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审美的契合:雷诺阿油画作品的题材内容解读

2020-01-26王展

美与时代·下 2020年10期
关键词:雷诺阿

摘  要:雷诺阿所处的创作年代正是大众文化兴起的时代。他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视角,表现城市消费空间、大爱亲情与时尚女性人物等景象。他诠译了真善美、和谐、幸福、人格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价值观的理想境界,反映大众文化与审美的时代特色。其作品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

关键词:大众审美;雷诺阿;油画作品;题材内容

雷诺阿油画的题材内容是其唯美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他对题材内容的选择遵循人性的特征,一方面从人的自然属性的视角,反映人类生活需要追求快乐而非痛苦;另一方面从人的社会性视角,反映大众追求社会幸福生活的景象。这与其所处的时代与大众文化兴起的时代相关联。19世纪后半叶是法国工业、科技、经济、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时期。巴黎城市人口及中产阶层与日俱增,促进了商业及城市消费文化的兴盛,大众传媒行业应运而生并带来蓬勃生机;同时也是沙龙文化、学院艺术展览及世界博览会等公共文化领域发展的鼎盛时期。公众接近艺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特别是每年一届的官方沙龙画展及世界博览会吸引了世界各国艺术家踊跃参与。大众的关注度与参观人数逐年增加,形成收藏家、画商与画家的关系纽带,巴黎已发展成为艺术与时尚之都。至此,“经济、技术以及民主思想的发展令艺术变得更容易为人所接触,在各种图像的熏陶下,公众有了谈论艺术的基础,也开始形成了新型的艺术公共领域”[1]。从而影响着大众文化、艺术审美及艺术作品的需求,对艺术家题材的选择也具有导向作用。

一、城市消费空间与阳光化

西方傳统绘画的题材主要与宗教文化内容相关联。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人文主义的兴起与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兴趣已开始从宗教训诫转向日常的世俗生活”[2],开启了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思考,最初主要关注以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社会状况,描绘那些与土地、山川、草木为伴的农民生活景象。由于工业革命、商业化的发展以及“媒介技术演进与城市大众文化的关联”[3]2,十九世纪末的法国巴黎,产生了诸如海报、小说、报纸、杂志、戏剧、影像、广播等多种视听传媒形式。特别是石板印刷术的运用,形成海报的彩色版面与图文并茂的形式,并且出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吸引了大众的视线,成为现代城市街头消费文化的亮点。李正亮在《光影巴黎:广告海报中的故事》一书中,依据当时广告海报的内容,从衣食住行、文化、娱乐、休闲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别列举了在城市发展中应运而生的新兴事物及背景故事。诸如埃菲尔铁塔、世博会、百货公司、影剧院、公共卫生、现代浴室、香水、饮料、服饰、报刊、大众旅行、汽车、自行车、小说等海报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广告内容的广泛性、商业性、时尚性、图形的直观性、文字说明的通俗性及设计的艺术性等视角看,也必然影响着大众的消费文化、时尚追求与审美价值取向。显然“随着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带来的崭新的文化、艺术乃至生活形式。”[3]13在城市大众文化的背景下, 现代画家们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以自然科学的理念去解读光色关系,反映时代精神的踪迹。其中雷诺阿的作品既有印象主义光色表现的共性特征,又有主题内容的个性视角,契合时代大众的审美需求与变革特征。从题材特征看,这一时期由田园景观向城市景观中的消费文化转换,这也是对绘画题材内容的突破。其兴趣点聚焦于户外阳光下的城市消费文化现象——舞会、聚餐、游船、商业街、咖啡馆等光景,并找到生活的乐趣。从表现自然光色特征看,“颜色被分解成一堆极细微的分子,愈来愈纯,愈加接近于‘视光分析,相互增强着价值”[4],从而形成明快、艳丽、丰富、即逝的视觉效果。由于色彩具有较强的情感功能,由视觉感知转换为一系列心理活动,通过联想将社会生活中美好的、愉悦的及理想的事物“阳光化”。从隐喻性及象征性视角看,契合了现代城市的快节奏、多元文化、商业繁荣及崭新的时代景象。这一特点源于自然色彩的表现,依附于客观现实世界与社会生活的景象,即色彩表现与题材内容中物象的关联。为再现真实客观的色彩关系,必然以写生的方式观察自然,同时体会现实生活,选择有意义的事物景象,传达思想意趣。正如吴甲丰对印象主义作品中所评价的:“印象派画家不是彩色照相胶卷,他们在忠实地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思想感情。”[5]如1875年的《巴黎大道》是见证城市变迁转型的历史窗口。他把街道描绘为日常社交、休闲、娱乐等消费文化的新天地,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都会聚于现代街道的光景中——前景的报亭旁坐着一位阅读的男子及一对相拥的情侣,路边两位偶遇交谈的绅士及打着遮阳伞的时尚母亲带着两个子女在闲逛;路中间一辆马车驶来,对面一位修女正欲穿过街道,驻足等待马车驶过;远景高楼中的商铺招牌、广告鳞次栉比,沿街帐篷下的餐厅和商店门前涌动着过往的行人……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热闹。又如《煎饼磨坊的舞会》描绘顾客在酒吧门前跳舞休闲的场面。着意捕捉人们律动的舞姿和动态,以及杯酒言欢,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但此画的创作焦点却不只于此,还可以解析与实践自然科学中光色理论的成果,并以色彩的并置,豪放疏快和灵动飘逸的笔触,达到光色的颤动、跳跃、转瞬即逝的运动感及斑斓的效果,表现阳光从树叶缝间投射下晃动的光点碎影,从而构成了疏密和大小变化的韵律之美,并将环境与人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赋予了宏大场景的热烈气氛。由此阳光化的渲染和营造,也令欣赏者更加陶醉于舞会的和谐、温馨与欢乐。

