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平遥推光漆器的文化生态与活态传承
2020-01-25戎荟锦
摘 要:传统手工艺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人们思想情感、精神信仰的寄托。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遥推广漆器,以人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的独特手工艺闻名于世。对平遥推光漆器的文化生态进行分析,可以探究髹饰漆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生态需求。髹饰漆艺传承中的“传”即是对漆艺人文精神内核的保护和传递,“承”即承接技艺物质载体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平遥推光漆器;文化生态;活态传承
一、平遥推光漆器的文化价值
(一)地域文化
平遥漆器髹饰作为传统技艺,至今已有三代以上的传承谱系,其本身承载的历史、文化和人的智慧成为平遥文化的代表。平遥推光漆器作为民间工艺品,其漆面绘饰的题材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密切相关。平遥隶属山西晋中,属于内陆文化,因此,推光漆器上,多绘制有山水花鸟,亭台楼阁。此外,平遥还有着独特的重婚丧嫁娶的地域风俗。在闺女出嫁时,娘家要准备屏风、梳妆台凳组合、立柜组合等嫁妆,象征着长辈对儿女的祝福。如以钱纹、瑞兽、花鸟等形象组合成图案绘制在漆器周围,则意味祥和如意。漆工艺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留下的不只是历史的痕迹,更多的是世代相传的情感。
(二)晋商文化
晋商开创了中国第一家银行——日升昌票号,是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晋商家族大都受过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并且有着儒贾相通和义利相通这样新的文化观和精神价值观。漆器生产之初便是服务于晋商这样高端的消费群体,商贾多依靠票号和镖局营生,为求平安与财富,多以夏红、绿紫为主用色,多以“寿”、“福”作为纹饰,多以表现“平安”“祈福”的图案表达题材,与传统村落的民间工艺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工艺特色
平遥漆器的工艺流程大体分为木胎制作、裱布刮灰、漆胎制作、装饰技艺、手掌推光,其最大特色即是独有的装饰技法,虽有部分工艺如今已鲜为人知,但描金绘彩、推鼓罩漆、镶嵌工艺依旧是推光漆器登峰造极的精良工艺。其中“三金三彩”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生金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开创的新型技法,即赤金、二黄金、泥金为三金,红黄蓝色块相间为三彩。堆鼓是用乳胶漆配砖瓦灰搅拌和天然大漆加入银珠之后层层堆叠,之后运用描金或贴金工艺,最后开黑。堆鼓罩漆最精妙之处,在于给人以视觉上错落起伏之感,玉石镶嵌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整体图案缤纷夺目。
二、平遥漆器的文化生态构成
保护和发展推光漆器工艺需要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作为基础。
(一)推光漆的生产者—漆工
民间文化的创造者多属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文化人”,他们不一定识字,但是一定是某一行业的技术能手。漆工作为推光漆器的生产者,在漆器文化生态中,起到了将无形的思想内容和美好愿望有形地表现在具体载体上的作用,是漆器文化生态中的重要一环。他们身上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通过作品表现出来。他们必须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练习,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实现艺术创造。在推光漆器传承过程中,艺术、市场和消费者等多重因素影响着推光漆器的发展走向。
(二)推光漆的观者与消费者—漆器艺术的受众
从漆艺的历史来看,人类早期使用的大漆,之后成为王权、贵族地位的象征[1]。财力雄厚的山西商人对于住宅和陈设都极力追求奢华,尤其是室内的家具更是精益求精,这便推动了平遥漆器风格形成和不断发展。平遥历来有制作漆艺的传统,但是制作漆艺的步骤复杂、价格高,使得家家以拥有漆器为荣,漆器成为当地节庆必会出现的物品。不同社会阶层都会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购买漆器家具。漆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和生活实践,间接地成为人们仪式性生活的呈现于意义的表证之物,并且是在一定的文化空间语境下的具体表达。”[2]
如今城市中的中产阶层成为漆器的消费主体,这一主体的消费不以实用性为目的,而是以意义和价值为追求,偏爱能彰显高品位,能够显示出自己文化知识和修养的漆器作品。新消费主体以意义和价值为追求的消费方式,是对漆器技艺的发展方向的提示。漆器的保护与开发需根据不同的需求来探寻不同的道路。
(三)平遥推光漆器现阶段的主要传承方式
平遥推光漆器主要有四种传承方式。第一种是家族传承,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生金老师,他的儿女传承了他的推光漆器技艺;第二种是帮工传承;第三种是师徒传承;第四种是学院教育传承,如广州美院、清华美院以及当地的院校如太原理工大学、山大商务学院、山西戏剧职业学校等。目前为,传承方式则以大师工作室与新时期的师徒传承为主。
三、平遥漆器活态传承中面临的困境
(一)传承后继乏人
