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效率对比探究

2020-01-25张华

商业文化 2020年34期
关键词:控制目标相关者效率

张华

内部控制主要指的是单位为了达到某种控制目标,充分借助制定制度、推行措施的手段来实现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业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合规合法,保障单位资产安全、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及完整性,在此基础上来有效杜绝内部出现徇私舞弊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来实现单位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

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在开展过程中不管是评价还是审计环节都是重点围绕有效性来进行,而且从当前国家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两个文件都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提出审计意见。从学术界以及理论界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的评价到底应该倾向于有效性还是效率一直以来并未形成定论。因此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内部控制有效性和效率的概念

有效性主要指的是通过设计全面、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全面渗透和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以此来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活动效率,保障企业财务报告可靠性,保障企业各项经济合同合法合规。也就是说,内部控制有效性主要是在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体效果与企业控制目标之间的契合度,如果两者之间越符合,就表示该内部控制制度越有效。内部控制效率则主要指的是在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上,重点突出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如何发挥出降本增效、如何凸显出企业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则。

目前很多企业针对内部控制效率主要是通过对控制成本和控制收益进行对比后来实施评价,这里所指的控制成本主要是实际上是对内部控制功能的一种界定,也就表示企业在实施组织、管理控制过程中实际产生的成本;内部控制制度在推行过程中与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之间的匹配程度或者是内部控制目标在实现中所产生的控制收益,也就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这一层面来看,内部控制效率首先是以内部控制有效性为基础。例如一些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通常由一人来承担,这样就能够有效解决因职位分离而导致权利纠纷而影响公司的运营效率,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控制企业代理成本,实现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但是这并不代表其内部控制有效率,因为仅仅通过这种方式并不能够充分保障实现控制目标。相反,内部控制有效也并不代表有效率,内部控制有效性只有在符合企业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率的,同时只有在保障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效率。对于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和全面实施能够为企业实现控制目标提供保障,但如果内部控制投入成本远远超出内部控制收益,也就是违反了企业成本效益原则,该内部控制制度可能就是低效率或者是无效率的。

内部控制有效性和效率的关注点差异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更加突出全面性。也就是说,内部控制有效性需要全面覆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不能出现控制死角,否则不能保障内部控制完全有效。根据内部控制的缺陷程度可以将内部控制有效性进一步划分为完全有效、基本有效和无效等三个层面。内部控制效率则重点关注重要性,内部控制效率本质上是针对重要控制点以及关键服务流程进行控制,并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这主要是因为全面性和效率属于矛盾对立的关系,内部控制效率更加强调成本效益,比值实现合理化,因此,在内部控制效率层面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常指的是基本有效,并不能真正达到完全有效的目的,否则必然会影响企业成本效益比值实现合理化。从控制阶段的层面来看,内部控制有效性主要是面向结果的控制,如果最终控制结果能够充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则认为其是有效的,但是在此过程中并不会对投入产出效果进行考虑;内部控制效率更多关注的是控制的过程,在具体针对内部控制流程、控制要素进行整合和协调后,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信息沟通,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合理的成本来实现有效控制。

内部控制有效性和效率评价角度对比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过程中的信息需求;而内部控制效率评价则主要是从企业管理者自我评估角度需求出发的,主要是以企业自身需求为主的一种评价过程,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并无直接关系。内部控制有效性和效率评价角度存在的不同主要是因为两者之间在作用机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内部控制有效性主要是以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基础构建,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并不相同,例如企业股东、债权人、管理者很有可能满足个人利益实现最大化而做出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有损害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构建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来针对各方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和冲突进行管理,在充分利用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的基础上来实现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严格审计,这样就能够满足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对信息可靠性的实际需求。内部控制效率主要是建立在投入产出理论的基础上,内部控制效率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内部控制要素、外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相关人与措施的良好契合和遵守,通过小成本投入来产生大的产出。从企业现有内部控制制度基础出发,在合理引入内部控制要素变量之后或者是制度的某一个变量在出现变化的情况下,导致相关控制成本指标下降或者相关收益指标增加,在此情况下就能够有效提升内部控制效率。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可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能够让企业及时找出内部控制制度中非效率的流程设计并进行优化。

信息传递有效性、及时性是两者的联系桥梁

从某种程度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会受到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而这影响过程主要是通过企业内外部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来发挥作用。保证高效率的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沟通及时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在企业内部出现上下级、企业管理层与外国投资者之间产生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企业当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和缺陷进行及时挖掘和调整,以此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更加有效。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有效性和效率是以信息和沟通为桥梁而取得联系,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門和各个层级之间信息传递的速度必然会对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程度产生影响。所谓信息传递有效性主要指的是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流畅性以及外部信息披露的效率。企业的信息传递主要可以分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等4个方面[4]。自上而下主要指的是企业高层管理的决策能够实现在内部各部门和各层级之间的快速传达;而企业员工对外部市场环境以及市场需求变化信息的及时掌握,同时能否将其掌握的信息及时反馈给企业高层管理,则主要是通过自下而上的途径来实现的;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的信息只有通过企业披露后,外部利益相关者才能够获取,因此由内而外的信息披露透明度是保障企业价值和信誉的关键;与此同时,企业能否由外而内及时把握国家政策、经济宏观环境变化,是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时调整并直接影响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

内部控制有效性和效率对比的启示

通过对比内部控制和效率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在控制侧重点、评价角度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内部控制有效性和效率哪个价值更大、更适合企业值得思考。作者认为,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评价主体将内部控制评价进一步划分为企业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等两个部分。从企业内部评价来看,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评价指引》,要求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突出有效性,同时也要满足企业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则,从本质上讲也是突出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效率评价更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成效[6]。从企业外部评价角度来看,要求针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而注册会计师等一些外部审计人员本身无法对企业内部控制成本和控制收益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因此重点仍然是集中在控制效果方面,“有效性”评价概念在此时更具说服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在评价层面和关注重点方面存在较大不同,因此在企业开展内部评价过程中应该对两者的评价进行详细对比,找出更符合企业管理效率提升的侧重点。

(宁夏永昌会计师事务所)

猜你喜欢

控制目标相关者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血糖控制目标应“因人而异”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和管理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中国首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白皮书(三)
跟踪导练(一)2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