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信息技术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融合路径

2020-01-25刘爱萍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图谱幼儿园信息技术

刘爱萍

【摘要】依托我园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介入下幼儿园教学的优化研究》与省级课题《游戏精神引领下的幼儿园音乐活动组织的实践研究》,探索将信息技术科学创造性地浸入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实现音乐教学方式的游戏化,使活动效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鲜明的提升和优化。本文从特色建设、优化教学、评价效能三个方面来阐述在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下,如何结合信息技术创新与突破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凸显音乐教育特色。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教育

近几年,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推进,我园在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介入下幼儿园教学的优化研究》与省级课题《游戏精神引领下的幼儿园音乐活动组织的实践研究》的推动下,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歌唱、律动、打击乐等音乐活动中,让音乐教育更凸显自由、自主、创造,充满愉悦的色彩。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游戏化的过程之中,音乐内容、组织策略、评价方式等都变得富有游戏性和趣味性,幼儿在享受音乐、享受游戏的同时获得全面发展,孩子心中那颗“美的种子”逐渐萌发。

一、雅音润心,信息资源打造音乐特色

音乐是人类的第一语言,多年来,我园在音乐特色之路上不断地进行着探寻和追求,借助现代化的信息资源,以“人”“物”“环境”三者的立体结构,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音乐元素,营造隐性的音乐教育环境。

1.音乐共享空间。创设富有音乐气息的校园环境,在音乐共享空间,高低错落摆放着中西方的代表乐器,每个楼层都有音乐元素的装饰,楼梯墙面悬挂着电子“音乐夹”,“音乐夹”里储存着丰富的音乐素材,幼儿随时随地可以点击聆听,真正实现幼儿与音乐的对话。各班创设的音乐区,配备IPAD、小度智能机器人等,由语音控制,灵活便捷、人机互动,满足幼儿自主探索音乐的需求。隐形的音乐环境帮助幼儿开启心灵之窗、智慧之门,带领着幼儿步入音乐的殿堂。

2.乐音缭绕校园。“聆听,让孩子获得体验。”利用校园立体声环绕音响系统,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搜集、整理、甄选契合生活各环节的乐曲,定时定点播放,幼儿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一日生活的美好。我园成立的“八音盒”合唱团还将优秀的儿童歌曲灌录成音乐作品,如将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录制成视频,献礼祖国妈妈70周年华诞。“班班唱、人人唱、周周唱”,孩子们稚嫩的童声通过校园广播网传进每个班级,飘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3.多媒体音乐区。全新打造的多媒体音乐区是孩子们游戏中的最爱,资源素材变得更为丰富,集可变性、操作性、互动性于一体。一个个音乐小屋,吸引着孩子们去探索、发现,有的可以本地录音,有的可以模拟K歌,有的可触控播放音乐,可唱可跳,可单人玩,也可多人互动,多媒体音乐区带给幼儿高科技体验的同时,更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促进了幼儿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乐由心生,电子图谱优化音乐教学

在音乐活动的组织中,图谱的运用作为常用策略之—被广泛使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传统图谱的优点,将纸质的音乐材料变成动态、立体、生长的视觉符号,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有效帮助幼儿提升音乐技能,促进音乐表现力、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

1.识记歌词更具趣味性

设计情境性的电子图谱,结合动图的情境式图谱,将之前惯用的一句一图结构化的排列改为更直观简单。比如,音乐活动《梦之船》:“喂!你快来看,那就是神秘椰子岛,可爱的小矮人正在岸上快乐跳舞歌唱。”歌词冗长,不易识记,为此设计了小矮人在岛上跳舞歌唱的场景,再以情境性的语言加以引导,幼儿在情境中趣味学唱,识记歌词自然变得轻松简单了。

设计游戏性的电子图谱,将信息技术的移动、拖拉、隐藏等功能结合歌词内容巧妙地运用于图谱的设计中,让幼儿在游戏化的互动中轻松识记歌词。比如,音乐活动“淘气的小猴”,利用白板软件制作成了可以隐藏的电子图谱,幼儿听一听、找一找,根据歌词内容将相应的图片逐一移到图谱相对应的位置。幼儿在游戏化的过程中完成了歌词与图片的匹配,不知不觉中识记了歌词。

2.难点学习更具自主性

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要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抽象的,电子图谱的运用可巧妙地将抽象的音乐要素化为具体的、形象的符号,帮助幼儿直观地去理解音乐知识,将老师的教过渡到幼儿自主地学。比如,音乐活动“萤火虫”,四拍连音是歌曲的重难点,为此老师设计了以短横线和长弧线组成的音乐符号,再采用图谱对比的方法,引导幼儿自主发现歌曲其他三个乐句的演唱方法。有了电子图谱具象的对比,音乐知识的建构、歌唱技能的习得就变得顺理成章、一气呵成。

