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的表现形式及审美特点探讨
2020-01-25来一楠
来一楠
摘 要: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古文明的国家,从漫长的历史中传承下来了诸多优秀传统文化,国画就是其中的代表。独特的审美特点使得国画不仅在国内大受追捧,更是在国外备受瞩目。文章具体分析国画的表现形式,从多方面来论述国画的审美特点,同时,还结合创新传统的本质,将现代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国画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国画;表现形式;审美观
我们口中的国画就是指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画,国画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一个时代的历史背景,而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国画通过变革不断与时俱进,在当代同样也绽放光芒,焕发新活力。作为东方艺术的突出代表,国画不仅在国内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为国外艺术界的发展创新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国画的表现形式
(一)内容的选择与题材的确定
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在科技繁荣发展的同时,国画也正经历着发展与创新,在过去,国画也随着时代的波荡起伏而不断演变着,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画在选材与内容方面也大有不同。从传统意义上讲,国画根据题材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分别是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上述这三种题材的国画,具备着不同的特点。
对于山水画,画者主要是通过对山水意境的表达,更好地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并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状态,让画者能够抒发自身的感情,直抒胸臆。
花鸟画题材的国画,在展现出禽鸟生命力的同时,更能体现出大自然孕育生命的不凡,有些作品甚至与传统的历史神话结合起来,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生命所具有的传奇色彩。
再看人物画,其首先是描绘人物的外貌特点,其次还要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出来,人物画除了需要刻画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外貌之外,还需要传达该人物所具备的独特精神风貌。如后人对中国绘画史上六朝时期的三位著名画家“六朝三杰”这样评论:“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其中,“顾”指的是东晋顾恺之,他将人物画推向一个新高峰,比如在《洛神赋图》一画中,顾恺之借助其优秀的绘画手法,将人物的传神性表达得淋漓尽致,此后,传神便成为品评人物画的重要标准,这也正是国画的精髓所在。
(二)工具以及材料的运用
相较于其他文化中的绘画形式,中国传统绘画通过运用笔、墨等材料,体现出不一样的特征。
就拿笔来说,对于“笔”的理解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笔法不同,所勾勒出的线条也有所不同。画家通过一些或简单或复杂的笔法,如将挑、点、勾等这些技术手法组合在一起就能够画出一幅优美的中国画,其线条或轻或重,在适当的地方再加以晕染,在体现出节奏感的同时,将层次感的美观也表达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是对笔的种类的区分,笔的种类不同,所画出的画也大为不同,不仅如此,一幅长卷画有时需要用到好几支种类不同的画笔才能够完成,不同种类的笔在景物的描绘、人物的描绘以及虚实线段的勾勒中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在体现出传统绘画的刚柔并济的特点的同时,也尽显国画之美,使画面效果更加完美。
对“墨”的说法也有多种,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无论是本身所具有的中国色彩的特点,还是在传统绘画中所展现的画家的基本功底,都能体现出墨的价值地位,尽管墨色所呈现出的是黑色或灰色,但通过用笔技法的不同展示,也能够获得不一样的丰富的墨色效果。在国画大师的手中,墨也有着自己所具备的丰富的空间层次。古人云,“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画家利用好这些手法与技巧在纸张上也能够挥洒自如,传情达意。这样不仅能发挥墨本身的魅力,更能展现出国画的魅力,并方便画者进行更为丰富的情感表达,将情感寄托于国画之中。
(三)国画与相关艺术的结合
国画不是完全独立的一门艺术,其常与诗、书、印配合,产生一种综合的艺术效果。
在优秀的国画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诗词与画作的珠联璧合,比如唐寅在《秋风纨扇图》中的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让我们看到这不是一幅简单的仕女图,而是一幅带有自嘲、讽刺意味的“自荐图”,画家将自己比喻成秋风中闲置的扇子,但同时也暗示着自己在等一个机会,希望下一个夏天还可以派上用场。在传统文化中,诗词的表现力与国画不分上下,这也促使两者在演变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在了一起。诗词与国画的结合不仅使得国画更加具有感染力,同时也保证了诗词的生命力,使其在纸上“活起来”。在相辅相成的状态下,国画与诗词同时得到了升华。
诗词之外,国画的魅力还与书法息息相关。除了诗文需要合适的书体与国画画风相匹配之外,书法与国画的用笔也是一脉相承的,两者可以互相借鉴。
印章可谓是国画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印的位置都是非常讲究的,能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使观者得到更好的艺术享受。
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珠联璧合,欣赏国画不仅能使我们领略到画家的心境,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国画的审美特点
(一)国画所表达的气韵之美
我国古代绘画不仅重视绘画材料与绘画技巧等,还总结出了绘画“六法”等品评标准和美学原则。其中,“六法”的第一条便是“气韵生动”,这也符合国画的特征。“气”虚无缥缈,在画家的笔下多表现为一种类似云的物体,而绘画作品气韵中的“气”指的是绘画里的元气,能够体现出一幅画的生命力。对于国画里面“韵”,解释也不能单单停留在它的表层意思层面,其更重要的是指画作中的节奏以及在山水、花鸟、人物描绘中的美感层次。对于中国画来说,“气”与“韵”相互结合,构成了气韵,两者紧密相连,不可以分割。
(二)国画所表达的意境之美
在中国传统艺术当中,意境的营造是重要内容,有关于意境的表达主要来自于思想方面。我国从古至今的诗人、画家都追求在作品中营造意境,尤其是天人合一的意境,这在众多的国画与诗文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在描绘自然景色的时候更是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幅好画、一首好诗,绝对离不开作者对于意境的体现,这样能使景象与情感相结合,在营造出高超的境界的同时,也让创作者与观赏者达成共鸣,使得观赏者在赏阅作品的时候能够体验到与诗人、画家同样的心情理念。
(三)国画所表达的音韵之美
国画这一艺术形式要求画家具备高超的想象力与创作能力。面对一个真实的事物,国画家要将其抽象放大,并对事物进行高度的概括,使展现出来的作品都是经过画家再创造的,这也使得国画在历史长河中发展的同时突破了纸面的束缚,传达出一些真情实感,通过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者反映出当时所处年代的独有的文化历史。在丰富的国画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幅好的作品背后都蕴含着一位画家的精神内涵,所以我们不应当将国画简单地看作是纸面上的艺术。同时,国画有着自己的节奏,观看通过自己想象的发挥可以融入到画作中去,感受其独有的节奏与艺术的魅力,体验其对生命的形式进行的优美展示。在国画的艺术中,每一幅画都有属于自己的节奏,国画通过强弱、疏密等的布置,借助细腻的笔墨能够让人沉浸在其中,宛如一首刚柔并济的乐曲,使得整幅画都有一种动感,观者仿佛能够真实感受到里面的风,也能够亲身体会到里面所描绘的景色。利用审美的共通特点,国画摆脱了宣纸的束缚,一跃达到了崭新的层次,与节奏、韵律联系在了一起,谱写出了一部优美的声乐之章。
三、结语
国画无论是在题材、意蕴还是技巧上都有着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独特的审美特征,无论是在画者想表达的情感上,还是在观看者所产生的情感共鸣上,国画都充满了意韵之美。国画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最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国画可以展现出创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能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文人圣贤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画家通过绘画的形式向外界展现出自己的精神追求以及对生命、对自然的一份理解。在薪火相传的历史发展中,国画将以强大的生命力传承下去,在未来定能发展得更加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石鹏中.试析国画的情感表达形式及其美学特点[J].藝术品鉴,2014(12):52.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