二、大爱亲情与肖像化

大爱亲情的题材从教堂壁画向架上绘画形式的演变过程,呈现出拉斐尔经典的圣经故事的描绘、布格罗世俗生活情节的再现以及雷诺阿肖像画模式的表现,是由神性向肖像画的人性与人格的转化和延伸。这样的作品形成了有关“母爱”“童趣”“人体”等主题内容,诠释了人类亘古不变的人性之美,传承真善美的理想追求,也赋予更广泛的寓意与内涵。雷诺阿博爱亲情的题材作品,就在于运用肖像性的模式,描绘真实的人物身份和家庭成员,是对人性美具体、真实和生动的再现,是个性解放与人格精神魅力的释放, 也是时代性、民族性形象特征的印记。

以真实家庭的肖像画方式创作的母爱主题作品,很大上程度与家庭婚姻相关联。雷诺阿四十岁和艾琳结婚,中年得子,生养了三个孩子。妻子十分善良体贴,是一位贤妻良母。因此,他沉浸在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中,为母爱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动力和条件。如在1886年《看护》(《艾琳和皮埃尔》)描绘的景象:小草青青、郁树葱茏、阳光和煦,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婴儿戴着遮阳帽,胖嘟嘟的小手拉著小脚丫子;妻子哺乳时的神态充满了柔情与慈爱。此情此景,也使得背景中垒砌的房子蓬荜生辉,宣告了他简朴而温馨的家庭正式诞生。此外还可以感受到父爱的力量折射在绘画语言的形式上,次子让·雷诺阿曾感慨道:“他用敏锐柔软的笔触表现了婴儿的脖子和小拳头上的褶皱,渗透着他对孩子的溺爱。”[6]163其表白了美与善的具体化,既有美的物质形态,又有善的精神属性。又如:《夏庞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们》是巴黎上流社会出版商乔治·夏庞蒂埃订制的家庭肖像作品。画中的女主人是一位家庭沙龙的名媛,她主持的沙龙会聚了诸领域众多的大咖名流。从她的容颜、神态以及扶靠在椅背上呵护着孩子们的手臂举止中,体现出优雅、慈祥、睿智、知性的贵妇人气质;两个孩子依偎在她的身旁,呢喃软语;背景是东方花鸟屏风,地面铺设阿拉伯装饰纹样的地毯,桌面上有青花瓷瓶、花卉、水果等陈设物品,烘托出主人的文化品位、格调与修养;温顺的宠物狗匍匐在主人的身旁,也融合在温馨、和睦、高雅的大家庭氛围中。另外,《公园散步》《加布里埃尔·雷娜和让·雷诺阿》等,反映母亲带着女儿们融入时尚生活以及逗孩子、做动物玩具游戏等生活的内容。从不同的家庭状况及时代生活中, 构成丰富多彩的母爱图式,绽放出人格魅力。

