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创新探讨

2020-01-25王志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2期
关键词:工学工学结合机械设计

王志亮

[摘           要]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必要性为切入点,先是简要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后探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关    键   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046-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一门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丰富的与机械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满足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教学受限于传统教育思想,课堂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并且课堂教学手段主要以说教式等为主,略显单调,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也是难上加难。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显得十分紧迫。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融入,以此推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能够有效规避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系列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并且可以让学生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主动思考、自我创新的习惯,同时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最终有效提高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水平,为推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长期一线教学经验,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必要性入手,在点明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提出了自身几点拙见,供业内教育人士借鉴。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必要性

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日渐增加。为了满足社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需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实现教育价值。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必要性,总结起来,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社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主要是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了解专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然后在专业教学实践中,严格按照预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可保证培养出的人才符合市场需求。除此之外,“工学结合”教学,指的是让学生在课堂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步入企业中实习,让学生通过企业实习,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运行情况,以此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和提高实践能力[1]。这样一来,除了可以提高学生就业市场核心竞争力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快速适应企业环境。

(二)提高就业率

进入21世纪,我国学生毕业之后,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每年毕业生人数远超过市场需求量。同时,大量学生毕业之后,由于市场因素及经济发展因素,无法寻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造成学生数年的专业学习丧失价值。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期间,虽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由于学习期间,实践能力培养未被重视,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实际需求[2]。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可有效规避上述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在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有效锻炼专业实践能力,进而为就业提供了实践能力保障,最终有助于提高就业率[3]。

(三)校企联系更加紧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校企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频次更高,在此情况下,校企可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实践中,可要求企业阶级管理人员或者一线生产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师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及市场能力需求[4]。同时,师生可以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对于教师而言,可以丰富教师专业实践经验,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对于学生而言,通过企业实践学习,可以提高专业认知,同时有助于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对企业而言,与学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可以从中挑选出优秀的专业人才,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地供应新活力,对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稳定持续发展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作为工科类教育的关键环节,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而言,实践教学也是重要一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桎梏,造成其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无法满足当前社会人才需求,具体体现在软硬件设施未更新、实践教学设备落后、试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待丰富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主要包括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与高素质能力等,尤其是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但是现阶段的机械設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传统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并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重集体教育,轻视个体发展,制约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不符。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专业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研究不够,单纯沿袭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只管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教学成效,这种教学模式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通常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故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是促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发展,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一)基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市场需求,构建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创新,需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深入改革,具体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构建以专业教育目标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教学要求下,需摒弃传统以学科为导向的落后课程设置模式,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统筹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同时,围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课程结构和内容的重组和整合,不断优化实验课程、理论课程、实习课程课时比例,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优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安排,着眼学生个性化发展,科学设置基础性课程、专业性课程以及拓展课程等,以此保证课程体系适应现代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同时,基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市场需求,需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传授必要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中,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生的事业发展提供能力保障。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社会环境中自主学习,快速适应社会新环境,最终实现个人价值。

(二)基于“工学结合”教学需求,加强实践教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故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实践中,需加强实践教学,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切入:(1)扩大产、学、研结合规模,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重点考虑校企合作,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以此降低实践教学成本。(2)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适当增加创新型试验课程比例,同时强化各试验联系,积极提倡实验教学课堂常态化,以此充分体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另外,积极开发体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课程,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3)制定和推动实施创业计划,为学生创造专业实践创业机会和平台,以指导教师为主体,基于专业市场需求,开发综合性试验,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平台。

(三)加强教师培训,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夯實师资基础

校企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始终坚持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协调发展原则,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组建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创新夯实师资基础。现如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任教教师,主要来源于学校毕业生,在此期间尚未接受系统的实践培训,虽有着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基础,但是实践能力十分薄弱,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仅能够运用理论进行解读,无法通过实践方法处理问题,造成实践教学效果欠佳,制约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学生能力自然欠缺,从而无法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以此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需校企联合加强合作,一是学校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组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进行不脱产培训,并邀请企业一线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与教师展开专题座谈活动,不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二是鼓励教师进入企业一线生产基地进行实践,以此积累实践经验,为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夯实基础。除此之外,鼓励师生参与不同级别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计大赛等,通过比赛,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实践中可促进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另外,师生通过比赛可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在学习期间有着更加明确的方向,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和价值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近些年来,社会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为评价标准。而新时期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视学生综合性发展,即理论和实践协调发展。因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实践中,教师需积极融入“工学结合”,以此推动教学改革,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提供能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娜.工学结合一体化《机电产品机械装配》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J].内燃机与配件,2019(15):276-277.

[2]李玮,杨灿宇,王艳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7):126-127.

[3]胡静.工学结合高职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3):80-81.

[4]李文正.构建专业技术核心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方案:《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科技资讯,2018,16(25):179-181.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工学工学结合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2021年新增本科专业中工学农学占比最高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发展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