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2020-01-27段晓铭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歌流行音乐

引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目前许多人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盲目追求西方文化,使我国优秀文化没有实现蓬勃发展。同样在民族音乐教育中也有很多体现。

一、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中国民族音乐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意境上都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从广义上讲,是一个民族在自身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全部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讲,民族音乐象征着祖辈生活文化中最美好、真挚的感情。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要提高文化自信,首先要从教育开始,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二、民族音乐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民族音乐自身的特點阻碍其的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按体裁可分为六大类: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综合性乐种等。由于民歌多是由劳动人们所创作,流传方式一般为口口相传,在歌词的创作中有方言的加入,并且记谱不够完整,这就阻碍了民歌的发展。

第二,民族音乐不受重视。很多学校并没有将音乐教育当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是开设了音乐课,并没有重视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忽视其重要作用。其次,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专长安排课程,民族乐器基本上学生接触不到。还有许多处在民族音乐十分丰富的地区的人们对当地的音乐毫无所知。另外还存在人们对西方音乐的盲目崇拜。

第三,受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冲击。大部分青少年会喜欢流行音乐,她们听到较多的也是流行音乐。这就导致民族音乐传承较为困难。

三、促进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有效策略

费孝通曾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先认识本民族的文化,然后再接触和理解其他多种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里找到本民族的位置。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加强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了解

素质教育的展开不是空喊口号,要想更好的发展民族音乐,就要充分利用不同形式的音乐教育。江苏民歌《茉莉花》,是典型的南方民歌特点,描绘着江南水乡的美好画卷。山西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描绘着山西的美好风光,抒发着人民对家乡的热爱。这些都展现着中国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审美取向。在音乐课程学习中应该将这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给学生,加强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与喜爱。

(二)、西方音乐理论与中国民族音乐的碰撞与融合

高校近几年也在重视民族音乐的发展,将民族音乐作为音乐专业学生的考试课,遗憾的是大多数高校学生在其中加入了高级的唱法,恰恰失去了民歌本身的精髓。所以要从根本去改变高校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看法,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结合民族音乐自身的特点,在高校教学中有所改进。

(三)、提高师资力量

教师是发展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师笵学校开始培养,倡导专业类师范学校进行民族音乐课程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专业素质强,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定期进行民族音乐知识的培训,让教师先熟悉民族音乐,在授课过程中带领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四)、编创具有民族特色的教材

音乐教材是当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教材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中国民族音乐知识,更要让学生喜欢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因此,需要各地学校去收集当地具有特色、个性鲜明的音乐素材以及优秀的民族音乐改编的现代民族音乐素材,将两者进行良好的结合。

结论:

习总书记提出的“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我们要不断弘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真正得到继承与发扬。

作者简介:段晓铭(1994—),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西大同,学历研究生,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民歌流行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