儿童的稚嫩、天真无邪、天性嬉戏和快乐,也是人性高尚品格的体现。文艺复兴后期,儿童形象从母与子(天使)的画面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表现内容。其中被誉为“孩童画家”的17世纪西班牙画家牟利罗,主要描绘平民儿童为谋生参与劳动、买卖与乞讨的事情,给观众带来酸、甜、苦、辣的滋味,并引入道德与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雷诺阿的儿童题材与他的思想内容形成对比,主要反映儿童时期应有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诸如,爱与善的情怀:《拿浇花壶的女孩》和《休息的小牧童》(《亚历山大·图尔奈森》)等,描绘孩子们在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中亲近自然,体验劳动的果实,以及小憩的牧童吹短笛,唤来小鸟相伴,嬉戏逗乐的燕语莺声和笛声,此唱彼和,宛若天籁之音,绵延回荡,在幼小的心灵中萌发爱与善的种子,呵护大自然,共享和谐温馨的世界;与鲜花绿叶之媲美:《艾淋·卡恩·达微画像》和《持花女童》等,将儿童置身于花园、绿丛的自然背景中,争妍斗艳,这是纯真、美丽、生命、希望与未来的象征;文化与艺术之陶冶:《马提亚尔·卡耶愽特的孩子们》和《卡蒂尔·门德斯的女儿们 》等,呈现出孩童们阅读图书画报,以及在琴声悠扬、欢歌笑语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天性逗趣之开心:《穿着白衣服的小丑》(《让·雷诺阿》)和《小丑》(《克劳德·雷诺阿》)等,让自家的孩子穿上马戏团小丑的服装,扮成淘气的小丑形象,反映儿童的模仿欲,类似现代开心逗趣的搞笑图片和逗趣方式,以博得观赏者的会意一笑。

印象主义前的人体题材绘画,以宗教神话故事、历史性和世俗化情节为主。此时雷诺阿的人体创作不再是室内模特摆出的僵硬动态,而是户外原始自然生态中浴女内容的一系列作品,如1885年《整理秀发的浴女》、1887年《浴女》、1910年《擦腿的浴女》等,表现人在阳光、树丛、草地、河流、小溪中的光景。观赏者可以感受到生活气息的即逝动态与戏水情节,并在阳光沐浴下散发着青春、健康的活力。画面中竭力排除房屋、道具等与现实需求相关的事物,再现了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景象,赋予了主题内容更加天性、淳朴而原始化的人性特征,因而抛开了社会阶级、世俗化、宗教价值及审美活动中现实社会的功利性,体现着“审美心理距离说”的艺术审美方式。这显然是从人体环境与背景的内容方面为大众设置一定的审美心理距离,使大众在欣赏人体活动中真正实现“是对人体本质力量的自我确证,自我肯定”[7]。

三、女性人物与时尚化

女性人物形象的表现贯穿于西方美术史的长河中,从源头的生殖图腾崇拜到圣母的虔诚,再演变为人文与现实生活的镜像。在现代浓郁的女权主义、人格魅力、公共意识、消费文化的影响下,现代前卫艺术家们开拓了与时俱进的新视域。法国文学家左拉在小说《杰作》中,对现代艺术状况进行了阐述:“学者们已经研究了马奈与印象派画家和当时大众传媒的关系,表明大众传媒形象引起了现代画家的兴趣。”[8]14此时也把喻为“时尚巴黎女郎:法国时尚与女性气质的民族品牌”[8]224形象引入画面。这是当时风行一时的艺术题材,替代了早先现实主义画家对乡村妇女题材的兴趣。从起初的时装商业功能,逐步到大众的审美观念,演变为理想生活美与时尚的化身。因此,雷诺阿主要从现代巴黎公共消费空间的女性人物、女性公众人物与女性时装秀等内容中创造着类似现实版的圣母、维纳斯、蒙娜丽莎和自由女神像。