电子图谱还能将老师复杂的引导语化繁为简,比如,音乐活动“萤火虫”,将传统的“丢手绢”游戏规则的讲解变成可直接感知的动画演示,动态的电子图谱演示加之老师简单的引导,幼儿直接将“丢手绢”的游戏玩法迁移到了“挂小灯”的游戏中,新的游戏规则自然就无须老师再赘述了。

3.音乐表现更具创造性

借助电子图谱丰富幼儿的想象空间,以创编动作、歌词、节奏和演唱形式为切入口,激发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例如,大班歌唱活动“雁儿飞”,活动导入以大雁飞的动态画面切入,雁群时而飞过小河,时而飞过田野,拟真的情境将歌词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幼兒在已有歌词经验的帮助下,大胆想象,“飞过蓝蓝的大海”“飞过广阔的草原”……当唱着自编自创的新歌时,幼儿感受到了创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除了创编歌词,动作的创编也是有效激发幼儿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形式之一。借助电子图谱来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鼓励幼儿大胆创编生动有趣的表演性动作。比如,音乐活动“大灰熊”,歌词情境性强,“如果你去摇醒它呀,它就要发怒”,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大灰熊发怒的模样,积累相关经验后再鼓励幼儿创编发怒的动作,这些动作个个童趣十足。

三、根植微点,信息技术提升评价效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均对艺术领域中幼儿的感受、表现与创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让幼儿在音乐的审美感知与表达体验中获得真实的感受。信息技术在优化幼儿园音乐活动组织的评价环节,同样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1.信息技术寻找“个性点”,突出评价主体

在评价环节,适宜地介入信息技术,把更多的话语权、发言权交还给孩子,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打击乐活动的评价,一般都以展示的形式,将或集体表演或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来作为评价内容,缺少了对幼儿主体的评价,尤其缺乏对幼儿个性化、自主性、创造性的评价,而信息技术的镜头语言可以记录下幼儿学习、探索的痕迹,弥补了评价主体缺失的问题。

在打击乐《小马快快跑》中,幼儿尝试了很多开放性的材料,如木盒子、玻璃瓶、锅盖、椰子殼等,幼儿的探索发现有时是在一念之间,会转瞬即逝,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幼儿学习的过程,追随幼儿的探索发现,在评价环节回放记录内容,让孩子们来倾听、比较,最后,孩子们发现了用手指敲打铝箔可以制造出暴风雨的声音,敲打椰子壳可以发出马蹄声。信息技术的有效介入,推动、支持着幼儿的发现,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和创作热情。

2.信息技术捕捉“闪亮点”,拓展评价内容

运用信息技术抓拍音乐活动中的亮点,并衍生出新的评价内容。比如在音乐区,孩子们喜欢玩各种音乐游戏,尤其在这样一个自由、自主的空间里,孩子们有更多创造的可能性,而此时,老师将孩子们的表现,甚至是很富有创造性的表现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

《夸家乡》这首乐曲分为三部分,唱家乡、夸家乡和逛家乡。在音乐区,幼儿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昆山替换到歌曲里,在“逛家乡”的环节出现了意见分歧,根据歌曲旋律,替换成三个字的正合适,但是,两个字“周庄”或四个字“周庄古镇”怎么替换?镜头里的幼儿—边打着节奏,一边尝试着进行变节奏,多次尝试后,孩子们发现了两个字或四个字只要改变下节奏也可以填入歌曲里。镜头记录下的“闪亮点”既肯定了幼儿积极探索、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更促进了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产生了良性的循环效果。

3.信息技术发现“问题点”,优化评价过程

评价过程有了信息技术的介入,幼儿投入评价的积极性会更高,对找出的问题也能更好地解决。以往对音乐区活动的评价,往往忽视对问题分析与活动后的经验分享,有时甚至草草收场,不做评价,而音乐区是个相对自由、自主的领域,脱离了教师的引导,在开展过程中往往出现的问题更多,而借助信息技术可直观地发现更多的问题。

在音乐课程“美哉,昆曲”中,昆山当代昆剧院的演员们来园给孩子们带来了《义侠记·游街》《牡丹亭·游园》等经典昆曲片段。这堂生动的昆曲体验课全程被录制了下来,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再次回放该视频,幼儿在感受昆曲的同时,产生了许多小问号,如人物的名称、台词的唱腔、服饰的穿戴等,每一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都不—样。此时,师幼利用信息技术,与幼儿共同去探寻答案,带领着幼儿从初识昆曲到喜欢昆曲,一起感受昆曲,—道享受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

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幼儿园音乐教育构建为了一个更为多彩的舞台,以资源的精密整合、立体化的精妙引导、多层次的精致评价,奏响了一段段灵动的、有效教学的乐章。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幼儿园音乐教育融合之路上,有过泥泞和崎岖,更伴随着芬芳与阳光,我们亦将坚定、执着地前行,圆幼儿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之梦。

猜你喜欢

图谱幼儿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绘一张成长图谱
爱“上”幼儿园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杂草图谱