“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因素”[2],传承人是技艺的主体,是技艺的承载者,而平遥推光漆器的传承人却在不断减少,留下的大多是年龄较大的艺人。柳宗悦在《工艺之道》中讲到:“情爱不是器物制作之基础,对生活的恐惧才是促使工匠制作的动力,要制作好器物,恐怕就不能追求利润,而要甘于清贫,这样的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3]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漆器的原因有三:1.工作枯燥、学习周期长、劳累、工资低、升迁渺茫。2.工艺之传承不仅依靠匠心,还需要依托市场的繁荣,若是精心制作的漆器没有买家,恐怕难以支撑行业的繁荣发展,尤其是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现代年轻人过于认同外来的生活方式,钟情于现代艺术。
(二)传统与现代衔接中的创新问题
1.现代平遥漆器仍然沿袭明清时期的风格,样式固定,器型和图案设计上依旧是少有创新,在题材上仍然侧重传统文化,修饰的纹样仍旧以山水花鸟、亭台楼阁或人物故事为主,以至于风格守旧,无法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2.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只求利润,不顾质量,制作工艺越来越粗糙,人物的開脸笔法不追求精益求精,只是将五官填涂,画面处理僵硬、刻板,毫无生气可言。不仅如此,有些作品还以个性化和抽象化表达为美,盲目地区求新求异。
创新缺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创作主体来看,主要有二:其一,因学习模式单一,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延续了师傅的审美趣味,导致手艺人的审美倾向趋于统一,且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找不到合适的创新方法。其二,年轻艺人缺乏漆艺内涵相关知识,没能系统学习传统技艺,照搬油画、国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的设计,真正的平遥漆器传统技艺却得不到传承,甚至被认为是落后的表现。
(三)理论危机
平遥漆器技艺基本上是师傅传授给徒弟的,没有形成一套固定的、全面记录髹饰技艺的文献记载,也没有能作为传承漆艺技艺、研究漆艺文化、指导漆器产业发展的教科书。漆器技艺尚未得到梳理。目前,薛生金大师已建立“漆艺苑”,致力于整理推光漆器技艺的资料与档案,以保护技艺的传承发展,但是,单单凭借一位大师的力量,实在势单力薄。期待2020年3月3日平遥县推光漆器艺术学会的成立能成为漆艺历史资料文献整理和理论建构进程的保障。
四、平遥漆器活态传承策略
“特定的价值观、生存形态以及变化品格,造就了非物质文化活态特性”[4]。活态传承必须适应当今社会生活,若要漆器回到我们的当代生活中,就必须以现代审美观念对其进行创新。
(一)非遗传承人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要素包括时间、空间和活动于时空中的人。我们可以用技术手段,将漆艺有形化、视听化、文字化,长久保留以传后世,但是,最根本的依然是传承人,没有传承人,髹饰技艺就会变成“死去的遗产”[5]。
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体系,虽然已经在逐步建立,山西省2018年出台的关于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意见中提到改进有关评审人评选条件,并对传承传播活动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但是,对于代表性传承人在传承的责任和任务方面没有明确规定,对于传承人的收费标准等都没有指导性的意见。其次,应该完善收徒制度,可以建立一项候补传承人名单,作为激励人才永续的保证。最后,经济因素总是导致徒弟难招和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漆艺技艺传承予以资助,设立奖学金来鼓励学徒求学上进。
(二)原生性产品传承
漆器艺术的原生性产品保护主要是指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生产形态与表现方式,保证非遗传承人必须按照传统技艺,即被非遗认定的要素来制作与传承,这保证了漆艺技艺中核心符号。创新是在继承传统之上的,平遥漆器的地方性特色元素若不保留下来,创新还会有多大意义!从图案来说,建筑山水取材于平遥古建筑和平遥风景居多。平遥漆器贴金描金富丽堂皇的风格与平遥商业文化有关。漆器图案中的莲花纹、佛祖、菩萨、麻姑、八仙等图案,与佛道宗教和地方民间信仰有很大的关系。平遥漆器从原料到图案的使用,都连接了平遥文化的方方面面。
(三)衍生性产品创新
非遗的保护必须进行文化创新和技艺创造,应采取有效措施把髹饰技艺融入现代产品中,进入人们日常生活。首先,推光漆器在纹饰、色彩、工艺等方面必须有所创新。漆器图案的绘制上要充分考虑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势,在关照自身民族传统艺术的同时还要看国外各门类优秀艺术。在色彩的配置上应该发展多种配色风格,改变以往漆器富贵华丽的固定配色,创造出各类符合现代不同阶层民众审美的漆器作品。
其次,应该跨学科学习借鉴,应该深入了解其行业材料和社会需求,增强产品的使用功能,拓展品类。可以在现代生活产品中将漆艺运用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如天然漆筷、漆碗,突出筷子的文化传播,将筷子变成一种哲学和生活方式。运用现代科技制作出漆材料产品,如在手机上镶嵌漆艺材料,在茶台上使用漆器工艺,将漆艺应用于符合人体工学的现代沙发、书桌、水杯等形式,选择经典的纹饰,突出其特点。
漆画是在绘画的基础上添加漆料进行装饰,以纯艺术创作为主,体现的是作者的个性和精神,可以先将创意和灵感挥洒在漆画中,再拿到市场中去检验,若有较好的市场反馈,再将创作出的图案应用到漆器或漆饰品的制作中。传统漆饰品主要是指女性装饰用的耳钉、耳环、项链、手镯、发簪、胸针等,还包括男性喜欢用的腕表、领夹等。在此基础上可继续开发包括漆艺木梳,漆艺钢笔等,充分挖掘漆艺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
(四)多渠道传播推广