“文化史研究最新发现女性在十九世纪消费文化中占据了主导角色。”[8]2众多媒体关注女性人物参与到现代生活,表现那些和家人、朋友出入商业街、百货商场、服饰店、歌剧院、展览会、游船、舞会、酒吧、赛马场、公园等场所的景象。如:雷诺阿《包厢》选取剧院公共娱乐消费空间的场景,主要描绘了中产阶级家庭夫妇的观众形象,这是当时较为流行的消费文化现象,有较多的海报、插图及画家热衷于此题材的创作,且当时的主流媒体《插图》《妇女画报》等杂志都有类似内容的画作登载。雷诺阿的独特之处在于整幅画面没有对剧院场景环境的描绘,而是通过特写镜头对男女两个角色的半身像进行塑造,利用男士手举望远镜瞭望远方的姿态,巧妙地构成无中生有的空间境界,令观赏者产生宏大场景的联想;但画面的重点是表现女性角色,少妇形象占据画面的主要位置,其衣着时髦,手持东方折扇,专注观赏的眼神,上扬的嘴角流露着欣然赞赏之情,白皙的面庞在男士较深的肤色衬托下显得格外明亮夺目。由此,《包厢》一方面佐证了现代女性参与到现代公共消费空间;另一方面反映了雷诺阿传承和发展了女性人物的表现语言及内容,似乎塑造了现代版的蒙娜丽莎,只是她不是坐在虚拟的原野里,而是坐在现代社会一个公共消费空间里的一个普通消费者和忠实的粉丝形象。

女性公众人物也是雷诺阿人物画的核心内容。其艺术构思和表现方式与传统的肖像画有所差别,“似乎是在肖像画和风俗画之间游移。”[9]在图式、背景、道具、服饰、动态、表情中植入了类似现代广告、明星照、年月牌及挂历等娱乐性、商业性、流行性等元素,赋予她们与时尚巴黎女郎密切相关的特征。雷诺阿多次以喜剧演员珍妮·萨马里为模特原型进行创作。如1878年《珍妮·萨马里画像》是全身像的描绘形式,图式趋于现代简约风格,以窗帘和地毯色域分割出极简的深色背景,以烘托她款式新颖、洁白的绸缎连衣裙并与肤色融为一体的形象特色,充分展示出迷人的明星风采。又如1879年《持扇少女》中人物正视观众,戴着时髦的帽子,手持东方的扇子,显露着异国风情的时尚化元素。容颜、体态、服饰元素是现代娱乐明星照的典型模式,又酷似路牌广告的设计风范。

在女性人物中植入现代时装秀元素。1874年《巴黎女人》、1875年《戴面纱的年轻女人》、1883年《海边的女人》画面类似商业广告与时装插图的内容形式。釆用模糊化方式处理人物的身份信息和家境的描述,如背景平面式的虚化,或背景为梦幻般的海景,一个公共空间可以容纳大众的风景。但在雷诺阿笔下的时尚巴黎女郎除了商业广告中营销诱导的神态及模特式僵硬的亮相姿势,“留下的只是瓷器般精致的皮肤、淡彩朱唇和优雅的着装,女子惊鸿一瞥的美被永远留在了画面上”[6]148,将巴黎女郎延伸为胜于商业化印刷图像的现代肖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雷诺阿在巴黎“美好时代”的环境中,拓展了新的视域。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找到与时代大众审美相关的契合点。从城市消费空间、大爱亲情与时尚女性人物的题材中,诠释了真善美、和谐、幸福、人格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价值观,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当我们面对雷诺阿作品的时候——“问问自己,你需要多少爱,遭受多少痛苦,拥有多少智慧,才能填满一个人的心,才能找回在伊甸园的那份纯真”[10]。

参考文献:

[1]葛佳平.公众的胜利:十七、十八世纪法国绘画公共领域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1.

[2]包林.学院与当代艺术——从中西方艺术发展的视角[J].艺术百家,2009(5):115-119.

[3]李政亮.光影巴黎:广告海报中的故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赫斯.歐洲现代画派画论[M].宗白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5]吴甲丰.对西方艺术的再认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23.

[6]布罗茨卡娅.外国名家精品集: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7]杨海枫.如何欣赏人体美[J].美苑,1988(2):55-58.

[8]爱斯金.印象派绘画中的时尚女性与巴黎消费文化[M].孟春艳,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9]上海博物馆.从巴比松到印象派:克拉克艺术馆藏法国绘画精品[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186.

[10]迪斯泰尔.雷诺阿[M].闭朝莲,蔡莲莉,译.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6:379.

作者简介:王展,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绘画美学、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雷诺阿
绘画大师雷诺阿画里的春天
快乐地跳舞
印象派发展过程
雷诺阿:简单至美,用画笔盛赞生命的喜悦
痛苦逝去,唯美犹存
印象派大师雷诺阿作品的发展与特色
为女性人体美而讴歌
“暖男”雷诺阿
以残疾之躯歌颂人体之美
美会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