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体系构建探讨

2020-01-25耿建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机械设计应用型

耿建红

[摘           要]  近年来,在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机械制造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为了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及时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体系构建进行分析,便于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建设进行完善,使其能够充分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的,针对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    键   词]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150-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较为复杂,其本身就是一门将多种学科融合起来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想要保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就必须要加强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对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完善,使机械专业的发展潜力及其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深入分析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有利于提出一些可靠的参考依据,促进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有效实施,保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使其能够适应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

一、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一)与人才培养定位不一致

根据我国学校人才培养的情况来看,可以将学校培养的人才划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一般学术型人才的就业方向都是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不以直接谋求利益为目的,而应用型人才的就业方向是设计、决策和规划等各方面的工作,将设计、决策及规划等变换成具体的物质形态,或是在社会中产生一定的作用。在确定机械专业课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以此促进学校和社会的发展。与学术型人才相比,我国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较大。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学术型与职业型存在二元对立的情况,使学校教育教学存在一定的偏离,将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培养上,对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性,难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1]。

(二)知识体系过于陈旧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都是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需要充分把握好企业对这一专业的人才需求,将学生往后要从事的工作岗位需求作为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同时,需要保证这一岗位需求具有区域性特征,便于完成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比如3D打印技术、数字化技术、成形技术及控制技术所需要的知识都是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要充分考虑的内容。在保证该专业的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熟悉掌握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做到对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在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情况下,学科交叉与跨级改造是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所面临的一道难题,既要保证机械、控制、材料、计算机等各个工科的交叉复合,也要与法律、人文、管理、经济、医学及新闻等多个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从而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的内涵更加丰富,不断提升机械专业的发展潜力,使机械专业的人文、服务和管理等特色得以充分体现[2]。

(三)学习方法比较落后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学习方法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3]。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校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部分教师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难以发挥信息化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未能开设线上课程,以致学生无法及时获取教学资源。

(四)评价方法不够科学

课程评价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有较为重要的影響作用,整个课程评价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也要重视教师方面的因素,在做好综合性评价的同时,做好过程性的评价。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校依旧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通过综合性考试培养出大量的“考生”,难以实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在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缺少互动,常常是某个问题的计算和求解就占用了大量时间,再加上考试的内容局限于课本内容,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难以满足机械制造企业的用人需求[4]。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及时改变评价方法,从传统的“教授”转变为“引导”,通过启发式学习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一)梳理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的关系

对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的关系进行梳理,是构建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就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保证该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理论知识、较好的实践能力以及较高的道德素养,且需要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构建配套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使其能够达到知识、能力及道德等各方面培养的要求。因此,在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将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指导思想,使机械专业课程体系能够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在构建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时候,不能借鉴学术性的课程体系,将该专业的培养特色体现出来,防止出现课程体系同质化的情况。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性及跨界融合原则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主要目标,需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将其划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并对其进行有效结合。一般在普通课程教学中,比较重视理论体系,而在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比较重视技术体系,需要充分把握好该专业的职业能力需求,构建科学的机械专业课程理论体系。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的知识和职业能力得以内化。同时,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对实验、竞赛、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各方面的关注度,结合一线生产的实际需求进行优化。作为一个具有较强应用型的专业,机械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占用课时必须在三分之一以上。此外,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机械工程、力学等各领域的能力及知识,也要具备一定其他学科领域的能力及知识,如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还有文学、历史学及哲学等,便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因此,对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进行结合,对培养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结合,对基础和前沿进行结合,实现对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三)教法与学法“一体化”体系的构建

既要重视对机械专业课程类型的分类,明确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能力培养目标、知识传授目标及道德培养目标,也要从多个角度来构建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一体化”体系。首先,从教学方法来讲,教师的教就是对能力、知识和道德等教育目标进行的教学,结合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选用。一般教师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和以身立教等几个方面。从学习方法来讲,需要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这一过程涉及学生自学、向教师请教这一个方法体系,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学习,掌握教师传授和课本中的技能、知识和道德等各方面的内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将机械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一体化体系的构建。虽然不同学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一课程体系都遵循着基本的专业标准,体现出一定的统一性,可以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为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四)构建新的课程教学运行机制

为促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需要对现有的教学运行机制进行优化,确保该专业的教学运行机制体现出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依托学科和專业建设,发挥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整合利用所有的硬件资源和智力资源,将教学、实验和科研开发融为一个整体,将其与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进行有效结合,使其能够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功能。既要保证课程教学的进行,面向企业与社会进行技术研究开发,为社会提供技术应用及技术咨询服务等,也要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新的知识。例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人才来建立一个“校企协同教研室”,利用现有资源来进行特色化的人才培养,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发展。

(五)确保课程评价方式的科学性

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要对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进行创新,确保课程评价的科学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和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打破一本教科书统治教学的局面,采用多样性的考核方式,使课程评价的价值及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某个意义上来讲,对机械专业的课程评价方式进行创新,是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在进行机械专业的课程评价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增加过程性考核的占比,对综合性试卷考试的占比进行适当地减少。(2)对考核方式进行创新,比如让学生出题进行互相考核。总之,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减少知识点讲解占用的时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使机械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综上所述,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在充分了解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及时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也要重视师资建设、教材编写、校企共建课程、学习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颖,许晓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体系构建研究[J].决策探索(中),2019(10):77.

[2]赵国勇,李志永,程祥,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9(38):181-182.

[3]顾海,孙健华,徐媛媛,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南通理工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2019,8(27):78-81.

[4]鄢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59):82-83.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机械设计应用型
机械设计制造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