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学生进行有效的非暴力沟通
2020-01-26李秀玲
李秀玲
【内容摘要】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通过有效的沟通可最大限度缓解师生关系,提升教育管理质量。但不恰当的沟通,却会将师生关系处于尴尬的境地中。因此,面对高中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教师在与其进行沟通的时候,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暴力沟通模式,利用非暴力沟通模式,不断提升沟通艺术性,借助有效的沟通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本论文以高中师生沟通作为研究中心,对非暴力沟通途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 师生沟通 非暴力沟通 师生关系
就高中学生这一群體来说,其年龄正处于青春期,情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情绪反应也更加强烈。但是从高中学生的生理上来说,基本上已经处于成熟的状态。这种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不成熟,两者之间不断发生冲突,使得高中学生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独立与依赖、勇敢与胆怯、渴望被认可又想彰显自己的独立性等特征。在高中学生这种复杂的情感冲突下,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暴力沟通模式,充分借助非暴力沟通形式,最大限度缓解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而促使教师在良好的沟通中,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动态,最终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一、暴力沟通与非暴力沟通
1.暴力沟通
教师在教学管理中,不可避免的要与学生产生冲突,甚至出现学生理解教师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要与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这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具体的师生沟通中,主要有两种沟通方式,即:暴力沟通与非暴力沟通。
暴力沟通则主要是指在具体的沟通中,使用一些暴力性的语言,包括:指责、讽刺、说教,以及沟通的态度是疏远、冷淡、轻视等。这些暴力沟通给学生的情感和精神带来了严重的创伤,其伤害程度甚至远远超过肉体上的伤害,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一定的伤害,并造成师生之间出现了隔阂和障碍。甚至,在暴力沟通模式下,还给学生带来了更加长久的伤害,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与兴趣,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丧失生活的勇气等①。
2.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则恰恰与暴力沟通相对,又被称之为长颈鹿语言、爱的语言等,这一沟通模式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来。具体来说,在非暴力沟通模式下,要求沟通的双方在理解对方、体谅对方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并且双方在沟通的时候,都能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表达出来,在沟通中不再是一味的指责对方、埋怨自己等,而是用心了解对方的需求,关爱和包容一切,最终实现有效的沟通。
与传统的沟通模式不同,非暴力这一全新的沟通模式中,主要包括四个要素,即:(1)观察:不带评价进行观察,这是实现“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常常会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而在“非暴力沟通”模式下,则要在特定的时间中、背景下进行观察,并对客观事实进行清晰的描述;(2)感受:主要是指与人需求相关的内在经历、情感。在“非暴力沟通”中,要求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必须要通过多种形式,具体的语言等,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表达,进而使得沟通更加顺畅。同时,在非暴力沟通中,还要对他人的感受进行倾听,进而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3)需要:在非暴力沟通理念下,需求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重要要求,可在身体上、情感上、心理上和精神上给予人们所需求的东西。要求教师在沟通的时候,不仅仅要关注自己的需求,还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并将学生的需求置于自己需求的同等地位;(4)请求:非暴力沟通的最终目的不是改变他人的行为,而是在沟通中建立一个诚实、友爱的人际关系,最终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②。
二、高中教师与学生非暴力沟通路径分析
1.消减语言暴力途径
在非暴力沟通模式下,要求在进行沟通的时候,必须要遵循“乐于为彼此的快乐与幸福做贡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两种路径进行,即:第一,诚实的表达自己。在沟通的过程中,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真诚的表达出来,在沟通的时候确保没有其他目的,不指责、不批评、不惩罚;第二、全身心倾听他人。在非暴力的沟通模式下,教师在进行沟通的时候,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同理心,去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感受和需要等。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才能实现更好的沟通。
(1)全身心倾听学生
在师生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倾听是最为重要、最经常使用的类型。因为师生对于双方关系品质的满足感,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倾听和被理解。在具体的沟通过程中,如果学生想要了解自己的处境,班主任一旦忽视了倾听,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反感的现象。面对这一现状,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非暴力沟通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倾听学生,和学生的感受、想法等建立同理的连接,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感受,看到学生的内在品质等。