在现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平遥漆器必须充分运用当代传播媒介,主动进行宣传,保障漆艺与漆器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播与推广。利用微信、微博、知乎、B站等媒介将全国各地有共同爱好的用户组成统一文化背景的交流平台,有效弥补民族手工艺传播方式的局限,构建出漆器的新媒体社区传播。目前,平遥推光漆器在微信公众号、微博都开设有账户,但是其内容却乏善可陈,展览方式简单粗糙,浏览和粉丝数量都甚少,形同虚设,应尽快提高平遥推光漆器新媒体方面运作的能力。此外,应迎合年轻人的媒介使用方式和消费习惯,运用移动直播、短视频等微传播平台,搭建非遗与年轻人联系的纽带。要将大众通过新媒体技术关注平遥漆器手工技艺化为一种文化共识,从而促进技艺本身的保护、发展、创新和研究。同时,可以展开平遥漆器艺术APP游戏的开发设计,提升用户对漆器的兴趣以及了解等。
五、平遥漆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再生
依据平遥漆器发展特征,发掘平遥潜在本土文化,将“活态文化”真正发展成为产业,真正发掘平遥漆器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现代生态语境中寻找保护推光漆器的有效路径。
(一)政府政策引领
技艺传承以及转换性设计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资金的扶持,政府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来保护漆艺的传承与创新,鼓励漆艺工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款式新颖、形象生动的漆器。鉴于同行业之间无序竞争的状况,政府应加快制定漆器行业标准的进程。此外,除了国家资金投入之外,政府应通过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对非遗传承的赞助,增强民众对漆艺技艺的文化认同。
总的来说,平遥古城的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政府及相关部门启动了“平遥推光漆艺文化产业创意园的项目”,为漆艺产业规划了发展的路径和方向。古城的游客、文博会展销都是平遥推光漆器营销的主要途径。平遥地区的旅游人数逐年创下新高,旅游产业总值不断增长,2019平遥全县共接待游客1738.04万次,荣登2019年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县区TOP10的榜單,依托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打造成了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平遥推光漆器不单单是拥有经济价值的旅游纪念品,更是承载着传统文化的艺术品。
(二)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营造一种文化认同感,就是对于漆器技艺存续的文化空间的有力保护。对于非遗技艺的保护和传承,都需要有一种有利的文化空间。在这种环境下,能够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彼此互动交流。当地居民的生活之中蕴含着本土的习俗文化,漆艺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与人们生活有着深切的意义关联。因此,重新挖掘其内在符号价值,调动民众的积极性是保护漆器技艺的关键。只有居民才能真正了解这门艺术、了解技艺中蕴含着世代祖先的记忆和文化,并深深被其吸引,从而主动传承,为髹饰技艺的重生而付出努力。也只有本地居民才可以依托平遥古城这座经历更迭、有着时光印记的璀璨明珠,吸引创客、各地的手工艺从业者和青年设计师入驻。正如方李莉教授指出的“只有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通过‘文化来‘重构文化,才能推动地方性社会文化的发展,从而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6]
六、结语
平遥推光漆器作为兼具精神性、艺术性、民族性、历史性和经济性的艺术作品,在传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受制于多重行动逻辑,必须寻求多元的传承模式才能适应当下社会的要求。漆器艺术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应该遵守文化传承逻辑和艺术逻辑;在作为文化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文化消费的创新逻辑和资本逻辑。任何一种传统手工艺都因其产生于传统社会而在现代社会保留了“传统性”,其文化语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遥推光漆器技艺必须有人去继承去坚守规范,真正守望本土文化的纯粹;但更应有人去寻求适应现代生态的一种多元发展之路,真正使平遥推光漆器形成一个多元发展格局,保障漆器技艺传承和发展的文化生态,以多形式的传承和多线索的传播来保护发展漆艺文化,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康延.平遥漆器产业现状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2.
[2]王媛.现代性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性保护[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3(2):268-276.
[3]柳宗悦.工艺之道[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0.
[4]賀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2):103-109.
[5]向云驹.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哲学问题之一[J].文化遗产,2009(3):1-10,49.
[6]方李莉.论“非遗传承”与后现代文化模式的再生产[J].人文天下,2015(17):40-45.
作者简介:戎荟锦,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