就什么都不顾。并且老师强调需要注意的问题,也不能忽视。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保护与帮助意识的培养。
3.2 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运动保健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运动前做准备活动,运动后做放松运动的习惯。准备活动很重要,是避免发生危险的第一道防护措施。剧烈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关节和韧带损伤,尤其下肢受伤的机会更多。防止的唯一办法是剧烈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越充分越不容易受伤。可在慢跑的基础上对肩关节、肘关节、背腰肌肉、腿膝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活动,强化肌肉韧带的力量,提高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从而防止受伤。准备活动能有效地把身体的机能,调整到运动预备状态,能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还可提高运动成绩。
放松运动,能有效地改善肢体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肌肉的紧张性,使训练后僵硬、发胀的肌肉和靭带松弛下来,减轻肌肉酸痛症状,促进疲劳消除和体能恢复,取得训练效果; 能保护内脏系统, 尤其是防止大强度剧烈运动后身体突然停止活动而导致大量血液储留于下肢静脉,心、脑等重要器官严重缺血性缺氧,发生重力性休克而突然晕倒。 放松运动能把运动后的身体机能,调整回安静的水平。
此外,还要加强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学习,以及伤害发生后正确处理方法的学习,为运动安全保驾护航。
3.3 教学中教师认真督促
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督促学生,遵照相关要求安全运动。一旦发现学生有危险举动,一定要及时制止和补救。首先,督促学生按照要求着装,穿运动服、运动鞋。如果发现有穿衬衣、大衣、牛仔裤、拖鞋、皮鞋、凉鞋、靴子等不适合运动的同学,及时督促他们换装再上课。其次,督促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在运动过程中禁止逗打嬉闹。再次,要督促学生正确掌握各种运动的动作要领。运动的动作要领是根据身体各部分的机理特征科学总结出来的,违背了动作要领,采取一些不宜的违背科学的动作,就有可能造成身体部位的损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督促学生应根据动作要领学习,切不可盲目随意,自行其事。
参考文献
[1]王海源.大众健身运动安全微议[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16,25(1):78-79.
[2]林国雄.青少年体育运动安全导向[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4):46-47.
[3] 于葆.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