在非暴力沟通模式下,班主任要实现倾听学生,首先必须要将自己的想法、判断等放下来,一心一意体会学生;其次,要认真倾听学生,倾听其做了什么,对此有什么感受,学生还有什么需求没有满足等。在必要的时候,教师为了更好的倾听学生,还必须要给予学生持续的关注,为其创造一个可以充分表达的条件;最后,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表达之后,还要主动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借助自己的及时反馈,使得学生明白教师已经准确领会到了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理解不够到位,还有给学生机会纠正自己③。
(2)诚实的表达自己
通常情况下,高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很难诚实的表达自己。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来源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常常以权威自居;教师受到职业因素的影响,好为人师、习惯批判他人。因此,在非暴力沟通模式下,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构沟通的时候,必须要从理念上进行改变,只有从心开始改变,放弃以往的权威形象,将学生视为一个平等的、独立的个体,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高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才能诚实的表达自己,并且这种诚实是不带暴力的责怪学生。比如,面对“学生又迟到了”这一现象,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你太懒了吧”“我真糊涂,这个事情早些交代你就好了”这都带有一定的暴力色彩。据此,教师在沟通的时候,不是要告诉学生他们错在哪里的诚实,而是将自己的观察如实的表达出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更加容易得到学生的理解,给学生营造一种安全的氛围,进而保障非暴力沟通顺利进行;最后,在非暴力沟通模式下,教师在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时候,必须要将自己的诉求提出来④。
2.消减语言暴力策略
依据消减语言暴力的两种路径,可通过以下四种策略,对语言暴力现象进行消减:
(1)注重观察,弃绝评论
在非暴力沟通模式下,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带评价进行观察。在以往的沟通中,教师常常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环境和理念的制约,在观察的时候往往带有评价,常常会将一些判断标准和評价强加在学生的头上,进而制约而来沟通的效果。基于这一现状,在非暴力沟通模式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的时候,必须要超越原有的教育理念和视野,教师在进行沟通的时候,必须要针对具体的情境,关注学生具体的生活现实,在观察的时候,不再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代替学生的现实存在。例如,在非暴力沟通下,当教师在看到学生上课打瞌睡的时候,教师在沟通的时候,就可以将自己的观察表达出来“你上课的时候在打瞌睡,是昨晚没有睡好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体会到教师言语中的关切,进而向教师打开心扉;反之,如果教师劈头盖脸直接批评,学生因为无法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就会拒绝与教师进行沟通⑤。
(2)深刻体会学生内心所需要的感受
在非暴力沟通模式下,教师在与高中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学生的感受,体会学生感受中所要传达的信息。教师只有明白学生重视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更好的进行沟通。为了达到这一点,高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必须要从本能职责学生的习惯中走出来,体会学生的真实感受,建立同理连接,努力营造一个友好的沟通氛围,并在这一氛围中,解决问题。班主任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与学生形成共鸣,借助教师对学生内心想法的理解,促使学生朝着正方向变化与发展。
(3)关注学生的需求而非策略
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只有能够识别自己和学生的需求,才更加容易达成师生之间的理解。高中教师只有能够像关心自己需求一样关心学生的需求,才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愿意帮助学生,学生也更加乐于接受教师的意见等。否则,一旦教师在沟通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将管理的重点放在满足学生需求的方法上,就会导致管理方法与学生的想法产生冲突,进而产生矛盾,制约了沟通的效果。例如:班主任周末有完成黑板报的需求,学生则有早点与父母回家的需求。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如果与学生沟通的过程汇总,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就会导致沟通出现问题。教师唯有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生一同商量满足双方需求的方法,才能将这一问题完美的解决好。
(4)提出请求而非要求
在非暴力沟通模式下,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为了建立良好的关系,必须要改变以往的要求策略,而是提出请求。如果学生表示不理解教师的请求,教师必须要给予理解,接受学生的否定,并积极寻求其他的解决办法;否则,如果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如果听到学生说不,教师表示难过,勉强学生去做,就变成了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么顺从,要么就是反抗,直接影响了沟通的效果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师生沟通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此,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必须要立足于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途径,消除沟通中的语言暴力,不断提升高中师生沟通的有效性。
【注释】
① 莫颖华. 非暴力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J]. 卫生职业教育,2016(11):28-29.
② 陈立军、刘林祥. 中学班主任语言暴力消减的路径研究——基于非暴力沟通视角[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2).
③ 徐军. 非暴力沟通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科学中国人,2016(21).
④ 白云阁. 非暴力沟通:让校园充满爱意[J]. 人民教育,2016(02):31-33.
⑤ 王美花. 非暴力沟通是师生沟通交流的金钥匙——懂学生、会沟通比爱学生更重要[J]. 现代职业教育,2019(015):116-117.
⑥ 梁倩怡. 谈教育中非暴力沟通艺术[J]. 教育:周刊,2017:86.
(作者单位:甘肃省皋兰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